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1925-2021)是加拿大裔美籍心理学家。他发展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主要贡献包括波波娃娃实验和认知行为疗法应用。成就影响教育和临床心理学。著作如《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基于APA伦理守则和专业教材)

正文内容

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社会学习理论革新了行为科学领域。本文以权威文献为基础,结合当代应用,系统介绍班杜拉的学术遗产。内容设计符合给力心理平台百科学习打卡规范,旨在帮助用户深入理解理论本质并应用于日常生活。

1. 学术肖像

  • 核心标签:社会学习理论奠基人、认知行为整合先驱、自我效能感概念创建者
  • 历史定位:在《心理学史》(Schultz & Schultz, 2016)中被誉为“行为主义向认知转向的关键桥梁,其观察学习模型重塑了人类发展研究范式”。

2. 生命轨迹

时期 关键事件 学术影响
1925-1949 加拿大出生,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求学 奠定行为主义基础,受赫尔学习理论启发
1950-1960 斯坦福大学任教,启动模仿研究 质疑纯强化模型,提出认知中介机制
1961 波波娃娃实验(Bandura et al., 1961) 实证证明观察学习,颠覆行为主义范式
1977-2000s 发展社会认知理论,引入自我效能感 整合认知与行为,影响全球教育临床实践

3. 学派坐标

  • 所属学派:行为主义传统 → 社会认知学派(创始人)
  • 开创方向:观察学习理论(核心架构)
  • 现代传承:→ 认知行为疗法(CBT) → 积极心理学 → 数字行为干预

4. 核心贡献

理论名称 颠覆性观点 实验验证 当代应用领域
观察学习理论
(Bandura, 1977)
行为通过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过程学习,无需直接强化 波波娃娃实验(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61) 教育建模(如在线课程)、媒体影响分析、亲子教育
自我效能感理论
(Bandura, 1977)
个人对自身能力的信念(效能感)是行为改变的核心驱动力 恐惧症临床研究(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7) 心理健康支持(如焦虑缓解)、组织领导力培训、康复计划
三元交互决定论
(Bandura, 1986)
行为、环境、个人因素(如认知)相互动态影响[!争议] 跨文化纵向研究(Psychological Review, 1986) 社会政策设计、可持续发展倡导、社区干预

注:三元交互决定论存在方法论争议,部分学者质疑其可证伪性(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 思想演进

  • 1961 → 波波娃娃实验确立观察学习核心
  • 1977 → 出版《社会学习理论》,整合认知机制
  • 1986 → 提出自我效能感,扩展为三元模型
  • 2001 → 晚年强调代理理论,应用于全球化议题

6. 经典著作

  • 《社会学习理论》(1977)
    ? 核心创见:系统化观察学习四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挑战斯金纳强化说。
    ? 现实启示:用于设计儿童行为矫正程序,如根据该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榜样观察日记”。
  • 《自我效能:控制的练习》(1997)
    ? 核心创见:定义效能感为“对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念”,受经验、替代学习等影响。
    ? 现实启示:在职场培训中应用,如根据该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效能增强挑战”。

打卡行动点:尝试记录一天中你观察学习的实例,并反思其影响。

7. 当代回声

  • ? 2023谷歌学术趋势:班杜拉著作总引用超180,000次,近5年增长40%(数据来源:Google Scholar, 2023)。
  • ? 新应用领域:在AI情感计算中模拟社会学习(如机器人模仿人类行为),及社交媒体影响研究(如短视频平台的行为建模)。

8. 智识火花

“Learning would be exceedingly laborious, not to mention hazardous, if people had to rely solely on the effects of their own actions to inform them what to do.” — Albert Bandura, 1977(原始英文手稿)

练习任务:结合上述引言,写一段反思:如何在工作中运用观察学习避免错误?

本技术需在专业指导下深化练习。所有自助练习均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开发,旨在支持个人成长,非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