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督导框架复盘会谈地图与关键节点,运用厚描述记录学习路径。通过共同创作梳理优势与待发展领域,形成可操作的下一步计划与训练清单。
你刚结束一场会谈:来访者点头频频,却在下次预约前发来短信说“想停一下”。你将如何在督导中复盘:哪里是会谈地图的关键节点?哪些问句有效,哪些需要调整?本章聚焦“督导与自我反思的共同创作”,用结构化的复盘框架与厚描述的记录方式,把一次会谈转化为可复制的能力增长。
是什么:“共同创作式督导”是在去中心化而有影响力的姿态下,由督导者与受督者共同以来访者语言为指引,复盘会谈地图与关键节点,运用厚描述记录学习路径,并生成可操作的下一步计划与训练清单的过程。其核心不在评判对错,而在识别已有效的微技能、待发展的能力与可复制的决策证据。
为什么:从叙事疗法视角,知识与身份在对话中被共同建构;因此,督导本身也是一次“重写专业身份”的过程。结合解决导向短期治疗(SFBT)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使用例外探询与量表问句能使学习目标更具体、可追踪,促进微小而可积累的进步。
理论引用要点
以下采用“描—解—证—行”的四段式复盘路径,对应会谈地图的起始、发展、转折与收束节点。像为音乐排练加上节拍器:既看旋律(叙事姿态与语言),也看节奏(问句节律与转场)。
个案背景(简):受督者L与来访者W(职场焦虑)进行第2次会谈。L尝试外化为“焦虑警报器”,在探询影响时出现卡顿。L带来10分钟逐字稿与影响地图初版。
受督者L:我感觉在问“警报器影响了你哪些选择”时,W开始沉默,我就改问“最近睡得如何”。
督导S:当你听见那段沉默,你在会谈地图上把它放在什么位置?【注释:邀请L把片段放回地图,恢复情境位置感】
L:像是发展到转折点却没过去。
S:在这个“转折点”,你已经做得很贴近W语言的是什么?【注释:例外探询,寻找已有效的微技能】
L:我重复了她说“警报器老在下班前响”。
S:当你用她的原话,W的表情或坐姿有细微变化吗?【注释:厚描述,放大可观察证据】
L:她点头,呼吸慢了一些。
S:如果用0-10标注“与你的提问对齐W的语言”的程度,那一刻在哪个刻度?是什么支持了这个刻度?【注释:量表问句,使感受可量化并提取证据】
L:大概6。支持它的是我用了她的词。
S:那时有什么让它还没到7或8?【注释:向更高刻度的差距探询,生成微步】
L:我急着跳到“睡眠”,像是在回避沉默。
S:若把“回避沉默”的力量外化命名,你想叫它什么?它如何影响了你的节律?【注释:把自责外化为可观察的互动模式】
L:叫“快进键”。它让我加速。
S:下次当“快进键”出现,你准备用一招什么做法与它周旋15秒?【注释:聚焦最小可行微步】
L:我会先用来访者原话做一次反映,然后数三个呼吸,再决定是否追问影响。
S:把这招命名一下,并写进你的训练清单。它的三要点是什么?【注释:命名实践与证据化】
| 对话类型 | 主要目的 | 示例问句 | 适配节点 |
|---|---|---|---|
| 叙事式外化 | 把评判与焦虑从人身上分离为可观察的影响者 | “这股‘快进’倾向何时最容易按下?” | 转折前后的卡顿 |
| SFBT例外探询 | 寻找已有效的微技能与情境差异 | “哪一刻你已经更贴近了来访者语言?” | 发展与巩固 |
| SFBT量表问句 | 量化主观感受,提取支持证据并设定微步 | “现在在0-10的哪个刻度?是什么让它不在更低?” | 全程均可 |
| 重写连结问句 | 把独特结果链接到价值-意向与行动 | “这次的点头与你珍视的什么价值有关?” | 转折与收束 |
提示:表格可左右滑动以适配手机端展示。
用共同创作的督导,把一次会谈变成“可迁移的证据库”。遵循“描—解—证—行”:先复位情境,再解构假设,再用厚描述沉淀证据,最后把洞见变成微步与训练清单。叙事取向确保非病理与去中心化;SFBT工具让目标可视、进步可量化。两者叠加,既保留人之复杂,也确保训练之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