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1934-)是以色列裔美籍心理学家。他发展前景理论,解释决策偏差和启发式。主要贡献包括损失厌恶和框架效应研究。成就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著作如《思考,快与慢》。(基于APA教材和专业组织指南)
核心标签:行为经济学奠基人、认知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历史定位:“卡尼曼与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彻底重塑了决策科学,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核心,被誉为20世纪最具颠覆性的跨学科贡献之一” —— 引自《行为经济学史》(Camerer & Loewenstein, 2004)。
时期 | 关键事件 | 学术影响 |
---|---|---|
1934-1954 | 出生于特拉维夫,希伯来大学心理学学士 | 奠定认知心理学基础,受格式塔学派影响 |
1954-1970 | 加州伯克利分校博士,密歇根大学任教 | 早期注意力与感知研究,质疑理性决策模型 |
1971-1979 | 与阿莫斯·特沃斯基合作,希伯来大学研究 | 开发启发式与偏见框架,颠覆经济学假设 |
1979 | 发表前景理论论文(Kahneman & Tversky, 1979) | 创立行为经济学,获学界广泛验证 |
2002 |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认可心理学对经济决策的跨学科贡献 |
2011-至今 | 出版《思考,快与慢》,普林斯顿大学荣休 | 普及双系统理论,影响公共政策与AI设计 |
理论名称 | 颠覆性观点 | 实验验证 | 当代应用领域 |
---|---|---|---|
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
决策基于潜在损失/收益的感知价值,而非绝对效用;损失厌恶使损失心理权重 > 收益 | 亚洲疾病问题实验(Kahneman & Tversky, 1979):框架效应验证参考点依赖 | 金融投资(退休储蓄设计)、保险定价、行为公共政策 |
启发式与偏见 (Heuristics & Biases) |
人类依赖认知捷径(如可得性启发),导致系统性决策错误 [!争议] | Linda问题实验(Tversky & Kahneman, 1983):代表性启发谬误 | 市场营销(广告框架)、风险管理、司法决策 |
双系统理论 (System 1 & 2) |
决策分快速直觉(系统1)与慢速理性(系统2);系统1易受偏见影响 | 认知反射测试(Frederick, 2005):验证系统1主导错误 | 教育训练、医疗决策辅助、用户体验设计 |
文献溯源: 核心理论源自《Econometrica》1979年论文 (Kahneman & Tversky, 1979),双系统理论详述于《思考,快与慢》(Kahneman, 2011)。
“我们对损失的恐惧远大于对收益的渴望,这塑造了人类所有重大决策的轮廓。” — Daniel Kahneman, 《思考,快与慢》(2011) 德文版序言译注
今日练习: 回忆一次个人决策(如购物选择),分析是否受损失厌恶影响。在给力心理APP日记区记录反思。
注:本练习基于前景理论开发的自助工具,建议在专业指导下深化应用。内容仅供知识学习,不替代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