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吉利根 (Carol Gilligan)(1936-)是美国心理学家。她挑战科尔伯格,提出关怀道德理论,强调女性道德声音。主要贡献包括对关系研究。成就影响女性主义心理学。著作如《不同的声音》。(基于APA伦理守则和专业教材)
核心标签:关怀伦理创始人、道德发展批判者、女性主义心理学家
历史定位:"卡罗尔·吉利根通过挑战劳伦斯·科尔伯格的公正伦理范式,揭示了性别视角在道德发展中的盲区,开创了关怀伦理研究的新纪元"(引自《心理学史》第7版)
时期 | 关键事件 | 学术影响 |
---|---|---|
1936-1960 | 纽约出生,斯沃斯莫尔学院心理学本科 | 奠定女性视角研究基础 |
1961-1980 | 哈佛大学博士,与科尔伯格合作道德发展研究 | 识别公正伦理的性别偏差 [!争议] |
1981-1990 | 出版《In a Different Voice》(1982) | 确立关怀伦理理论框架 |
1991-至今 | 纽约大学教授,扩展关怀伦理至教育领域 | 影响现代关系心理学和性别研究 |
理论名称 | 颠覆性观点 | 实验验证 | 当代应用领域 |
---|---|---|---|
关怀伦理(Gilligan, 1982) | 道德决策基于关系关怀而非抽象公正 | 女性访谈研究(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77) | 教育咨询、冲突解决支持 |
道德声音理论 | 女性"声音"在道德发展中被系统忽视 | 跨文化比较(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1988) | 性别平等倡议、领导力发展 |
关系自我模型 [!争议] | 自我认同通过互惠关系构建 | 青少年纵向研究(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3) | 家庭支持系统、社区建设 |
"关怀不是软弱的标志,而是道德勇气的核心" —— Carol Gilligan, 原始访谈手稿译注
打卡行动点:根据关怀伦理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反思一次关系决策,思考关怀如何影响您的选择。建议在专业指导下深化练习。
练习任务:记录一个日常冲突场景,分析关怀视角如何提供替代解决方案。本技术需在专业指导下深化练习。
注:本内容基于心理学理论,建议在专业支持下应用,避免医疗语境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