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超出胜任的问题与风险,遵循本地法规与机构流程转介,必要时寻求督导(APA Ethics, 2017;SFBTA胜任力, 2013)。
简介:本知识卡帮助学习者系统掌握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与相关助人场景中,如何科学识别并管理胜任边界、实施规范转介与有效督导。内容对齐 APA 伦理守则、EBPP 框架与 SFBTA 核心胜任力,强调以来访者安全与结果为中心的证据知情实践。
胜任力(competence)指从业者在特定服务领域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与文化敏感性,能够安全、有效地提供服务。胜任边界(boundaries of competence)意味着在自身训练与经验覆盖范围内执业;当问题超出边界时,应寻求督导、共同处置或转介。
APA Ethics Code(2017)标准 2.01:心理学家仅在其教育、培训、受督导经验、咨询经验或专业经验所支持的能力范围内提供服务。
转介(referral)是指在评估来访者需求与风险后,基于胜任力与服务适配性的考虑,将来访者推荐至更合适的专业人员或机构,并完成必要的信息沟通与连续性保障的过程。
督导(clinical supervision)指在伦理框架下,督导者通过结构化反馈、示范与评议,促进被督导者的专业能力发展、保障来访者安全与服务质量的过程。
Falender & Shafranske(2004/2014)提出以胜任力为核心的督导模型,强调评估-反馈-计划-再评估的循环与伦理责任。
SFBTA Core Competencies(2013)强调:以目标为导向、例外探询、赞赏与测量知情的会谈技能,同时要求从业者明确自身胜任边界,必要时及时转介与求助督导。
尽管 SFBT 避免病理化框架,但在跨学科协作中须理解 DSM-5-TR 与 ICD-11 的诊断与风险语言,以促进沟通、分级照护与安全转介。
APA EBPP(2006)倡导整合最佳研究证据、临床专长与来访者特征/文化/偏好。DSM-5-TR(APA, 2022)与 ICD-11(WHO, 2019)为共通沟通语言与风险分级提供基础。
关于证据:系统综述与元分析显示,SFBT 在抑郁、焦虑、学校与家庭领域总体呈现积极效果,但对重症与高危个案的处理需与药物治疗、危机干预或其他取向整合(Gingerich & Eisengart, 2000;Kim, 2008;Franklin et al., 2012)。
争议与澄清:实时、结构化督导被广泛视为质量保障的标准之一;然而关于督导能否显著改善来访者结局的因果证据仍有限,但其对从业者能力与伦理合规的促进已有中等强度证据(Milne, 2009;Watkins, 2014)。
风险识别与分级应与 DSM-5-TR/ICD-11 语言对齐;必要时使用结构化工具(如 C-SSRS)并遵循机构危机流程(APA, 2022;WHO, 2019)。
案例A(高校心理中心):大一学生提出睡眠差与学习拖延。SFBT 尺度评估至 3/10。进一步探索出现反复自杀意念,并透露上周在高处徘徊。咨询师未受过危机干预系统训练。处理:停止常规技术推进,立即启动机构危机预案,联系校医院精神科与家属,完成转介与安全计划,并记录风险评估与决策理由。
案例B(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访者描述被邻居监视与跟踪,夜间听到指令性声音。SFBT 的目标化无法建立共同现实。处理:优先进行精神科评估转介;以尊重姿态解释转介理由与安全性;在精神科就诊后再评估是否适合短程目标工作。
案例C(家庭与亲密关系):来访者求助婚姻冲突,间或出现肢体冲突并有孩子在场。处理:明确安全优先,提供家庭暴力求助渠道与法律咨询转介;对非安全环境中的家庭会谈持谨慎态度,先行风险处置再考虑系统介入。
SFBT 强调目标与资源,但在转介情境中需将来访者的目标与 DSM/ICD 风险描述进行双语转换,确保跨专业沟通清晰。
用 0–10 尺度评估来访者对转介建议的接受度与顾虑,并探询提高 0.5 所需的条件(信息、陪同、费用、隐私)。
在转介讨论中,指出来访者为安全与改变所做的努力(如如实陈述风险、愿意探索选择),增强自我效能与合作。
APA Ethics(2017)保密与披露条款;中国语境下需遵循精神卫生法与所在地卫健部门与机构制度。
要素 | 内容要点 | 示例 |
---|---|---|
转介理由 | 功能受损、风险、超出胜任 | 最近两周快感缺失、睡眠障碍;近一周出现自杀计划;需精神科评估与药物 |
已提供服务 | 会谈次数、重点与有效要素 | 2次SFBT会谈,完成目标澄清与安全讨论,识别保护因素 |
风险与保护因素 | 风险描述与量表、可及手段、社会支持 | C-SSRS 中高风险;伴侣可陪同就诊;已移除家中危险物 |
来访者目标与偏好 | 治疗目标、就医偏好、经济与文化考量 | 希望尽快恢复学习节奏;偏好离学校近的门诊;可接受药物评估 |
后续联络 | 双方联系人与时间窗 | 就诊后48小时内反馈;必要时安排支持性随访 |
在一次以奇迹问句启动的会谈中,来访者描绘了理想的一天,但随后透露近期反复的自杀影像。咨询师转而进行风险评估与转介解释,并用尺度化评估其对转介的接受度为 6/10,询问提高至 7 的条件。最终协助完成线上预约、与家属沟通、约定 48 小时随访,并给予具体赞赏与过渡期的小目标(如规律进食与与支持者保持联系)。
Bernard 辨别模型(Discrimination Model)强调从过程技能、概念化与个体化三个维度提供反馈;Bordin(1983)提出督导工作同盟的重要性。
综述显示督导能显著提升从业者的技术熟练度、伦理敏感性与自我反思质量;关于对来访者结局的直接效应证据尚不一致,但方向上多为正向(Milne, 2009;Watkins, 2014)。因此,督导是质量保障的关键组成,却不能替代必要的转介或更高层级服务。
要点:先安全后技术、具体描述理由、提供选择、承诺连接与随访、记录。
边界决策常伴随不确定与压力。建议: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6).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61(4), 271–285.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7). Ethical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sts and Code of Conduct.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22). DSM-5-TR. APA Publishing.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ICD-11.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Association. (2013). Core Competencies of SFBT Practitioners.
De Jong, P., & Berg, I. K. (2013). Interviewing for Solutions (4th ed.).
Franklin, C., Trepper, T., Gingerich, W., & McCollum, E. (Eds.). (2012).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A Handbook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Gingerich, W. J., & Eisengart, S. (2000).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A review of outcome research. Family Process, 39(4), 477–498.
Kim, J. S. (2008). Exa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FBT: A meta-analysis.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18(2), 107–116.
Falender, C. A., & Shafranske, E. P. (2004/2014). Clinical Supervision: A Competency-Based Approach.
Milne, D. (2009). Evidence-Based Clinical Supervision. BPS Blackwell.
Bordin, E. S. (1983). A working alliance based model of supervision.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11(1), 35–42.
注:以上资料用于教学与知识对齐,具体实践需遵循所在机构制度与本地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