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使用与合并症:安全与协作路径

结合MI增强动机,用SFBT设定减害或戒断目标;与医疗/社服协作并监测风险(Miller & Rollnick, 2013;APA, 2022)。

正文内容

物质使用与合并症:安全与协作路径(SFBT × MI)

课程定位:本知识卡聚焦如何在物质使用及其常见合并症(抑郁、焦虑、创伤后反应、慢性疼痛、精神病性症状等)情境中,基于证据地整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与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协商减害或戒断目标,并与医疗/社会服务体系开展协作与风险监测。

学习产出:完成本节后,你将能(知识层面)——

  • 阐明物质使用、物质使用障碍与合并症的关键概念及严重度语言,对齐 DSM-5-TR/ICD-11 的跨学科沟通框架。
  • 说明 MI 的证据基础与 SFBT 的补充作用,掌握可操作的对话微技能(奇迹问句、尺度化、例外探询、赞赏反馈)。
  • 在安全优先的原则下,应用 SBIRT(筛查—简短干预—转介治疗)思路与测量知情实践,制定协作化的减害/戒断方案。
  • 识别需要转介的高危情境(自杀/他杀风险、过量/戒断风险、精神病性症状、妊娠等),并与医疗/社服系统有效衔接。

一、关键概念与定义

1. 物质使用、物质使用障碍(SUD)与合并症

物质使用:指饮酒、使用烟草、处方药或非法药物的行为,本身不等同于障碍。

物质使用障碍(SUD):DSM-5-TR 基于 11 项诊断标准(渴求、失控、功能受损、危险使用、耐受/戒断等),按满足条目的数量分为轻度(2–3)/中度(4–5)/重度(≥6)。ICD-11 以“有害使用”“依赖综合征”等框架描述严重度与功能影响。(本课程不开展诊断训练,学习者应理解该语言用于跨专业沟通与转介。)

合并症:SUD 与抑郁、焦虑、PTSD、双相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相关困难、ADHD、睡眠障碍、慢性疼痛等常共现,彼此交互影响功能与风险。评估与干预需同步关注两端而非“等一端完全稳定再处理另一端”。

2. 减害与戒断目标(Harm Reduction vs. Abstinence)

减害:在暂不完全戒断的情况下,降低风险与负面后果(如减少饮酒量、避免混用/酒驾、携带纳洛酮、使用更安全途径等)。目标需具体、可观察、可放大,并与医疗安全建议一致。

戒断:停止使用特定物质,常见于重度 SUD、合并高危医学状况或来访者明确选择。对酒精/苯二氮卓戒断需警惕危及生命的戒断综合征,必须医疗评估与支持

3. SBIRT 与测量知情实践

SBIRT:系统筛查(S)、简短干预(BI)、必要时转介治疗(RT)。适用于初级卫生、EAP、学校与社区场景,可与 SFBT 的目标化与任务化高度兼容。

测量知情实践:以量表/简短问卷定期监测风险与进展(如 AUDIT、ASSIST、DAST、渴求量表、PHQ-9、GAD-7),并在会谈中用尺度化转译为共同语言。

证据与标准来源:Miller & Rollnick (2013);APA (2022, DSM-5-TR);WHO (2019, ICD-11);De Jong & Berg (2013);Trepper et al. (2010);Franklin et al. (2012)。

二、证据综述与立场声明

1. MI 的证据强度

MI 在物质使用与健康行为改变领域有充足随机对照证据,能有效提升改变动机与承诺语言,改善短中期结果,适合与其他取向结合。(Miller & Rollnick, 2013)

2. SFBT 在 SUD 的证据概况

系统综述与元分析显示,SFBT 在抑郁、焦虑、学校与家庭议题总体呈中等积极效应;在 SUD 领域的证据较为有限但趋势积极,常以短程、目标化的方式改善功能与依从性。(Gingerich & Eisengart, 2000;Kim, 2008;Franklin et al., 2012)

立场:在 SUD 情境中,将 SFBT 作为动机与行动的结构化载体,与 MI、医学管理(含可能的药物治疗)及社会支持协作,是基于证据的可行路径。

3. 组合使用的合理性

  • MI侧重引出“改变谈话”(DARN-C),降低抵抗;
  • SFBT将动机转译为最小可执行步骤(例外、奇迹、尺度化、下一小步),并通过赞赏与反馈巩固。

稳健结论:MI 在 SUD 的有效性证据充分;SFBT 的总体效应为中等、跨议题适用,在 SUD 领域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整合应用符合 EBPP 对“最佳证据—临床专长—来访者偏好”之整合原则。(APA, 2006;Franklin et al., 2012)

三、安全优先:快速风险筛查与分级路径

1. “STOP”四要点快速筛查

  • S = Suicide/Self-harm:近期自杀意念、计划、手段可得性、自伤史、保护因素。
  • T = Toxicity/Overdose:过量风险(阿片类、酒精与苯二氮卓合用、兴奋剂高剂量/混用)。
  • O = Orientation/Psychosis:意识混乱、定向障碍、幻觉妄想;兴奋剂诱发精神病性症状。
  • P = Pregnancy/Physical risk:妊娠、癫痫史、肝心肺疾病、酒精/苯二氮卓戒断风险、传染病暴露。

任一项阳性均优先进行医学评估与安全处置;心理会谈以风险沟通、支持与转介协调为主。

2. 需要转介/联合管理的情形

  • 重度酒精或苯二氮卓使用,存在戒断危险征象(震颤、出汗、焦躁、意识改变、癫痫史)。
  • 阿片类使用存在过量风险或既往过量史;未配备纳洛酮。
  • 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可卡因)相关的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心血管风险。
  • 自杀/他杀风险中高水平;妊娠期物质使用;严重躯体合并症。
情境 分级 优先行动 SFBT × MI 角色
无明显风险,轻度使用,功能基本稳定 简短教育、动机增强、减害/戒断目标、随访 目标化、尺度化、下一步任务;ORS/SRS 追踪
中度使用或合并轻中度抑郁/焦虑 MI+SFBT 短程干预,必要时精神科评估,社工支持 例外探询、家庭/生态资源调动,协作转介
重度使用、过量/戒断风险、精神病性或自杀高危 立即医学评估/急诊,危机干预,安全计划 稳定后再进入目标化路径;记录与交接

风险语言与分级依据:APA (2022, DSM-5-TR);WHO (2019, ICD-11)。

四、协作式会谈流程(SFBT × MI × SBIRT)

  • 步骤1|建立合作与告知同意:简要说明取向与边界,确认保密与例外,阐明安全优先与转介可能性。(APA Ethics, 2017)
  • 步骤2|筛查与初步分级:使用 AUDIT/ASSIST/DAST 与 PHQ-9/GAD-7;同步进行 STOP 风险探询。
  • 步骤3|引出改变动机(MI):开放式提问、反映、摘要,聚焦 DARN-C;使用 0–10 准备度尺。
  • 步骤4|目标化(SFBT):将问题叙事转译为有用目标(具体、可观察、来访者主导、可放大)。
  • 步骤5|奇迹问句与证据化:描绘“目标达成后”的细节与可见迹象,确定下一小步
  • 步骤6|例外探询:找出“使用更少/没有使用/风险降低”的时刻,抽取可复制脚本。
  • 步骤7|赞赏与任务:给予具体、真诚、与目标相连的赞赏;共创低成本、可观察的实验性任务。
  • 步骤8|协作与随访:与医生/社工/家人对齐信息(经同意),用尺度化与量表监测进展,必要时调整路径。

示例对话片段

MI→SFBT桥接

  • 咨询师(MI反映):“听起来周末饮酒一方面帮你放松,另一方面第二天的心慌让工作更吃力。”
  • 咨询师(准备度尺):“在0–10分里,你现在多想改变周末饮酒?为啥不是更低?”
  • 来访者:“大概5分吧。不是3,因为这周领导点名了,我怕再迟到。”
  • 咨询师(SFBT目标化):“如果下周一能精神一点,对你意味着什么?我们能看到哪些小迹象?”
  • 来访者:“也许周日不喝到断片,晚上11点前睡。”
  • 咨询师(下一小步):“从5到5.5,需要发生哪件最小的事?哪些人或提醒能帮助你做到11点前睡?”

五、核心技术微技能(物质使用场景的适配)

1. 奇迹问句(安全适配版)

范例:“假如今晚出现一个小小的奇迹,并不是你再也不想喝,而是你可以更容易地做出对自己更安全的选择。明早起床,哪些细节会让你知道这个小奇迹发生了?”

要点:避免“全或无”的绝对语言;强调可观察细节(喝水量、回家路线、关机/断开群、睡前仪式)。

2. 尺度化评分

  • 使用量/风险尺:0=最高风险,10=最安全的一周。
  • 准备度/信心尺:0=完全不准备/没信心,10=完全准备/有信心。
  • 追问:“为何不是更低?”“上0.5分需要哪些小事?”“谁会第一个发现分数上升了?”

3. 例外探询

聚焦“使用更少或避免高风险”的时刻:谁在场?做了什么?触发和支持是什么?如何复制到下一个周末/夜晚?

4. 赞赏与正向回馈

结构:“我注意到…(具体行为)→这说明…(能力/价值)→这有助于…(目标)→下一步可尝试…(小任务)”。

5. 与 MI 的技术耦合

  • Elicit–Provide–Elicit:先询问已有知识→征得同意提供信息(如过量风险、纳洛酮)→再询问其看法与可行下一步。
  • 反映改变谈话:优先反映“原因/能力/承诺”语句,再用 SFBT 将其转译为具体下一步。

技术来源:De Jong & Berg (2013);Trepper et al. (2010);Miller & Rollnick (2013);SFBTA (2013)。

六、实操工具包(测量与记录)

  • 筛查/评估:AUDIT(酒精)、ASSIST(多物质)、DAST(药物)、渴求量表(如 PACS)、PHQ-9、GAD-7。
  • 过程/联盟:ORS/SRS(反馈性治疗,监测功能与联盟)。
  • SFBT式进展笔记:目标表述(行为化)→尺度分数与变化证据→例外/资源→任务与家庭/生态支持→风险复评→协作与转介记录。
  • 安全计划:个人预警信号→去处与人→危机热线/本地急诊→家属告知与纳洛酮获取(如适用)→随访时间。

七、案例(贴近本土情境)

案例1|在校大学生:周末酗酒与焦虑

背景:大三男生,小组聚会常饮至断片,周一晨间焦虑、迟到。AUDIT=12;PHQ-9=7,GAD-7=8,无自杀意念。

干预要点:MI 引出“避免迟到、保研竞争”的价值;SFBT 将目标化为“周日23:00前入睡、最多2杯、喝酒间隔配水≥3杯”。尺度化(安全尺从3到4)。安排任务:与室友约定23:00关灯、聚会前定闹钟、携带500ml水瓶。下次随访用 ORS/SRS 与 AUDIT-简短追踪。

结果:两周后自报“断片0次”,安全尺上升至5.5;提出尝试“无酒周日”。

案例2|外卖骑手:甲基苯丙胺与失眠偏执(需转介)

背景:近两月夜班前吸食提神,近一周出现被跟踪感、失眠48小时。ASSIST 兴奋剂风险高,自述“有时觉得有人要害我”。

行动:STOP 中“O”阳性,判断高危。与当事人合作联系急诊精神科评估;说明保密例外与安全优先。稳定后返回门诊时,使用 SFBT 目标化“连续睡满6小时”“避免夜班前的高强度刺激”,探索“无使用但效率尚可”的例外(白天排班、咖啡替代、团队支援)。

案例3|年轻母亲:苯二氮卓依赖与惊恐

背景:产后一年,因睡眠与惊恐发作自行加量使用安定,出现晨起嗜睡、照料婴儿困难。存在潜在戒断风险。

协作:联络精神科与全科医生进行药物评估与安全减量计划(由医师负责)。SFBT 聚焦功能目标:“早晨7点前能起床、单独照护20分钟”,例外探询到“无手机蓝光、睡前热水澡有效”。任务:两周坚持睡前仪式,设“惊恐应对卡片”;家庭层面邀请伴侣承担夜间一次喂奶。尺度化追踪“早晨功能尺”。

案例4|慢性疼痛与阿片类处方滥用的办公室职员

背景:腰痛三年,阿片类处方超量续用,报告“工作效率低、情绪低落”。可能存在药物使用相关风险与抑郁。

路径:与疼痛科/精神科联合评估(药物管理与非药物镇痛)。SFBT 将目标化为“下午2–4点的专注工作时段达成90分钟无中断”。例外探询:物理治疗后两天用量降低且效率提高。任务:预约物理治疗;设立“90分钟番茄钟+短走动”。PHQ-9 与渴求刻度纳入随访。

八、常见误区与纠正

  • 误区1:只做积极语言,不碰风险 → 纠正:SFBT 并不回避风险;先安全分级与必要转介,再进行目标化与资源放大。
  • 误区2:强迫戒断目标 → 纠正:遵循自主与协作;在充分告知风险后,与来访者共同选择减害或戒断路径,并定期复评。
  • 误区3:忽视医疗价值(药物治疗/解毒) → 纠正:对酒精、阿片、苯二氮卓等,医学评估是关键;咨询师应促进转介与协作,不替代医学决策。
  • 误区4:把复吸等同失败 → 纠正:复吸是行为改变过程的一部分;用例外探询与功能分析提炼“有效的部分”,更新下一步。
  • 误区5:忽视合并症 → 纠正:常规化筛查抑郁/焦虑/创伤症状;必要时多学科协作。

九、文化与系统协作要点(本土化视角)

  • 家庭参与:在获得同意的前提下,动员家庭支持执行“减害仪式”(如晚间回家提醒、现金管控、设定门禁)。
  • 工作与学校场景:以可观察绩效/出勤为目标语言,便于与班主任/HR/EAP对齐。
  • 社区与社服:连接本地社工站、社区康复资源、互助同伴小组;遵循本地法律法规与机构流程。
  • 污名敏感:采用非评判语言,强调“功能与安全”。

十、伦理与边界(APA EBPP 与伦理指引)

  • 胜任力:识别自身边界;对高危 SUD、复杂合并症需督导与转介。(APA Ethics, 2017)
  • 告知同意:说明取向、保密与例外(风险、法律要求)、转介可能、在线隐私。
  • 多文化与自决:尊重价值与偏好;避免强制性目标设定。
  • 记录与数据安全:仅记录必要信息;遵循机构与法律规范。

十一、进阶整合与实践清单

1. 10步实践清单

  1. 完成告知同意与风险例外说明。
  2. 实施 AUDIT/ASSIST/DAST 与 STOP 快筛。
  3. 用 MI 引出改变动机与价值。
  4. 将目标行为化为“有用目标”。
  5. 奇迹问句描绘达标后的可见迹象。
  6. 尺度化当前安全/准备/信心,并追问上升0.5分的最小条件。
  7. 例外探询,提炼可复制脚本。
  8. 赞赏与任务:低成本、可观察、来访者自选。
  9. 与医疗/社服协作,必要时转介;制定安全计划。
  10. ORS/SRS 与风险复评;文档化进展与下一步。

2. 任务菜单(示例)

  • “两杯上限”卡+交替饮水;聚会前设离场闹钟。
  • “无酒日”实验(例如每周日);替代活动清单(夜跑、桌游、电影)。
  • 睡前例行:热水澡、30分钟无屏幕、固定熄灯。
  • 危机备用联系人与路线(含急诊/热线)。
  • 与家人约定“关键字提醒”以中断冲动。

十二、小结与自测要点

  • SFBT 在 SUD 场景的价值在于将动机转化为具体、可放大的行动;MI 帮助引出并巩固改变动机。
  • 安全优先:任何 STOP 阳性—先医学评估,再谈目标与任务。
  • 以测量知情贯穿:AUDIT/ASSIST/DAST + PHQ-9/GAD-7 + 尺度化 + ORS/SRS。
  • 与 DSM-5-TR/ICD-11 的严重度语言对齐用于沟通与转介,而非自行诊断。
  • 常态化家庭/生态协作,减少污名、提高依从性。

参考与依据(精选)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22).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Text Revision; DSM-5-TR). APA Publishing.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6).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61(4), 271–285.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7). Ethical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sts and Code of Conduct.

De Jong, P., & Berg, I. K. (2013). Interviewing for Solutions (4th ed.). Cengage Learning.

de Shazer, S. (1991). Putting Difference to Work. W. W. Norton.

Franklin, C., Trepper, T., Gingerich, W., & McCollum, E. (Eds.). (2012).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A Handbook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ingerich, W. J., & Eisengart, S. (2000).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A review of outcome research. Family Process, 39(4), 477–498.

Kim, J. S. (2008). Exa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A meta-analysis.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18(2), 107–116.

Miller, W. R., & Rollnick, S. (2013).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Helping People Change (3rd ed.). Guilford Press.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Association (SFBTA). (2013). Core Competencies of SFBT Practitioners.

Trepper, T. S., McCollum, E. E., De Jong, P., Korman, H., Gingerich, W., & Franklin, C. (2010).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Treatment Manual for Working with Individual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Revision (IC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