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习卡以美国心理学会伦理守则(2017)、循证实践框架(2006)与CACREP 2016标准为参照,聚焦五个关键主题:胜任、知情同意、保密、边界、自我照护。定位:帮助学习者把“知道原则”转化为“可执行动作”。
类比:伦理就像“航海罗盘”。原则是北极星,法律是航道红线,机构规程是航海图,专业判断是船长的经验。ACT的价值导向则帮助我们在风浪(痛苦体验)中依然朝向价值岸线前行。
一、核心术语速览(定义 → 目的 → 常见误区)
概念 | 工作定义 | 主要目的 | 常见误区/风险 |
---|---|---|---|
胜任(Competence) | 在培训、督导与持续学习范围内提供服务的能力,包含文化与情境胜任。 | 保护来访者安全与质量,降低实践风险。 | “会一点就能独立做”;忽略文化/语言差异;将自学等同督导。 |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 在充分、可理解信息下,自主决定是否参与与如何参与服务的过程。 | 保障来访者自主权、期望对齐与风险透明。 | 仅靠签字表;忽略弱势群体(未成年人、行动不便者)的理解与语言适配。 |
保密与例外(Confidentiality & Exceptions) | 对来访信息进行保护;在法律/伦理允许或要求时才披露。 | 建立信任,降低二次伤害,满足合规。 | 承诺“绝对保密”;对自/他伤、虐待线索处理延误;跨境/远程忽视数据安全。 |
边界(Boundaries) | 维护专业关系的规则与限度,包括时间、空间、关系与金钱等。 | 防止利益冲突,保护治疗联盟与角色清晰。 | 将“人性温度”与“边界”对立;忽视线上边界(社媒、消息)。 |
自我照护(Self-care) | 识别与管理职业压力、同情疲劳与替代性创伤的持续实践。 | 维持胜任,降低差错概率,树立健康示范。 | 将超负荷当“敬业”;创伤工作缺乏去污名讨论与同侪支持。 |
理论提示:循证实践强调“最佳证据×临床专长×来访者特征/文化/偏好”的整合。伦理决策不是“照章即安”,而是动态权衡、记录过程与寻求督导。
二、原理与决策框架:从原则到可执行步骤
学习目标:能使用一个简明伦理决策框架,面对复杂情境时不慌乱,有据可依。
- 四步伦理决策环:识别—咨询—决定—记录。
- 双轨对照:伦理原则(APA)与机构/法律(本地法规、政策)并行检查。
- 最低伤害优先:在多重原则冲突时,优先保护安全与最小化伤害。
展开:四步伦理决策环(简版流程卡)
- 识别:问题性质?涉及哪些原则(胜任、保密、边界等)与人群脆弱性?
- 咨询:寻求督导/同侪咨询;必要时法律/风险管理咨询。
- 决定:列出可选方案,评估每项的益害、可行性与文化影响。
- 记录:记录信息来源、分析过程、咨询意见、最终决定与随访计划。
三、知情同意:从“签名”到“理解与持续选择”
学习目标:掌握知情同意的必要元素与面向不同人群的语言适配。
要素 | 面向来访者的通俗表达示例 | 常见疏漏 |
---|---|---|
服务目的与方式 | “我们将以对话与练习为主,例如一些基于正念与价值的练习。” | 过度技术术语,未说明体验式练习可能引发不适。 |
风险与获益 | “讨论痛苦话题时可能会短时不舒服;我们会按您的节奏进行。” | 只谈好处,不谈潜在不适或触发。 |
保密与例外 | “大多数内容保密;若出现自/他伤高风险或法律要求,我需采取保护性行动。” | 承诺“绝对保密”。 |
费用与取消 | “费用X元/次,取消需提前24小时。” | 未明确迟到/缺席政策。 |
资质与胜任边界 | “我接受过ACT理论训练,本课程不等同临床督导实务。” | 夸大资质或隐去局限。 |
远程与数据安全 | “我们将使用加密平台,紧急联系与定位流程如下……” | 忽略紧急定位与备用联络。 |
持续性 | “您可随时提问或调整同意;重要变更我会再次确认。” | 一次性知情同意后不再更新。 |
ACT特有提醒:体验式与隐喻练习前,简要说明目的、可能的不适与可随时停止的权利;对闭眼练习提供替代选项(如目光下垂、视觉固定点)。
四、保密与例外:信任的地基与安全阀
学习目标:能清晰解释保密边界,识别并处理常见例外情境。
情境 | 常见做法 | 伦理要点 |
---|---|---|
自/他伤高风险 | 完善风险评估,必要时告知相关人员或急救服务。 | 最小必要披露;先与来访者解释与协作,若不安全则优先保护。 |
儿童/老人虐待线索 | 遵循当地强制报告法规,及时报送。 | 记录事实依据与报告路径,避免无根据推断。 |
法庭/行政要求 | 核验文件合法性,必要时寻求法律咨询。 | 仅披露与请求相关的最少信息。 |
督导/同侪咨询 | 去标识化处理;获得来访同意用于培训时的讨论。 | 保护身份信息;说明用途与范围。 |
远程平台与数据 | 使用加密工具,设置访问控制与备份策略。 | 提前在知情同意中说明技术与风险。 |
对话案例:青少年自伤模糊表述
五、胜任与督导:知道“我会做什么”,也要知道“我不该做什么”
学习目标:界定自身胜任范围,建立求助与转介的常态流程。
主题 | 胜任指征 | 需要督导/转介的信号 | 行动建议 |
---|---|---|---|
问题领域 | 已受训并有督导经验(如一般焦虑/抑郁) | 高风险自杀、复杂创伤、重性精神障碍 | 优先转介或在合格督导下工作 |
人群与文化 | 熟悉该文化/语言与亚群体(例如LGBTQ+基础敏感) | 语言不通、文化禁忌不明、宗教价值冲突 | 文化咨询/共同治疗/专业翻译 |
技术与情境 | 掌握远程安全与数据保护基本规范 | 跨省/跨国服务、平台安全不明 | 法律合规咨询、限定服务范围 |
自我状态 | 稳定的自我照护与同侪支持 | 同情疲劳、反移情强烈持续 | 减负、督导、个人心理支持 |
怎么说:向来访者透明化“胜任与转介”
“这个议题涉及专门的创伤治疗,我目前没有足够的训练来独立负责。如果你同意,我会为你联系具备相关资质的治疗师;在转衔前,我也会和你一起做安全与支持计划。”
六、边界:温度不等于越界
学习目标:区分边界跨越(可能合宜)与边界侵犯(应避免),掌握常见场景的处理。
情境 | 边界跨越(可能合理) | 边界侵犯(应避免) | 判断与记录要点 |
---|---|---|---|
小礼物 | 象征性低价礼物,经评估对治疗无扭曲 | 高价或具有隐含交换意义的礼物 | 评估动机、文化意义、潜在压力,记录决定 |
自我暴露 | 简短、以来访者利益为中心的功能性暴露 | 满足咨询师自身需要、转移焦点的过度暴露 | 说明目的、时长、预期效果与备选方案 |
身体接触 | 经同意的必要安全引导(如危机阻止自伤) | 未征得同意的拥抱/触碰 | 优先使用言语与环境调节,触碰需说明与记录 |
社交媒体 | 不添加来访私交;设定专业账号说明用途 | 私信咨询、私下评论互动 | 在同意书中明确在线沟通边界与渠道 |
时间与费用 | 偶发性延时以完成安全计划 | 频繁免费或不透明减免造成依赖/不公平 | 提前政策告知;例外需记录原因与频次 |
对话案例:是否接受来访者拥抱
七、自我照护:专业能力的续航电池
学习目标:识别耗竭信号,建立可执行的自我照护计划。
- 预警信号:睡眠质量显著下降、愤怒/麻木、回避督导、边界松动、文书拖延。
- 每周三步:同侪咨询1次(30–45分钟);强制下线时段(每日至少1小时);复盘1例困难个案(聚焦情绪与反移情)。
- 创伤暴露领域:采用“暴露-恢复-整合”节律;使用简短的正念/呼吸锚定以复位。
微练习:90秒“值班结束”仪式
站立—呼气延长—说一句价值对齐的结束语,例如:“今天已尽责,余下交给明天的我。”记录情绪强度前后差异(0–10)。
八、记录与信息管理:写给未来的你与团队
学习目标:知道“记什么”“怎么记”,确保可追溯、可交接、可防御。
模块 | 应包含 | 避免 |
---|---|---|
初始评估 | 主诉、相关史、风险筛查、文化/语言因素、同意要点 | 价值评判性语言;未验证的推断 |
过程记录 | 目标、干预(含ACT练习)、来访反应、测量结果、作业 | 逐字“八卦式”细节;不必要的隐私 |
风险与转介 | 评估方法、判定依据、咨询/督导意见、通知对象与理由 | 只写结论不写过程 |
远程要素 | 平台、地点核验、紧急联系人、技术故障预案 | 忽略位置信息与备用通道 |
实践提醒:量表用于监测过程(如AAQ-II、CFQ、FFMQ、VQ),不等同诊断。记录“结果与解释边界”,并与来访者共同回顾变化趋势。
九、常见高风险指征与行动清单
学习目标:在模糊线索中迅速定位风险等级,采取分层应对。
- 红色(高):有计划/手段/意图的自/他伤;急性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物质中毒;家庭暴力急性威胁。
- 橙色(中):反复意念、无明确计划;近期重大丧失/冲突;功能显著下降。
- 黄色(低):偶发意念、可被价值行动牵引;有保护性因素。
行动清单(可打印)
- 即时评估:直接询问想法、计划、手段、时机、保护因素。
- 安全计划:限制手段、紧急联系人、预警信号、分级应对步骤。
- 协作披露:向必要支持者或机构最小披露,记录沟通。
- 转介/就医:明确地点与路径;陪同或交接确认。
- 随访:24–72小时内复查,更新计划。
法律合规提示:强制报告、危机干预与远程执业规定随地区差异较大。遇不确定时,先确保安全,并尽快咨询法律/风险管理与机构程序。
十、远程与团体场景:把“看不见的边界”说清楚
- 远程要点:位置核验、备用联络、平台加密、耳机与私密空间、技术中断策略;同意书中单列远程条款。
- 团体要点:共保密契约、角色与发言时限、风险预警与中止机制、危机转介路径。
- 翻译/口译:明确保密、角色与专业术语一致性;尽量使用受训的专业口译。
对话案例:在线突发断线
十一、与ACT实践的对接:价值导向与伦理的同频
- 价值澄清不是价值灌输:以来访者价值为中心,区分社会规范与个人选择;用开放问题与共创隐喻。
- 体验式练习的边界:渐进式、可选择、可退出;避免将“不适=必须坚持”作为规则。
- 测量驱动但不被分数支配:指标服务于功能恢复与价值行动,而非成为新的“评判标准”。
对话案例:是否推动高强度暴露
十二、最小可行实践(本周即可落实)
- 一张卡:把“四步伦理决策环”写在便签贴在电脑旁。
- 一段话:为知情同意准备一段90秒口头脚本,避免只靠表格签名。
- 一张表:建立“转介/督导联系人清单”,包含危机资源与专业同侪2–3人。
- 一种仪式:值班结束的90秒复位练习,连续7天打卡给自己。
十三、快速自检清单(供内部质控使用)
- 我能用通俗语言解释保密与例外吗?
- 我的记录能让同事在24小时内无缝接手吗?
- 我最近一次寻求督导/同侪咨询是什么时候?
- 我是否在最近一次会谈中主动确认来访者对练习的同意与可选项?
底线提醒:当伦理、法律与机构政策冲突时,优先保护来访者安全与权利,并完整记录你的权衡与咨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