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SFBT记录模板:目标陈述、例外证据、量表分数、下一步微目标与情境线索;学习简明、可追踪的笔记方法,支持跨次会谈衔接、团队协作与结果导向的督导沟通。
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中,会谈记录不仅是“记发生了什么”,更是“指向下一步做什么”。你可以把解决导向笔记想象成导航仪:它不纠缠于过去走错了哪条路,而是不断更新当前位置、目标坐标和最近可行的拐点。好的记录让你在复盘、督导、跨次会谈衔接时,一眼看见可复制的成功线索与下一步微目标。
定义:解决导向笔记是依据SFBT核心原则(短程、资源、面向未来、以目标为中心)撰写的会谈记录格式,聚焦于:
边界:本笔记用于临床工作与督导沟通的专业记录,不替代必要的评估、风险筛查与诊断性文档;在跨学科沟通时,需与机构既有模板(如SOAP/BIRP、DSM-5症状与功能描述)对接。
把笔记写成“航海日志”:清晰的目标坐标(G),当前位置刻度(S),例外证据(E),资源关系(R),下一步任务(T),以及情境线索(C)。
要素 | 核心问题 | 写作规范 | 示例片段 |
---|---|---|---|
G 目标(Goal) | 来访者希望“可观察地”发生什么? | 谁/在何处/做什么/到何种程度;来访者主语;短期可行。 | “李女士在早晨7:30前起床,10分钟拉伸,8:30前出门到办公室,周频≥4天。” |
S 刻度(Scale) | 现在处在0–10的哪里?+1意味着什么? | 记录分数与“证据行为”;标注自评、他评差异。 | “当前3→上周2;若到4=‘出门频率≥3天/周’。” |
E 例外证据(Exceptions/Evidence) | 何时问题较轻/未出现?做对了什么? | 情境+行为+细节;避免抽象形容词。 | “周三因与同事相约早餐,准时起床,无午睡;晚间情绪稳定。” |
R 资源与关系(Resources/Relations) | 谁/哪些条件在帮助? | 人、物、制度与时间窗;可调动性。 | “同事A的早咖啡邀请;手机7:20柔和铃声;阳台光照。” |
T 任务与下一步(Task) | 明天/本周最小可行步? | 低门槛、可观察、可回顾;完成条件。 | “周一、三、五与A约7:50地铁口见;抵达即简讯‘到了’。” |
C 情境线索(Context Cues) | 在什么线索下更容易做到? | 环境触发器与阻断器;If–Then语句。 | “若前晚22:45关灯,则第二天更易按闹钟起(≥70%)。” |
G 目标: S 刻度:当前__ / +1的证据__ E 例外证据: R 资源与关系: T 下一步:明日/本周的最小可行步__;完成条件__ C 情境线索:触发__;阻断__;If–Then__
用“翻译器”的心态:保留评估信息,但把表达从“缺陷-问题”转向“功能-目标”。
问题语言(示例) | 解决语言(目标/证据) | 记录提示 |
---|---|---|
“社交焦虑严重。” | “在周会中发言≥1次,时长≥30秒,声音清晰,目光扫视3次以上。” | 转向可观察行为与情境;定义“足够好”。 |
“家庭冲突频繁。” | “晚餐30分钟内彼此不打断,使用‘我陈述’≥2次,餐后共同收拾5分钟/天≥4天。” | 锁定时间窗与礼貌行为;量化频率。 |
“注意力差、拖延。” | “工作日9:00–9:25专注邮件清理,清单勾选≥8封,手机静音。” | 场景化微任务;先建稳定的微习惯。 |
SOAP/BIRP域 | 解决导向补充要点 | 句式示例 |
---|---|---|
S/Subjective | 偏好与期待语言 | “偏好:希望X在Y情境中达到Z标准。” |
O/Objective | 例外与量表证据 | “例外:上周三完成A;刻度3→4证据为B。” |
A/Assessment | 功能-目标对接 | “功能受限=目标分解为C、D;可复制条件为E。” |
P/Plan | 微步与情境线索 | “若情境F,则执行G步骤;复盘点H。” |
不良笔记句式 | 优化后的解决导向句式 | 理由 |
---|---|---|
“情绪稍好。” | “上周3天无午睡;晚间与伴侣散步≥15分钟,心率平稳。” | 可观察、可验证。 |
“沟通改善。” | “晚餐中使用‘我陈述’2次,无人打断≥20分钟。” | 从抽象到行为标准。 |
“动机不足。” | “若前晚22:45关灯,次日7:20起床率从30%到60%。” | 情境与概率化表述。 |
在伴侣/家庭/学校/组织中,记录时关注“最小可行共识”。
参与方 | 当前刻度 | +1证据 | 共识微目标 |
---|---|---|---|
来访者 | 4 | “争执时暂停30秒” | “晚餐20分钟不打断;若升温,则双方各自喝水1分钟再继续。” |
伴侣 | 3 | “语速放慢、音量≤室内音量” | |
孩子 | 5 | “完成作业后告知5分钟再讨论矛盾” |
把刻度当成“心率表”,小幅上移也要记录其“触发条件”。
会谈次序 | 0–10刻度 | 关键证据 | ORS/SRS要点 | 下一步微目标 |
---|---|---|---|---|
首访 | 2 | 无 | ORS低;SRS良好 | 观察任务:记录任何≥10分钟专注片段 |
第2次 | 3 | 周三午后专注20分钟 | ORS↑2分 | 把20分钟复制到上午9点时段(周二/四) |
第3次 | 4 | 三次晨间专注达成 | SRS↑;方法契合 | 加入“完成后即时反馈给同事A” |
仍然按G-SERT-C写,只是重点在“应对问句”的证据:什么让它没有更糟?你仍然维持了哪些底线?把“存活线索”转化为下周的可行步。
指标 | 定义 | 达标线 | 自查问题 |
---|---|---|---|
解决语言密度 | 目标/例外/资源/任务相关句子的比例 | ≥60% | 这份笔记中,以解决为导向的句子是否超过一半? |
证据化程度 | 含场景+行为+频率三要素的句子比例 | ≥50% | 每个刻度数字都有“行为证据”吗? |
闭环完整性 | “上次任务→证据→下一步”是否闭环 | ≥80%会谈 | 是否在每次复诊首段就复盘“何者有效”? |
常见错误 | 风险 | 修正句式 |
---|---|---|
只写情绪形容词 | 不可追踪、不具可复制性 | “在X情境保持Y行为≥Z分钟/频次” |
任务过大、无情境线索 | 执行率低、挫败感高 | “If(线索),Then(微步),并记录证据” |
忽略他评与系统因素 | 家庭/团队对齐困难 | 增设关系问句与多方刻度栏 |
以下为虚构案例,聚合真实工作常见情境,用于训练记录与语言转译。包含平庸回复与优秀回复的对照与技术注解。
背景:李女士,32岁,近两月晨起困难、工作邮件处理拖延。首访ORS低,问题聚焦明确。
片段一:首访对话
平庸回复(咨询师):“听起来你最近挺辛苦的,那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
优秀回复(咨询师):“如果明天醒来,事情变得足够好,你在7:30之前做的第一个不同会是什么?是在家里看到什么,或者你做了什么动作?”
技术注解:平庸版滑回“成因扩叙”;优秀版用奇迹问句拉向“可观察的晨间行为”。
首访记录(对照)
流水账式 | 解决导向式(G-SERT-C) |
---|---|
“来访者很累,觉得自己自控差。谈到工作压力大、领导严格。晚上刷视频到很晚。希望改变但没动力。” |
G:7:30前起床,10分钟拉伸,8:30前到办公室,周频≥4天。 S:2(若到3=一周≥2天按时出门)。 E:周三因与同事相约早餐,准点出门;当晚未午睡、心情稳定。 R:同事A邀约;手机柔和铃声;阳台光照。 T:下周一/三/五7:50地铁口与A集合;到达即短信“到了”。 C:If 22:45关灯,则7:20起床率≥60%;阻断器=睡前视频>30分钟。 |
片段二:第二次会谈
平庸追问:“这周有没有更想起床一点?”
优秀追问:“这周你把2维持住了,哪天最接近3?那天起床前10分钟发生了什么,让它不更糟?”
技术注解:优秀版使用应对问句与比例化追问,把注意力放在可复制条件与“未更糟”的证据。
第二次记录(精要)
片段三:第三次会谈(巩固)
优秀总结:“今天从3到4的关键在于前夜关灯与清晨固定动作。我们把这两个步骤写进‘明早行动卡’,并加上触发线索,好吗?”
第三次记录(精要)
背景:王先生与赵女士,结婚5年,争吵时常升级。目标是建立“可观察的礼貌行为”,减少冲突强度。
片段一:首访对话
平庸回复:“你们为什么老吵架?过去发生了什么?”
优秀回复:“当晚餐‘还不错’时,家里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餐桌上能看到的三个细节是什么?”
技术注解:优秀版转向“解决场景的微观线索”。
首访记录(节选)
片段二:第二次会谈
平庸追问:“这周吵得少了吗?”
优秀追问:“哪天最接近你们的‘安静30分钟’?那天谁做了第一个不同?能否把这个动作排到第二位也做一次?”
第二次记录(节选)
背景:初二男生,小李,上课坐立难安、插话。
首访记录(节选)
第二次记录(节选)
当你能在3分钟内向同事清楚复述“来访者要到哪、现在在哪、靠什么上移+1、明天做什么”,就说明你的会谈记录正在为改变服务,而不仅是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