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访谈的会谈地图】引言与学习目标
当来访者第一次走进咨询室,叙事取向的临床访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既保持去中心化而有影响力,又能让对话可预测、可复制?本章为你提供一张可操作的“会谈地图”:将外化对话、重写对话与证词仪式整合为起始—发展—巩固三阶段路径,并用位置图(Position Map)与影响地图(Influence Map)来规划每一阶段的目标、问句与文档化输出,使你的会谈像一条有路标的山径,既能因地制宜,又不会迷路。
- 学习目标1:能清晰描述“临床访谈会谈地图”的三阶段结构与每阶段的核心任务。
- 学习目标2:能在起始阶段独立完成一次外化命名,并绘制基础位置图与影响地图。
- 学习目标3:能在发展阶段围绕独特结果推进重写对话,并记录至少一段厚描述。
- 学习目标4:能在巩固阶段组织一次小型证词仪式(或其语言替代版),并生成一份文档化文本(来信、证书或邀请)。
- 学习目标5:能在保持非病理取向的前提下,与DSM-5记录进行整合性转译;并能将SFBT(例外探询、量表问句)用作进度里程碑与资源放大工具。
核心概念解析(是什么 与 为什么)
会谈地图是什么:它是一套以叙事原则为骨架、以位置图与影响地图为定位工具的临床访谈流程设计。会谈地图不是僵硬流程,而是一组可切换的“轨道”:起始(外化与定位)—发展(重写与扩展)—巩固(见证与沉淀)。
位置图(Position Map):协助来访者陈述问题影响→对影响的评价→背后的价值/意向→由此选择的立场与行动。它让“选择立场”变得可见,避免仅停留在描述困扰。
影响地图(Influence Map):双向描绘“问题对人”的影响领域与“人对问题”的影响与策略,追踪互动网络(人、时间、场域、文化话语与权力关系)。
为什么需要会谈地图:在真实情境中,叙事会谈需要在尊重与合作下“把变化组织起来”。地图帮助咨询师:
- 在起始阶段快速完成外化与初步定位,减少问题饱和叙事的牵引。
- 在发展阶段围绕独特结果生成替代性故事,维持对话的一致性。
- 在巩固阶段将新故事社会化(证词仪式、文档化),延长改变的半衰期。
理论依据与共识:
- 叙事疗法由Michael White与David Epston发展,强调外化对话、重写(re-authoring)与证词仪式(definitional ceremonies)。位置图与影响地图源于其工作手册与实践论文,旨在将立场、价值与行动的关系结构化呈现。
- SFBT(由Steve de Shazer、Insoo Kim Berg发展)侧重资源与未来导向。将例外探询与量表问句嵌入会谈地图,可作为进度与可见成效的“里程碑指示器”。
- 与DSM-5整合时,遵循非病理取向:在专业记录层面使用诊断语言以满足跨学科沟通,同时在会谈中坚持去病理化的来访者语言。
实操技术与步骤分解(怎么做)
比喻:把会谈想象成一条分段山路。起始是“定位与命名”的登山口,发展是“换挡与上坡”,巩固是“观景台与路标留痕”。位置图与影响地图分别像指南针与地形图,帮助你不迷路。
阶段一:起始(外化与定位)建议10–20分钟
- 目标:完成外化命名;绘制简版位置图与影响地图;定义阶段目标与安全边界;用量表问句标注初始位置。
- 步骤:
- 1)外化命名:以来访者语言为核心,为问题取一个非人称名称与动作词(例:“拖延先生”“自责风暴”)。
- 2)位置图v1.0:
- 影响:它在你生活里造成了哪些具体影响?(时间、关系、身体、学习/工作)。
- 评价:这些影响中,哪些最不合你心意?
- 价值/意向:你为何如此看重这些方面?这背后有什么价值在说话?
- 立场/下一步:带着这些价值,你想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
- 3)影响地图v1.0:两列框架——“问题→人的影响领域”与“人→问题的影响/反制策略”。
- 4)量表标定(SFBT联动):从0–10,你现在与“拖延先生”分离度在哪里?理想的一小步是什么样?(用于日后复盘)
- 问句范例:
- “如果把这段经历称作‘自责风暴’,它最常在哪些时段登陆?”
- “这些影响里,哪一条最违背你想要维护的东西?那个东西叫什么名字?”
- “在0–10的刻度上,你现在与‘自责风暴’的距离在哪个点?向前半步会是什么样子的证据?”
- 文档化输出:会谈记录卡1.0(外化名、三个主要影响、一个价值词、一个半步目标)。
阶段二:发展(重写与扩展)建议20–40分钟
- 目标:围绕独特结果推进重写对话;扩展厚描述;更新位置图与影响地图;组织微型见证(可为假想见证或小型外部见证)。
- 步骤:
- 1)独特结果侦测:任何与问题主叙事不一致的小例外(哪怕是5分钟)。
- 2)重写对话:把独特结果与价值-意向、历史脉络、重要他者联系起来(谁看见、谁受影响)。
- 3)更新地图v2.0:把新行动、新证据、新盟友加到影响地图右侧;在位置图中写下新的评价与理由。
- 4)微型证词仪式:邀请咨询师作为“外部见证者”进行结构化回应,或引入简短的他者声音(转述式)。
- 5)量表复测(SFBT联动):当前刻度在哪?变化的证据是什么?下一小步?
- 问句范例:
- “昨天晚上你提前10分钟关电脑,那10分钟里是什么在起作用,与你在乎的什么有关?”
- “如果把这次选择命名,你想叫它什么?它在你故事里属于哪个章节的开头?”
- “谁最可能注意到你做法的不一样?他/她会如何描述你这部分的品质?”
- 文档化输出:厚描述片段(200字左右);“盟友清单”;下一步承诺卡。
阶段三:巩固(见证与沉淀)建议10–20分钟
- 目标:把替代性故事转化为可流通的社会回应;生成文字证据;设计维持与跟进。
- 步骤:
- 1)证词仪式(简版):采用三步语言框架——回放亮点→命名品质→连接价值/历史;来访者回应见证。
- 2)文档化:当场生成来信/证书/邀请(取一);标注外化名、价值-意向、具体证据与下一次可被见证的场景。
- 3)整合性评估:将本次进展以去病理化语言转译为专业记录,并在需要时对接DSM-5条目(用于跨团队沟通)。
- 4)维持计划:设定“复现触发器”(如手机便签、同伴提醒)、复测日与可能的加油会谈。
- 问句范例:
- “若将今天的变化写成一纸证书,标题会是什么?你希望谁来作为第一位见证者?”
- “两周后你在哪个场景最可能再实践这份选择?需要哪些小提醒来支持你?”
- 文档化输出:证词仪式文本(200–300字)与一份“邀请函”(邀请自己或他人见证下一次行动)。
| 阶段 |
核心任务 |
典型问句 |
文档化/指标 |
| 起始 |
外化命名;位置图v1.0;影响地图v1.0;量表基线 |
“它通常何时最有影响?” “你为何在意这部分?” |
外化名;价值词1–2个;量表分值与半步证据 |
| 发展 |
独特结果→重写;厚描述;地图v2.0;微证词 |
“谁看见了不同?” “这与哪段历史相连?” |
厚描述200字;盟友清单;复测分值与证据 |
| 巩固 |
证词仪式;文档化;整合性评估;维持计划 |
“若写成证书,标题是什么?” |
证词文本;邀请函;下次见证场景与日期 |
问句范例库(可直接使用)
- 外化与定位:
- “若把这股力量叫作‘焦虑播报员’,它最爱在什么频道插播?”
- “它把影响投向哪些领域:睡眠、同事关系、学习质量、身体感受?”
- “在这些影响中,最让你想有所不同时刻是哪一个?背后在维护什么价值?”
- 重写与扩展:
- “上周三那次不同寻常的选择,如果打个名字,你愿意怎么称呼它?”
- “谁会第一个注意到这件事?他/她会如何形容你展现的品质?”
- “这份品质在你更早的生命里何时出现过?那次谁是见证者?”
- 证词与巩固:
- “如果把今天的发现写给一位重要他者,你想使用哪三个关键词?”
- “下一次实践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你愿意邀请谁来见证?”
- SFBT联动(量表与例外):
- “0–10现在在几点?是哪两件小证据支撑这个位置?”
- “最近一周有没有5分钟例外没有被‘焦虑播报员’控制?那5分钟里你做了什么不同?”
应用演示:案例与对话分析
个案背景(简):L,26岁,入职一年,自述“拖延严重、对自己苛刻”。多次加班后睡眠欠佳,与同组同事互动紧张。希望“别被拖延牵走,能把重要事做起来”。
对话逐字稿(节选)与注释
- 咨:如果把最近的困扰外化成一个角色,你愿意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注释:起始-外化命名,减少人-问题粘连】
- 来:可能叫“拖延先生”。
- 咨:“拖延先生”喜欢在什么时间段出现?它最影响你生活的哪三块?【注释:影响地图v1.0左侧,影响领域清单化】
- 来:晚上临睡前最明显;影响睡眠、工作交付、和同事关系。
- 咨:在这三块里,哪一块最违背你在乎的东西?那个东西叫什么?【注释:位置图-评价与价值,价值-意向浮现】
- 来:工作交付。因为我在乎“可靠”。
- 咨:如果以0–10量表标记你与“拖延先生”的距离,现在在哪?向前半步的证据会是什么?【注释:SFBT量表嵌入,设定微目标】
- 来:大概在3。半步可能是,今晚能提前30分钟准备明天的报告。
- (一周后)
- 咨:上次说的“提前30分钟”,哪一次做到了?发生了什么让它成真?【注释:独特结果侦测】
- 来:周三晚上做到了。我把手机放在客厅,先打开提纲。
- 咨:如果给这次做法取个名字,你愿意叫它什么?【注释:命名实践,重写线索】
- 来:“先手一招”。
- 咨:“先手一招”体现了你哪部分的品质?和你重视的“可靠”有什么关系?【注释:价值-意向链接,厚描述】
- 来:我其实可以主动,不是被动挨打。这跟可靠是一致的。
- 咨:谁最可能注意到“先手一招”?他/她会怎样形容你?【注释:社会回应预演】
- 来:同组的Z。他会说我更有准备。
- 咨:作为见证者,我愿意回应你:我听见了你把“可靠”从一个标准变成一种练习方式,我称之为“可靠的先手”。你觉得这个称呼合适吗?【注释:微型证词仪式-命名与回应】
- 来:挺合适的,也更有动力。
- 咨:愿意把今天的发现写成一封简短的“邀请函”,邀请“Z”在下周一的例会上留意你的“可靠先手”吗?【注释:巩固-文档化与见证】
常见挑战与整合应用
- 挑战1:外化名空泛或戏谑,难以落地。
- 应对:加入动作词与情境锚点,例如“自责风暴”改为“睡前自责风暴”,并用影响地图具体化影响领域。
- 挑战2:重写对话停在口号,缺乏证据链。
- 应对:追问可观察证据、关联的价值与历史片段;至少产出200字厚描述与一名潜在见证者。
- 挑战3:证词仪式生硬,来访者不适。
- 应对:使用“微证词三步法”(回放亮点→命名品质→连接价值/历史),并允许来访者修改你的语言。
- 挑战4:与DSM-5记录冲突。
- 应对:区分两层语言:会谈中坚持去病理化与来访者语言;记录中标注必要条目并附“来访者自我命名与价值目标”。
与SFBT、CBT的协同:
- SFBT量表与例外探询作为里程碑与证据采集工具:在每次阶段转换前后进行一次量表复测;把“例外”当作独特结果的前哨站。
- CBT的行为实验可作为“人→问题影响”的策略测试,并回流到影响地图右侧;用叙事语言解释结果,避免把来访者等同于症状。
本章总结与行动指南
- 会谈地图即“起始—发展—巩固”的可复制路径,靠位置图与影响地图维持方向感。
- 外化→独特结果→重写→证词→文档化的链条,构成从分离到社会化巩固的闭环。
- 量表与例外让进展看得见,文档与见证让改变留得住。
你的练习:
- 练习1:选取一个当周个案,用3分钟完成“位置图v1.0”四问,写下来访者的原话,并为每一问写出一个追问。
- 练习2:将一次“独特结果”写成200字厚描述,并设计一段三句式微证词(命名品质、连接价值、提出邀请)。
附:快速操作清单(可打印)
- 起始:外化名+影响三项+价值一词+量表基线
- 发展:独特结果×1+厚描述200字+盟友1人+量表复测
- 巩固:微证词三步+文档化一份+下一次可被见证的场景与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