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相关困扰的命名实践

用外化对话识别成瘾相关困扰的策略与影响领域,开展命名实践提升分离度。以位置图串联支持网络,结合重写对话与文档化实践,强化替代性故事的稳定性。

正文内容

【成瘾相关困扰的命名实践】引言与学习目标

深夜,手机屏幕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不断把人往短视频里拽;或是「再来一杯」的劝诱,让第二天的会议变得模糊。许多来访者把这类经验概括为「我意志力差」「我就是上瘾者」。在叙事疗法中,我们不把人等同于问题,而是把问题当作在生活中「运作」的一套策略。命名实践正是帮助来访者为这套策略找到恰当名字,扩大人与问题之间的距离,进而让偏好身份重新变得可见、可被见证。

本章位于课程第32讲,假设你已理解外化对话的基本原则、影响地图/位置图的用法与重写对话的核心逻辑。本章专注于将这些能力聚焦到成瘾相关困扰的命名实践与稳定化上,避免与前面模块的概念性讲解重复。

  • 完成本章后,你将能够:
    • 精确定义并区分「外化命名」「策略-影响-盟友」在成瘾相关议题中的作用。
    • 独立完成一次以成瘾相关困扰为主题的命名实践:从采集来访者语言、测试命名,到文档化沉淀。
    • 使用位置图串联支持网络,并把重写对话与证词/文档实践结合,稳定替代性故事。
    • 在非病理取向前提下,与DSM-5进行整合性评估与转译,兼顾跨团队沟通。
    • 设计10个以上可直接使用的问句,应用于不同成瘾情境(酒精/尼古丁/游戏/社交媒体/赌博等)。

核心概念解析(是什么 与 为什么)

1) 命名实践(Naming Practice)是什么? 在外化对话中,以来访者自身语言为主,为「问题的运作方式」赋予一个贴切的名字(比喻性、过程性或关系性),使人-问题分离并为重写对话提供稳定的指称对象。例如,把「无法停下的刷屏」命名为「夜幕导演」,把「酒后失控」命名为「两小时的麻醉协议」。

2) 成瘾相关困扰的外化焦点:不是「你是谁」,而是「问题如何运作」。在叙事实务中,我们优先识别: 策略(如何招募/诱发)、 承诺(短期的承诺/好处)、 代价(长期影响/关系与价值的侵蚀)、 盟友(谁、什么在支持来访者的偏好身份)。

3) 位置图(Position Map)与影响地图(Influence Map):位置图用来串联情境与见证网络,标注谁在场、谁被影响、谁可能成为盟友;影响地图呈现问题对生活层面的影响,以及来访者/支持系统对问题的回影响。

4) 为什么有效? 命名将「不可名状」的体验转化为可谈论、可商量的对象;与重写对话、外部见证和文档化实践配合,可以把短暂的例外经验沉淀为可持续的替代性故事。研究表明,叙事取向在物质使用、行为成瘾等议题中,通过外化与社会回应,能降低污名、自责并提升能动性与关系支持(典型实践由Michael White与David Epston提出)。

理论引用
- 叙事疗法强调「问题是问题,人不是问题」;外化命名让来访者与问题拉开距离(White & Epston, 1990)。
- 外部见证与文档化实践可把偏好身份变为社会可见的证据链(Denborough, 2008)。
- 与SFBT(以例外与量表著称)协同时,可用量表跟踪命名后的分离度与可行步骤,用例外扩展独特结果(Steve de Shazer, Insoo Kim Berg的解决导向框架)。

在SFBT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与联动

本章以叙事疗法为主轴。若与SFBT协同:

  • 定位:命名实践提供「可指称的外化对象」,SFBT的例外探询捕捉「没有被问题占据的时刻」,量表问句用于跟踪「分离度、可行小步」。
  • 联动方式:先命名→再用例外问句寻找与新名字不相容的时刻→用量表问句与文档化固化这些时刻,形成微进展轨迹。
  • 边界澄清:SFBT聚焦有效之处与未来小步;叙事聚焦权力/话语与意义制造。两者在非病理取向与语言实践上相容,但理论根基不同,需清晰区分。

实操技术与步骤分解(怎么做)

  1. 起始安全与契约:非病理取向与减害立场
    • 明确目标:不是给人贴「上瘾者」标签,而是共同认识「它」如何运作与如何被限制。
    • 基本安全:简要评估风险(如戒断风险、酒驾、债务、暴力等)。如涉及医学风险,建议转介或并行合作。
    • 与DSM-5对接:仅用于跨学科沟通与评估一致性,会谈中保持去病理化语言。
    问句范例:
    • 如果把「诊断」看作团队间的共通语言,你希望我在会谈里用哪些你的话,来代替那些标签化词汇?
    •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你希望我们先从哪一块小区域开始与它谈判?
  2. 外化对话识别「策略-承诺-代价」
    • 时序化:它通常在什么时刻/地点/触发下出现?(如下班后、孤独时、广告推送后)。
    • 策略:它怎么招募你?用什么台词诱惑?(「就再来十分钟」「这次一定更爽快」)。
    • 承诺与代价:短期的承诺是什么?长期的代价落在生活哪几个版块(睡眠/工作/关系/财务/自尊/健康)。
    问句范例:
    • 它最容易得手的时间窗口是几点到几点?谁在场/不在场?
    • 它向你开的「短期支票」是什么?过去这张支票在哪些方面是空头的?
    • 它对你的价值-意向(例如「可靠」「照顾家人」)具体造成了哪些擦伤?
  3. 开展命名实践:从候选到定名
    • 采集语料:逐字记录来访者原话、比喻、网络用语、方言。
    • 命名路径:
      • 比喻性命名:如「夜幕导演」「自动播放的引力场」。
      • 过程性命名:如「两小时麻醉协议」「不知不觉的升级机制」。
      • 关系性命名:如「我和它的拉扯」「广告与孤独的串谋」。
    • 拟名测试:请来访者打量名字是否贴合、是否尊重、是否有助于分离与行动。
    • 形成共识:记录一到两个工作名,允许后续迭代。
    问句范例:
    • 如果把这股「控制不住」当作一个角色,它的艺名会是什么?这个艺名有助于你看清它的套路吗?
    • 在1到10分上,这个名字让你与它的距离增加了多少?还差什么词能更像你的语言?
  4. 位置图:串联支持网络与微观受众
    • 绘制轴线:时间轴(一天/一周/高风险时段)× 角色轴(家人/同事/朋友/网络社群/专业支持)。
    • 标注情境:谁注意到它的到来最早?谁最能理解你的价值-意向?谁愿意作为「外部见证」?
    • 设计信号:当它来时,谁能发出一个温和提醒?提醒词句由你命名。
    位置图小清单
    • :两位可信任的人名;一位专业支持。
    • 何时:两个高风险时段;一个相对安全时段。
    • 信号:一个「自提示语」、一个「同伴提示语」。
  5. 重写对话与文档化:把独特结果沉淀为证据链
    • 寻找独特结果:哪怕是5分钟的不同选择。
    • 厚描述:这5分钟里,你倚靠了哪些价值-意向?谁会为此感到认同或骄傲?
    • 文档化:
      • 给「它」写一封「限制通知函」。
      • 给「见证者」写一张「感谢卡片」。
      • 制作「微胜利清单」与「下次策略卡」。
    • 外部见证:简短地让可信任他者用来访者语言回应这些变化。
    问句范例:
    • 上次你让它等了10分钟,那10分钟是谁在帮你?这份帮助的名字是什么?
    • 若把这件事写进「进展日志」,你愿意如何命名这条记录?谁适合看到它?
  6. 与DSM-5整合性评估与转译(保持去病理化)
    • 外部记录:在跨团队文书中使用「物质使用障碍/行为成瘾相关行为」等术语,描述频率、功能损害、危险情境、合并风险。
    • 会谈内部:持续使用去病理化命名与来访者语言,避免把诊断名词作为身份标签。
    • 桥接语句:例如「为方便与医疗团队协作,我会在报告里使用通用术语;而在我们的对话里,坚持用你给它的名字。」
命名维度 聚焦内容 问句模版 可文档化证据
比喻性 形象/角色化,利于分离 如果它是一个角色/导演/推销员,你会给它起什么外号? 命名卡、会谈记录标题、提醒便签
过程性 运作机制可见化 它通常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像一份怎样的「协议」? 「套路流程图」、限制通知函
关系性 人与问题的拉扯关系 你与它的谈判史有哪些节点?谁在不同节点见证过你? 见证摘录、感谢卡、证词小抄

提示:命名不是一次性动作,而是循环更新的协作过程。

问句范例库(多情境)

  • 酒精相关:
    • 如果把「再来一杯」看作它的开场白,这句台词最容易在哪些场景奏效?
    • 它给你的短期承诺是什么?这些承诺过去在哪些方面兑现过,在哪些方面亏欠你?
  • 游戏/短视频:
    • 自动播放像一条传送带。你愿意给这条传送带起什么名字?
    • 若把「停手5分钟」视为独特结果,谁最能理解这5分钟背后的价值?
  • 尼古丁/电子烟:
    • 「休息一口」是它的什么策略?你还有哪些非烟的「休息方式」愿意尝试命名?
    • 哪位同事愿意充当「提醒合伙人」,提醒词怎么说才听起来像你的语言?
  • 网络赌博:
    • 它如何用「快回本」的承诺招募你?过去这种承诺的实际账本如何?
    • 若以家庭稳定为价值,你愿意给「守护工资日」这项行动起个名字吗?

应用演示:案例与对话分析

个案背景(化名): 刘然,26岁,互联网运营。近一年夜间短视频与手游内购增多,常配能量饮料熬夜;白天注意力分散、工作延误,与伴侣关系紧张。自述「管不住」「我可能就是上瘾体质」。

目标:通过外化命名提升分离度→用位置图串联伴侣与一位同事→识别独特结果→文档化沉淀「微胜利」。

对话逐字稿片段(节选)

  • 来:我觉得自己就是上瘾的人,晚上停不下来。
  • 师:如果把「停不下来」当作一个外来的角色,你愿意给它一个代号吗?(【注释】外化邀请,采集来访者语言)
  • 来:嗯…它像个幕后的人,在导演我。就叫「夜幕导演」。
  • 师: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像你的语言。「夜幕导演」通常怎样开场?(【注释】转入策略识别)
  • 来:先给我推一个搞笑视频,我笑了就继续刷,然后就想「再十分钟」。
  • 师:它向你承诺「再十分钟」,但代价通常落在哪里?(【注释】承诺/代价并置)
  • 来:第二天迟到、脑袋糊、对象不高兴。
  • 师:上周三你提前休息了20分钟,是吗?那次是谁帮你让导演晚点进场?(【注释】捕捉独特结果,寻找盟友)
  • 来:我女朋友说「要不要一起做明天的便当」。我突然就想起来明天要开会。
  • 师:如果把这次叫作「20分钟的换台」,你愿意写进你的进展日志吗?第一位想看到这条记录的人会是谁?(【注释】重写与文档化)
  • 来:可以,我女朋友吧。她会觉得我努力了。
  • 师:在1到10分上,「夜幕导演」离你有多远了?(【注释】联动SFBT量表)
  • 来:大概从3到5吧。
  • 师:从5往6,最小的一步是什么?需要谁来作为「提醒合伙人」?(【注释】微步设计与位置图)
  • 来:她睡前提醒我把手机放到客厅充电,我就不带进卧室了。

常见挑战与整合应用

  • 挑战1:来访者自我污名强烈,执意用「上瘾者」指称自己
    • 应对:承接意义—「听起来这个词承载了很多无力」—然后提议把它拆分为「它」的策略与「你」的价值-意向。邀请来访者尝试一个临时工作名,随时可换。
    • 问句:如果把这个词暂时挂在衣帽架上,我们用你刚才的那句「自动播放的引力」做工作名,可以吗?
  • 挑战2:家属/机构要求「立刻戒断」,来访者摇摆
    • 应对:坚持协作与减害原则;若有医学风险,与医疗团队联合评估;命名实践可先从「高风险时段的微限制」开始。
    • 联动SFBT:量表问句用于「一个单位的前进」;例外问句寻找过去的小成功。
  • 挑战3:找不到独特结果,叙事停滞
    • 应对:把时间窗缩小到分钟级;用SFBT例外追问「哪怕30秒的不同」;借助位置图让见证者提供线索。
    • 联动CBT/MI:用CBT的触发—反应—后果记录表丰富「策略-影响」细节;用动机式访谈(MI)语言反映双踞动机,避免争辩。

本章总结与行动指南

命名实践的价值在于:把成瘾相关困扰从「我是」转为「它在做什么」,以来访者语言生成一个可指称、可被谈判的对象。在位置图与影响地图的支持下,我们能把微小的独特结果连接到价值-意向与社会见证,并通过文档化实践沉淀为可传递的叙事实证。与SFBT联动的量表与例外问句,让分离度与微行动可被追踪。

你的练习

  1. 选择一个最近遇到的「停不下来」时刻(可为自我练习或督导个案),写下不超过5句来访者原话,生成3个命名候选,并用1-10分评价每个候选带来的分离度。
  2. 绘制一张一天24小时的微型位置图,标注两个高风险时段、两个可能的提醒合伙人,并写出一段不超过80字的「限制通知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