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無為
2021-02-21 18:25:58
抱抱TA
男,50岁,看到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当今一种社会现象:很多人“失去生活热情”——虽然算过得挺好,但总感觉生活中没什么值得期待和开心的事。 在旁人看来,一些人确实算是过得不错的:每天按时上班,偶尔做做瑜伽,周末和朋友约会郊游……但她们自己就是没办法产生那种真实的愉悦感,更像是在“行尸走肉”: 定时做该做的事,见该见的人,说该说的话,仿佛一直是在“戴着面具”扮演不同角色。偶尔停下来思考时,就会觉得一切都没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这种愈发普遍的生活状态不得不令人思考。很多人好像过着大多数人都觉得不错的生活,但身边总萦绕着一股莫名的痛苦和空虚感。 事实上,这种空虚感的本质,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ta们没有学会“真实地存在”。
12
4
514
無為
王金波
您好
周凡
你好
太阳花
有句话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观者只是旁观者
王 宇
你好
张江龙
[咖啡]
龙凤
你好
张空寒
您好
张空寒
感谢您的分享!
王薇
你好
向阳
感谢你的分享[玫瑰]
红叶情感指导
[玫瑰]
李祥福
你好,所有心理现象背后都有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原因,联系我帮你找到解决困扰的方法。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 以前总感觉出去玩呼吸到外面的空气都很开心看到太阳也很开心 现在慢慢的发现干什么都没有意思 自己像一个废物 不好看 什么都不会 没有优点 人生没有乐趣 每天就呆在家里抱着被子发呆听歌睡觉吃饭 没有别的 感觉活着好累 总感觉想要安静的死去好了 总有一种自己死了身边人也没有烦恼和压力了 我活着和死了没什么区别 生活也没什么可以继续下去的了 也没有留念 没有....
四五年了 一直是这样 做什么都无聊 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曾经在乎的一切好像都不重要了 ,活的好累 ,自己的父母只会一味的指责自己 就这样死去是不是就解脱了
女,看到人们为各种各样的事情烦恼,而我,好像静止了。 不知道自己活着干嘛,没读书没关工作 这扯淡的人生 这么糟糕,这么令人绝望 我也想问为什么但生活毕竟是生活 这两年除了不会全心全意去相信,不会掏心掏肺的对一个人,把心关闭了,失去了期待,炽热的心。又收获了什么? 明明也没做什么,为什么感觉这么这么的累,真的好像离开,但又想好好活着,去变成了半死不活……
(匿名)
男 有的人活着已却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一直活着。感觉自己的生活儿没有一点点激情,就像活这的人已经死了。
(匿名)
觉得人生中什么是都是没有意思的,整天脑子里都有一种很压抑很悲伤的感觉,还很容易生气,我以前很活泼的,现在越来越不爱说话,也不想跟别人倾诉,觉得谁也不会理解我,我也不知道我在伤感什么,我知道这样不对。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不相信友谊和爱情,事实上我爸妈从小也这么教育我,我也不想和爸妈说,我妈只会骂我不好好学习乱想。感觉已经快感受不到什么美好了,也不知道以后该去做什么工作,感觉一切事都很无趣,好想有个心灵相依的朋友,但总是找不着。 我总是一副很自卑的样子,我去照顾所有人,可根本不会有什么真正珍惜我的人,越是迁就他们越不在乎我。 有时候突然也会想开,可更多的是一个周期性循环的低落。 我以前不这样的 感觉人活着真是太可笑了。
(匿名)
男 总觉的时间过得很快,一天天的,也没有朋友,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很孤独。每天浑浑噩噩的,总感觉人生没有意义,没有乐趣,也没有目标!
(匿名)
女,23岁,仔细想想人这一辈子没啥意思,吃喝拉撒睡,结婚生小孩,以此反复感觉这个尘世没有留念的价值,对所有东西失去了欲望动力,甚至觉得呼吸吃饭都是恶心的。我好想超脱,贪真痴,为了争夺资源,我累了我真的累了,我要离开,我要开始躺平,既然努力不一定有收获,那我躺平一定是很舒服的。我进入了低欲望,没有动力奋斗一切,我正常吗?
(匿名)
女,14岁,有人愿意和我谈谈心吗?14岁,心里烦闷,希望有一个有耐心的人陪我谈谈心
(匿名)
男,49岁,与大家分享: 我们生而为人,就作为“我”存在着,但每个人存在的状态却是不同的。当我们说一个人“以一种不够真实的方式存在着”,指的是: 很多时候,ta无法真正察觉自己的的感受、情绪、情感到底是什么,也不能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欲望是什么,无法为生活找到目标和意义感。 因为ta并不准确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因此无法基于自我觉察,做出清醒而坚定的行为选择。ta是以一种“回应外部世界”的方式开展生活,选择那些外部世界认为是好的行为。 而因为不同环境的标准不一样,ta们往往为了回应不同要求而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自己”。也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ta可能做出一些前后矛盾、自己也难以理解和解释的行为和选择,并经常感觉自己像变色龙一样,有很多副令自己都感到困惑的面孔。甚至在紧密的关系中,也找不到真实自我的状态。 Ta可能时而过度自信,时而又过度自卑。在听到那些非抬举的、甚至有些负面的评价时,ta通常很难接受。这些情况下,ta可能一面很想反击对方,一面又难免怀疑自己,陷入一种无所适从又难以摆脱的情绪。 这种状态,被研究者认为是“不真实地存在”的状态。它会给人们带来很多负面感受。比如:ta们可能常常被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缠绕着,严重情况下,ta们甚至可能觉得自己像个“活死人”,感到无穷无尽的空虚。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既没有说谎作假,又没有故意在扮演,为什么说这是“不够真实地存在着”呢? …………!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221
问
男,50岁,看到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当今一种社会现象:很多人“失去生活热情”——虽然算过得挺好,但总感觉生活中没什么值得期待和开心的事。 在旁人看来,一些人确实算是过得不错的:每天按时上班,偶尔做做瑜伽,周末和朋友约会郊游……但她们自己就是没办法产生那种真实的愉悦感,更像是在“行尸走肉”: 定时做该做的事,见该见的人,说该说的话,仿佛一直是在“戴着面具”扮演不同角色。偶尔停下来思考时,就会觉得一切都没什么意思,也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这种愈发普遍的生活状态不得不令人思考。很多人好像过着大多数人都觉得不错的生活,但身边总萦绕着一股莫名的痛苦和空虚感。 事实上,这种空虚感的本质,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ta们没有学会“真实地存在”。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