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4-10 04:15:43
抱抱TA
女,最近看经济学讲义,挺深奥的。他的逻辑和我们平时的逻辑是反着来的。比如说一个商品价格,并不是说制造商根据自己付出制定多少钱,而是根据市场里人们的需求来定。比如说成本,不是说你付出多少就是成本,而是你放弃的才是成本。比如说个人估值,不是你自己的愿望为基础,而是你所愿意放弃其他商品的数量来计算。 才看了一点,还有很多很多的术语,名词,定律之类的,好深奥的经济学。简直打开了另一扇世界的窗户的感觉。 记得网上看到有个老师,她学了很多科目,考了很多很多证书,她说学很多就为了在生活里碰到了问题可以有很多办法解决问题。我觉得特别对。
16
6
434
天使数字
你好
天使数字
聊一聊
天使数字
私
天使数字
私信
王晓光
您好
智慧人生
解决问题思维是被动的,视为成长发展更具有主动性
王金霞
您好
倾心
你好
燕妮姐
你好
宋老师❤
你好
王 宇
你好
张庆仪
您好
曦
看到你的帖子,让人感觉眼界开阔!
王薇
你好
欣缘导师
多学习是好的
踏山河 ̄浙江
财商的书多看看,让钱来为你服务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前一段爱看奇葩说,里面薛兆丰是经济学的,觉得好奇,就买了一本《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以前我都只看小说或者一些文学的书,没兴趣经济学,法律之类的。今天下决心看看,突然发现很有趣,从另外一种视角看世界的感觉。以后还真的要扩展阅读面,原来还有很多种其他的解释视角,很有趣。
(匿名)
女,《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思维和经济学思维》 我觉得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思维是——关注内隐的感受,经济学思维是——关注外显的现象。 我觉得恋爱初期中的人主要用心理学思维,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主要用经济学思维。 恋爱中,你的任何一个举动,任何一个想法,任何一个表情,都能牵动我的心,令我无限暇想或胡思乱想,这是过度关注对方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的结果,是典型的心理学思维。 亲子关系中,孩子总希望被父母精准的看见,被深深的理解,被温柔的呵护,但总是事与愿违。因为父母用的是经济学思维,父母不愿意进入孩子的情绪,只是把孩子的情绪当作数据,分析孩子的需要,然后结合自己的需要,制定恰当的或“完美”的计划,以应对孩子的需求。收集数据,分析趋势,制定方案,调控 “市场”,这就是典型的经济学思维。 但通常情况是,父母把孩子的情绪当作“问题”,为了解决问题,父母们会忽悠和哄骗,以转移孩子注意力,或用恐吓的方式压制孩子的情绪。 ———————— 很多心理学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经济学思维却可以解决。比如国家想要倡导或限制某种行为,用心理学思维制定了很多煽情的或警示的口号宣传了很久,都没什么效果,最后用经济学思维进行宏观调控,就迅速见效并彻底解决了。 心理学思维和经济学思维都有各自适用的领域,但在人际关系中却不能单独使用。因为,心理学思维容易导致过度情绪化,让人产生失控的恐慌感,经常学思维容易导致过度头脑化,给人淡漠无情的距离感。 ———————— 我举例说说两性情感中的经济学思维吧。 恋爱初期是股票投资心态。 这时双方都是一支涨停版的股票,市值很高,都给另一方带来了很好的心理回报。 恋爱中期是实物购买心态。 股票有涨就有跌,市值缩水是难免的。然后进入市值回落但较稳定的阶段。这时的恋爱感觉是购买心态。花费成本获得的“物品”,不期待它“物超所值”,只希望关系稳定,保留对方给自己带来的价值。 恋爱中后期是清仓处理心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双方的摩擦增多,消磨了感情,让彼此(或某一方)有些倦怠,感觉对方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在不断下降。此时进入了“清仓处理”状态,希望结束关系前给对方留点好印象,不让自己或对方展现更难堪的一面,想要做好善后处理,然后和平分手。 恋爱末期是垃圾处理心态。 和平分手没有成功,继续纠缠,直至感情耗尽,心生厌恶。此时进入垃圾处理心态。恶意驱赶对方,同时决绝的离开。
(匿名)
女,1岁,自编《情感经济学》 你的欲望引导了市场,你的匮乏推动了市场, 你的热情决定了供需关系,你的卑微决定了支配关系。 你的讨好让关系变得微妙,你的冷淡让关系变得紧张, 你的索取让关系失衡,你的制约让矛盾凸显。 你的兼容暗含偏见,你的包容透着无奈, 你的喜欢满是欣赏,你的爱闪着金光。
(匿名)
女,16岁,逻辑是什么意思?这个人,讲话没有逻辑。可是逻辑是什么?我不懂,百度了更不懂。可以解释一下吗?我很想知道
(匿名)
女,1岁,有时候挺感谢我的职业的,它让我不必总是与人打交道,让我能在被活儿(工作)捆绑的时候,还能思考。 现在每天都有灵感。貌似又进入了“井喷”期,晚上准备出一篇《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学思维和经济学思维》(说实话,井喷状态有点累,但痛并快乐着) 我是一个爱思考的裁缝。哲学,心理学,经济学是我20多年来最感兴趣的内容。
(匿名)
一个热爱文学的文科女生上大学选了经济学,之后发现一点都不喜欢这个专业,对数字一点都不敏感,高中时成绩很好,如今在大学班级成了学渣。我该怎么办?还有,她想当老师。这个专业可以当老师吗?
(匿名)
男 现在一般都是先学什么再学什么这个逻辑吧,胡子眉毛一把抓
(匿名)
我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就是看书就一直会思考,觉得他们说的或许是对的,但是也只会认同一半,也总是想反驳。比如说一个教授觉得卖烧饼更挣钱,他就去辞职卖烧饼了,你们怎么认为这件事情呢?
女,21岁,读个什么故事吧
(匿名)
女,看到一个和谈恋爱有关系的定律。两个人关系里,谈恋爱总有一些交易费。到底谁去找对方,谁来付约会的交易费用,讲的语言不一样谁迁就谁,谁迁就谁的饮食习惯,谁的需求弹性更低,谁就更难舍难离。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410
问
女,最近看经济学讲义,挺深奥的。他的逻辑和我们平时的逻辑是反着来的。比如说一个商品价格,并不是说制造商根据自己付出制定多少钱,而是根据市场里人们的需求来定。比如说成本,不是说你付出多少就是成本,而是你放弃的才是成本。比如说个人估值,不是你自己的愿望为基础,而是你所愿意放弃其他商品的数量来计算。 才看了一点,还有很多很多的术语,名词,定律之类的,好深奥的经济学。简直打开了另一扇世界的窗户的感觉。 记得网上看到有个老师,她学了很多科目,考了很多很多证书,她说学很多就为了在生活里碰到了问题可以有很多办法解决问题。我觉得特别对。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