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发朋友圈的人,有以下几种心理特征

图源自网络

自微信兴起以来,朋友圈成了我们分享生活最大的阵地,尤其是官宣恋爱,旅游游玩不发朋友圈,总觉得对不起这一天。

但是有一种人,几乎不怎么发朋友圈,好像在你的微信列表里并不存在一样,他们总是被认为非常低调。

但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面说:“愈是黑白分明的事情,愈是要出错的。”

尤其是人那么复杂的综合性个体,是一个词就可以概括的吗?

现象背后,总是潜藏着深层的本质,就像不发朋友圈这样低调行为的本质,其实是暗含着人的多种心理,它们以低调的名义交织在一起。

一:不自信

自信常在的人,总是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希望引起别人的兴趣。他们的生活至少在自己的眼里是十分美好的,发出来共享也不会担心受到嘲笑。这样的分享,不如说是一种炫耀。

类似于长存于我们朋友圈的高档美食照片、美女照片以及世界各地的旅游照片,其实重要的不是照片,而是分享这些照片的人,在向自己的社交圈子骄傲的宣布:我有多么的好;我过得有多么的好。

就像喜欢参加同学会的人一样,一般都是在同学之间混得相对好的,他们有足够的自信来回忆以前,展望未来,这其实可以算是一种胜者的余裕。

但是那些并不自信的人,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去分享自己的生活。

在他们的眼中,自己或是自己的生活都是不那么光鲜的,费力藏着都还来不及,怎么会自己把这件事情晒出来呢。

网络上有一句话叫:“自卑的人对什么都不自信,除了对自己是自卑的总是那么自信。”

是的,不自信的人是无法拥有分享自己的生活,任人评论的自信的,他们敏感的内心不能经得起太多的目光。

韩剧《我的大叔》里面说:死板的人都很可怜。不自信的人总是比常人要显得死板,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变通的底气,他们没有能承担变通代价的自信。

虽然不能绝对地将不爱发朋友圈这一件事,简单地归为死板,但是不自信多半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相反,一个常年活跃在朋友圈里的人必定有对自已的自信,对自已生活的自信,也会有对不担心别人批判生活的自信。

二:担心隐私暴露

在大数据早已盛行的现代社会,我们并不存在绝对的隐私。类似于几乎所有的软件都需要同意使用协议,所有的厂商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收集个人隐私,以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更多情况下,我们是不得不让渡自己的隐私,来换取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也着实可以便捷我们的生活。但是发朋友圈,并不能换取什么服务,却很大程度上套用了你的隐私。

说得严重一点,很多人口拐卖犯罪,就是从网络社交平台上的一张照片开始的。

2015年,有一位姓郝的女士向公安局保安说:“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人贩子的诱骗,还好没有得逞。”

事情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一切都始于发在互联网上的照片。

郝女士的女儿悠悠非常可爱,郝女士作为母亲便和其他人一样,在朋友圈上晒自己女儿的照片。但是一个陌生男子,却借此打印出来了孩子的照片,冒充舅舅到幼儿园去接悠悠。

可怕的是,当天郝女士正好有事,晚了半个小时去接孩子,没想到走到的时候正好撞见骗子在诱骗自己的孩子,但还好自己到得及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家长,已经足够心有余悸了。

由此可见,发朋友圈虽说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但是对隐私的伤害却是非常大的。当你网上发自拍时,你的外貌信息就被泄露了。

当你发风景、旅游、餐厅吃饭的照片时,你的位置便也被泄漏了。

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当下并不安全的网络环境里,保留一份自己相对的隐私还是好的,毕竟比起自身的安全来说,朋友圈确实只是可有可无的。

三:社交冷感

豆瓣上有一个叫做“社交冷感”的小组,里面聚集了大量社交冷感的人,在组内的投票调查显示中,他们很多都很少发朋友圈甚至没有发过朋友圈。

周国平在《人生因孤独而丰盛》里面说:“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所以很多社交冷感的人,并不是排斥与人交往或者不渴望友谊,而是看透了社交场的虚伪和劳心,不愿意再融入这些圈子。

而不融入这些圈子,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一个局外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别人的注意。

包括每次聚会时都坐在最角落,不和任何人搭话,只低头玩手机;也包括不发朋友圈,让别人基本不看见你本人就想不起来你。

这和前文的自卑不一样,不自信其实是渴望关注的,但是又只希望别人能够只关注自己好的一面;而社交冷感是嫌麻烦,不管你关注我怎样的一面,都会给我带来麻烦,所以还是不要关注我了吧。

这不是冷漠,不是心理缺陷,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人其实相比困于社交和名利场的人来说,活得更加的自在,没有诸多的社交问题缠身,随性而又自由。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身边总有一个这样的人,他们甚少出现,或许是朋友圈或许是酒局,但是他总能让所有的人觉得他活得很酷。

我们要知道,朋友圈不是必需品,生活本身才是。

随着朋友圈的兴起,很多的人为了撑表面的面子将自己的朋友圈装点得非常充裕,但是真正的生活却一团乱麻。

这样做,就如同那个扬言要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女孩一样,只要别人看着光鲜,那实际怎么样无所谓,把自己的生活硬生生地过成了别人的。

但是生活终究是自己的,无论爱不爱发朋友圈,基于低调、自卑、隐私还是社交冷感,都与众人无关,基于个人自由,不需解释更无可指摘。

生活具有很多种样子,内心有很多种想法,但是这都是“人”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我们明白了这样的多样性,才不会执着于用一种心理去理解一个行为。

END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从武侠小说里认识了爱情

  看金庸的小说,身后总有几个女人为他们日夜牵挂,肝肠寸断,他却要么不解风情,要么装聋做哑,心目中都只有一女人。  看古龙的小说,原来眼前的才是最好的。  看梁羽生的小说,同他一起作战,同他一起在天空翱翔,她们非常的勇敢,可谓是不让须眉。  迷恋金庸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