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我不知怎么就得了,它如突如其来的暴风,令人猝不及防。实际上,抑郁症确实来势汹汹,但它也并非空穴来风。
抑郁症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实际上,确实是患者脑子出了问题。而这里的“脑子”既有生物上的神经递质问题,也有思维导向的问题。
抑郁者其实有一种功能不良的思维模式(或者说,一种认知障碍)。这种思维模式如果不能进行重建,患者就永远无法摆脱抑郁的泥潭。
自我否定
这种思维模式叫做自我否定。抑郁者擅长否定自己的积极情绪和积极行为;与此相反的是,他们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负面行为特别“宽容”,他们下意识任由自己的负面情绪滋长,尽管他们不喜欢负面情绪。
假如他中了一百万,本该高兴,此时他却会否定这件值得高兴的事。他会想中了奖又有什么用,奖金买不到快乐,又买不到幸福。
假如他做成了一件事,他会说,虽然看起来不错,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或者压制自己的喜悦,告诉自己不该骄傲。
假如一个女孩对他表白,他会想,自己这么没用的人怎么可能拥有幸福,肯定这份感情不能持久。而当女孩终于离开他时,他会苦笑,看吧,我早说了我不可能拥有幸福的。
在同学聚会时,他会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什么值得快乐的。
在恋爱时,他会想,快乐易逝。爱情本来就像烟火般,虽绚烂但易逝。那样奋不顾身,不太可笑么。
他会下意识否定掉自己的积极情绪,反而对消极情绪很宽松。而当他想走出这种状态时,又会下意识否定自己的积极努力和行为。比如说:
他想看书时,看了一两页就烦躁难耐,他会想,自己真没用,这都坚持不下去,怪不得自己走不出这泥沼。
当他跑步,坚持了一两天,因为某种原因而中断时,他会说,自己果然没毅力,看来自己注定一辈子这样。哪怕他坚持了很久很久,他也会想自己这么久的努力都白费了,自己还是没一直坚持下去。
也就是说,有抑郁情绪的人,下意识擅长培养自己的挫败感,而打击自己的成就感。所以,如果想彻底走出抑郁症,必须彻底重建自己的思维模式。
如果把人体的大脑看做一个精密的系统,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抑郁者来说,都是负反馈;而当抑郁者努力挣扎时,他得到的是环境和他自己营造出来的挫败感,而他不努力,则饱受抑郁的痛苦。于是他自己一直在一种恶性循环当中挣扎。换句话说,无论他们怎样,负面情绪总会日益增强。于是他们大脑终究会在负反馈中彻底崩溃。
固定型思维模式
这里就要引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心理学观点。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擅长归因。什么叫做归因呢?就是找原因。有一句熟语叫做: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擅长归因,也就是为一件事的成败找理由。
当一个人失败了,他把原因归咎为环境,认为是环境的错;当他成功时,他把原因归为自己,认为是自己牛逼。那么他会逐渐获得习得性乐观。
当一个人成功了,他把原因归咎为环境,认为是环境的因素;当他失败时,他把原因归为自己,认为是自己不行。那么他会逐渐获得习得性无助。
抑郁者一般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中的第二种。他们经常是零成就感。做成功了一件事,他们会归因为环境,或者会努力压制自己的喜悦,告诉自己不该骄傲。(虽然自谦是美德,但谦虚利于人际关系,对自己并没有太大好处,适当自恋有益身心健康。)而一件事失败了,他们会拼命指责自己,认为都是自己的错,都是自己没用,哪怕事情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他们自己。
于是呢,抑郁者逐渐会充满挫败感和无助感。感觉自己在泥沼中越陷越深,无力挣扎。所以,不恰当的归因也是抑郁症加重的一种因素之一。当你想指责自己,想清楚真的是你的错吗?抑郁者习惯无论是不是自己的错都归咎为自己。
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遇见问题不去归因。当他们失败了,他们反而会高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挑战,失败了说明自己还有进步空间,至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能从失败当中获得成就感。
就像《论语》当中的子路,闻过则喜。听闻别人说自己的过错,他反而会喜悦,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这不是值得高兴的事么?而普通人听闻自己的过错,要么归咎为环境,要么自责,这都不利于成长。
人是在成就感当中得以成长,而不是在挫败感当中。倘若一个人一直处于强烈的挫败感当中,他的能力会逐渐萎缩,当他对失败的恐惧大于对成功的期望时,他便会陷入习得性无助当中去。
所以,抑郁者的思维模式和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差别在哪?
抑郁症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几乎是零成就感,他们总会下意识培养自己的挫败感,而忽视、或者压抑自己的成就感。而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他们都能从中获取成就感。
当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遇见问题时,他们会努力去解决。因为他们会想,如果成功了,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值得高兴,而当自己失败了,自己至少知道了自己为何会失败,那么自己以后就能避免再次失败,同样值得高兴。
因此,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正反馈当中不断得以成长。
了解了以上思维模式的差异,或许就能够解释导致抑郁症发生的心理学原因。由此,我们应该试着扭转自己的思维模式,发掘成就感,消除挫败感。但前提是你需要对自我意识有足够的觉察能力,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不知道怎样去认识自己、觉知自己,进而扭转思维,请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 工作单位要求所属成员(包括女性)具有敬业、进取和开拓的精神。家庭里她们却被要求成为温柔、贤惠和本分的妻子和母亲。这种不同角色的反差所引起的冲突,必然会对她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矛盾传统上,女性被要求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