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误诊为无病
有些双相障碍患者,尤其是轻到中度的,对于情绪的周期性起起伏伏,周围人和自己都不认为有病,原因可能是缺少疾病知识,也可能是患者有较高的地位、学问、权威,是家里的长辈或强势的一方,别人不敢往病上面想,即使想到了又不敢说,而其本人则不愿想、偶尔想到了也不愿承认。本人和周围人都认为他(她)没病,只是一段时间闹情绪、想不开、状态不好(抑郁时),过一段时间又“想开了“,状态好了(亢奋时)。
比如有的学生,前一个学期还学习十分刻苦,早出晚归,整天泡在图书馆、教室,同时还热心参加班级和学校的社团活动,期末考试成绩排到前几名,但是状态不稳定,后一个学期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像变了一个人,颓废懒散、不与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比如某位领导,刚被提拔后,整天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晚上3点多就醒了,起床看管理方面的书,白天也不困。几个月后却转变了,不愿见人,整天躲在自己办公室里,回家还特别疲惫,倒头就睡。以上两个例子都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思想问题或者状态的起伏。
2、误诊为失眠
双相障碍病人处于抑郁状态时,70%的患者会伴随睡眠障碍,包括入睡难、睡眠浅、噩梦连连、早醒,白天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困倦等症状,所以有不少病人会被误诊为失眠。
处于亢奋状态时(轻躁狂或躁狂),由于患者精力过于旺盛,对睡眠需要很少,平均每晚睡2-3小时就够了,病人或者忙得不亦乐乎“舍不得去睡“,快天亮才睡一会儿,或者前半夜只睡一觉,天不亮就起床读书、干活。不同于失眠病人的辗转反侧、明明很困却睡不着,躁狂病人则是晚上没有困意,白天也丝毫不觉得困,反而精神烁烁。有时身体实在太累了,打个盹就又精神了,所以也会被误诊为失眠。病人自己也以为是失眠,因为整晚睡不着,但仔细追问,病人会说睡不着是压根就不困,而且白天也不困。
3、误诊为焦虑症
病人处于抑郁状态时,会感觉无法胜任正常的工作、学习、社交,乃至日常生活,因此,常常担心、急躁,甚至坐立不安,尤其是既往有过抑郁发作,治愈了,最近又抑郁复发的病人,特别担心这次复发会很严重、会治不好,所以复发的病人往往刚出现轻度抑郁的症状,就出现重度焦虑的症状,所以可能会被误诊为广泛性焦虑。
抑郁状态时由于病人自觉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和反应都变慢,常常词不达意,不愿与人交流,“不知道说什么“,甚至不敢接电话、微信,常常关了手机,见人会紧张,怕别人看出自己的虚弱和痛苦,怕别人看不起和怜悯,总之,是不敢见人,所以会被误诊为社交焦虑。
处于躁狂(轻躁狂)状态时,由于“好主意、好想法“层出不穷,自己想干的事情太多,而周围人要么跟不上他/她的节奏,要么做事的水准达不到其要求,或者不理解其意思和思想,病人自己则时间有限,分身乏术,面对眼前的千头万绪,尤其是反对和批评,会出现急躁、心烦、易怒、发脾气等表现
,很容易被误诊为焦虑症。其实这些症状属于激越、易激惹,不同于焦虑,焦虑的核心是过分担心、紧张、害怕、恐惧。
有些病人的躁狂状态可以长达半年或一年,每天都活动多、思考多、说话多,还有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同时却睡眠很少、休息很少,由于长时间精神紧绷、身体透支,许多病人会突然出现头晕、心慌、胸痛、憋气,伴有恐慌,以为患了重病,去急诊排除了心、脑、肺等疾病后,被诊断为惊恐发作(急性焦虑发作),其根源其实是长期亢奋导致的体力透支。
4、误诊为单相抑郁
有些抑郁症患者多次发作,有时会在一天之内突然“好起来“,也会在一天之内突然发作或加重,这些患者很可能是不典型的“双相”抑郁。
也有些患者主动来精神科就诊,理由是感觉自己近一段时间“抑郁了”,但是通过医生面诊、测试和必要的检查,他们不符合抑郁的诊断,仔细调查他们的既往经历,发现他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或较长时间内实际上是处于亢奋(躁狂)状态的,表现得愉快、满足、幸福、无忧无虑、精力充沛、无所不能,他们自认为那个状态是“正常”,所以一旦从顶峰滑落一定距离,就无法忍受,以为陷入了抑郁,其实是双相。
5、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处于严重的抑郁状态时,有些病人会出现与其抑郁情绪相互配合的幻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自罪妄想等,比如“听“到有人批评自己、威胁自己,感觉周围人都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犯了错,甚至有罪,应该去自首,或认为警察要来抓自己等,还有些病人会出现贫穷妄想,认为家里已经没钱了、破产了。因为存在以上精神病性症状,所以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处于躁狂状态时,有些病人也会出现幻觉和妄想,幻听的内容多是夸奖、鼓励自己的,或者处于好心地出主意,唱歌、讲故事等,让病人开心快乐。常常有关系妄想、夸大妄想、出身名门妄想等,认为周围人都知道自己,自己有能力、资源、背景,能做大事。因为以上症状,所以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6、误诊为人格障碍
7、误诊为多动症
处于抑郁状态时,因为思维速度变慢,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尤其是阅读时,很难产生有效记忆。在学生和从事文案工作、设计工作的病人感受更深,容易被误诊为注意缺陷障碍(ADD)。
处于亢奋状态时,因为思维速度过快,跳跃式思维,兴趣难以持久,注意力随境转移,严重影响阅读、写作、设计等作业,而且病人同时有说话多、活动多的表现,所以会被误诊为多动注意缺陷障碍(ADHD)。
近来接诊了不少有出国留学经历的白领,还有几例在国内工作的外国友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抑郁状态和亢奋状态时都服用改善注意力的药物。经过仔细询问病史,都确诊为双相障碍……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我是个单身妈妈,女儿现在两岁零三个月,在她一岁半时,我和他爸爸离婚了。现在她见到小朋友的爸爸就发愣,有时候她还会用疑问句说出“爸爸?”这个词。我有时候看到她看动画片或儿歌里讲爸爸的地方会发愣(连婴儿画报上都有爸爸的内容)。我还没告诉孩子事实,怕她太小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