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是高复发、高致残、高危害、高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100个人中有3人患,中国首个全国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成人终生患病率为16.57%,照此估算我国有约2.2亿多患者,其中重性精神病约有1600多万,约为人口的1%。实际上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精神疾病人存在。这么庞大的精神疾病人群,每个人都认真面对。
一旦家人或周围有人不幸患了精神疾病,我们该怎么办呢?在此我们提出应遵守的“十大”原则,也是患者和家属用血和泪换来的总结。患者与家属遵循这些原则就会少流泪和少流血,所以患者和家属应该遵循的、概括起来为“十要”、“十不要”,具体是:
第一要面对现实,不要抵触。好多家长一旦被告知孩子确实患了精神疾病后,十分惊讶,甚至不敢相信,问医生说:不可能,我的孩子怎么会得精神疾病呢?似乎得精神疾病是多么遥远的事,或者认为自己的孩是那么聪明、学习又那么好,怎么可能会患精神疾病呢?是否患精神疾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分高贵与卑贱、不分种族、不分性别。精神疾病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一点也不奇怪。证实患病后面对现实,不要抵触、排斥,要及时采取正确措施。
第二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精神疾病是种种原因引起脑功能失调的疾病,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遵循科学规律,即精神疾病也有其发生、发展和演进规律,只有按照其规律处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少家长对于小孩患了精神疾病后不是遵循科学规律而是迷信,如不去医院看病,而是去找“巫师”,问鬼神。精神疾病涉及许多未知领域,甚至感到神秘而强化了人们的迷信思想。如病人产生幻觉,如看到人形“黑影子”或“听到耳边有人讲话而周边又没见人”等,这就是幻视与幻听,更不是鬼神。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是这是大脑视觉皮质区和听觉皮质区局部病理性“兴奋”所致。精神疾病只有相信科学并按照科学原则去办才能医治好,信迷信绝不可能治病。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和新方法,当所有药物都用尽了仍无效,就要改变治疗方式,否则效果也不会有改变。
第三要及早就医,不要忌讳与阻拦。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之一是“早发现早治疗”,一旦明确有精神疾病的证据就要及时治疗,而不要拖延,千万不可讳疾忌医。有的家属千方百计隐瞒病史,甚至为了不让人知道患病拒绝就医,或者是怕服药产生副作用而拒绝服药。也有一些亲戚朋友或邻居等,尤其是自认为自己懂得医学或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亲友,喜欢叫家属不要去看病或住院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非常有害的,因为不及时就医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拖延了最佳治疗时机就有可能导致慢性衰退,更多的则是发生自伤自残自杀,或严重暴力行为,导致不可挽救损失。有的亲友自以为了解孩子不会伤人或自杀而放松警惕而导致自杀身亡的事件,则是累见不鲜。
第四要规范治疗,不要只服中药。所谓规范治疗主要是指住院系统治疗。我们不主张精神病在家治疗,应该是住院治疗。这是因为多数精神病患者无自知力,即不能认识他的行为和思维是病态的,反而坚信一切都是正常的,从而拒绝就医和治疗。在家治疗往往无法按医嘱治疗;其次是有的病人有严重的自伤自杀或伤人行为,在家治疗往往难以预防;再次在家服药医师无法准确观察和掌握病情及效果,无法做到正确、及时处理和用药,使治疗不完全。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事就是,不少家长害怕服西药,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从而只用中草药。对于中药个人的体会和观点:中药只能作辅助用药,不可替代西药,中药不可单独用,因为中药至今没有发现具有抗精神病的作用。不少中药里含有西药,这会影响正常的西药使用,医生不好掌握西药用量。
第五要系统治疗,不要老是换药。系统治疗包括综合治疗,如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以及稳定的连续地用药。当然这些治疗也多为辅助性,除明显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外一般不单独作治疗。不少家属老是换药,这种不好又要求换一种,结果是换了很多种仍不好。因为药物起效一般需要4-6周,慢性的可能要更长时间才能起效。精神疾病最主要的治疗原则就是“足量足疗程”,即用量要足,即要达到治疗有效量,这种有效量是因人而异的,但不能太少;治疗时间要足,即要达到足够长的时间,至少4-6周,另一方面,症状控制后药物的维持时间也要足够长,不宜过早减量,更不能停药,这一点也是导致精神病易复发的很重要的因素。精神疾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病那样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这也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所有药物都用尽了,就要改变治疗方式,否则结果也不会有改变。
第六要加强支持,不要放任不管。孩子患病后要加强家庭或家族支持,如密切观察病情,如情绪、言行及生理变化,如饮食、睡眠等,要多鼓励患者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碰到困难与挫折时多鼓励、支持,而不是打击、指责等。更不要放任不管,或放松监督,患病久了,患者可能会形成不少坏习惯与行为模式,需要加以耐心克服或纠正,不要轻言放弃。
第七要自理生活,不要包办。患病后,特别是久病后,患者往往变得懒散、孤独、没有动力,各方面都被动、懒散。这时家长一定督促患者自理生活,不要见患者被动反而什么都包括办代替,这样做只会加重其衰退。
第八要坚持活动,不要过度保养。不少家长见孩有病就千方百计加强营养,食各种补品,过度保养,不让其活动、劳动,生怕孩子吃苦了等。这种不活动、过度保养非常有害。这类病不是营养缺乏所致,少活动,加上药物多有镇静作用,及进食多就会导致肥胖,导致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少活动又会加重脱离社会,易导致精神衰退,使病情加重并更加难以治疗。
第九要开放包容,不要封闭孤立。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缺乏包容,苛刻、挑剃,爱指责,患病后将其封闭孤立起来,不让其接触社会,不与人交往,不参加社会活动,怕别人知道孩子患病,严重的病耻感,从而千方百计隐瞒病情,将其封闭起来,这是非常有害的,甚至会促使病情向慢性发展。因为精神病的最后结局就是衰退,没有任何欲望,包括基本的生存欲望,而将其封闭隔离就会促使其向此方向发展,而是鼓励尽可能多参加社会活动,如工作、有规律地生活等。
第十要文化健康,不要“精神污染”。文化健康简要地说是指人们对待生老病残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态度。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在家族文化健康方面多少存在某些问题,如父母的偏执、苛刻、歧视、漠视,喜欢斤斤计较,对健康的过分关注,对子女吹毛求疵,对人际关系的过分敏感,现代迷信等,这些不健康的家庭文化,必然造成“精神污染”,均要加以克服。父母对待困难、疾病治疗等要保持信心,不要经常流露悲观、失望心理,要有积极心态面对挫折等。
一般来说,只要认真做到以上“十要”和“十不要”,或许侥幸有好的结果,否则的话大多不幸,即发展为慢性衰退的结局。尽管目前药物治疗难有大的起色,幸好科学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尤其是随着脑生物科学、神经影像学、分子遗传学、微电子学、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又为那些慢性衰退性精神疾病带来新的曙光,让我们期待着!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 杨理荣
特别说明:需要进一步咨询或拟来治疗的,请务必在来之前与本人联系,因为预约床位、术前检查和术后康复均由本人负责,可打以下电话:
咨询电话: 021-38804518转22152(住院)或22197(门诊);非上班时间或单位电话找不到时最好通过好大夫电话联系,好大夫电话基本可随时联系。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1.句型:我马上处理. 妙处:上司传唤时责无旁贷 冷静,迅速地做出这样的回答,会令上司直觉地认为你是名有效率的好部属;相反,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惹得责任本就繁重的上司不快. 2.句型:安琪的主意真不错. 妙处:表现出团队精神 安琪想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