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3/2021

纠结“精分”还是“抑郁”有那么重要么?

  今天,有朋友咨询我下面的问题:

  “33岁女性,约10年前去美国读书,巨大压力加上严重失眠下,出现幻听、被害妄想、情绪非常低落,自己识别出来有不妥,去求诊,被诊为”psychosis”,医生处方”Amisulpride”,对药物反应良好。停学两年,期间已停药。后继续学业的两年后,再次因压力过大复发,重新服”Amisulpride”至今,总共服药时间是六年,期间继续学业,社会功能维持正常。她的普通科医生说要吃药一辈子。补充:没有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家族史。

她家人想知道她这种情况是抑郁还是?(病历资料从未出现”schizophrenia”字眼。”psychosis”是个什么诊断?)”

  我的回答:

  “psychosis指精神病样障碍,我们通常在精神分裂症(后面简称精分)的疾病初期,或者有精神病性症状但还不能完全确诊精神分裂症,或者不忍心这么早下结论等情况下使用这个诊断。

有关这个病的诊断,由于没见病人,无法确定。这个病人的确有很多精分的迹象,比如psychosis指精神病样障碍,处方的药物是抗精神病药,描述中她存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但我更想多说一点的是没必要纠结诊断。而是要把心思更多地用在如何预防复发上。第一,因为无论是精分还是抑郁,第二次发作,用药时间都需要更长。第二,这个病人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所以无论是精分还是抑郁,都需要用抗精神病药。第三,纠结诊断,无非是对精分诊断的接受会更难一些。但这个患者,有情绪症状,自己主动求治,社会功能好,对药物反应好,都是保护因素。所以即使是精神分裂症,也不那么可怕。第四,药物维持治疗的时间长一些,配合上家庭支持,个体心理治疗,降低患者对人生的期待,减轻学业和职业的压力,最后也许结局还不错。”

  我同事郝大夫的回答摘录:

  “不是一辈子吃与不吃这么简单的划分,一个人的一生是何其复杂的过程,人的精神状态会不断变化,即使是疾病本身也是会发展变化的,我们不希望因为粗暴的一句需要终身服药而诱发患者及家属盲目的悲观和放弃,一句能停药而引发盲目的乐观。更好的办法是,家属和患者定期随访,针对患者不同生命阶段,病程阶段,生活要求,由熟悉病情的医生调整治疗策略。

  终归一旦罹患精神疾病,家属及本人都要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没有一劳永逸之策。正确的态度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应对,我们见过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预后的重大意义!”

回答完我回想,每天临床中纠结诊断的家属历历在目,有些家属甚至为了“弄个明白”全国奔波……家属为何这么纠结?这么纠结有那么重要么?

一方面,纠结一定有纠结的理由,而且纠结一定有纠结的重要性。因为,没有诊断,何谈治疗?因为,“精分”“抑郁”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社会影响截然不同!因为,“抑郁”停药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从这些角度讲,家属任何纠结的思维和行为都是可理解的。而且在疾病的某些阶段纠结诊断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在疾病初期,又如在没有找到有效治疗方法的阶段等,因为,在这些阶段,如果尽早明确诊断,就能够更快地找到有效治疗方案。

但另一方面,精神科障碍有它的特殊性,存在“精分”可能性的患者,如果病程较长,抗精神病药疗效好,存在停药复发的情况,纠结诊断的意义就不那么大了。为什么呢?

首先,这种情况纠结诊断,多数是希望通过摘掉“精分可能”这个帽子,来缓解家庭对“精分可能”“终身服药”的焦虑恐惧。但事实上,这种纠结即使成功地摘掉了帽子,也只能短期缓解焦虑,并不能长期解决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设想,如果真的给这个患者摘了帽子,结果如何?她短期很放松,自己不是“精分”,按常理,既往药物治疗效果好,再次用药往往效果不错,一切都好。但好景不长,因为不是“精分”,所以一旦症状没了就想停药。但临床上,停药过早,第三次复发的概率非常高……因此,纠结诊断,摘掉“精分可能”这个帽子,长期来看,对患者并没有好处。

其次,这种情况纠结诊断,很多是因为把“精分可能”与“终身服药”划了等号。但事实上,人的精神状态会不断变化,即便是疾病本身也会发展变化。因此,此种情况治疗方案的决策,并不是“终身服药”与“可停药”这么简单的划分。而是需要医生通过对患者长期随访,针对患者不同病程阶段、不同人生阶段的学习、工作、社会及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与患者本人与家属协商后,来最终决定的。因此,如果因为粗暴的一句需要终身服药而过度悲观和放弃,或者因为简单的一句能停药而盲目乐观和轻视,都不是恰当地应对方法。

所以这种情况下,与其消耗精力,企图通过摘帽子获得短暂的心理安慰,不如接受治疗和随访的长期性这个客观事实,并做好与疾病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作为家属,正确的态度是在医生的指导,切实地找患者自身的资源,帮助患者利用这些资源更好地接受“精分可能”这个帽子,更好地预防复发,更好地康复。还是以前面的病例为例。我们不如通过咨询专业人士后告诉她“有情绪症状,自己主动求治,社会功能好,对药物反应好,都是保护因素”,所以即使是精神分裂症,也不那么可怕,更何况还有可能不是呢?同时,还提醒她,复发服药就是需要长一些,不要着急停药,“药物是来帮你的,你看,之前有药物这个朋友,你一切都正常,多好啊。所以药物不是虎豹,而是帮助你与疾病做斗争的武器。”事实上,我们在临床中看到了很多在家庭良好支持下,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治疗后社会功能恢复良好的“精分可能”患者。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精分”、“抑郁”很不同,但有些情况纠结“精分”还是“抑郁”也许没有那么重要。无论作为家属还是作为病人,我们需要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本文系钱英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相思真的是一种病

中国自古的相似诗句数不胜数,从《凤求凰;middot 琴歌》的“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到徐再思《折桂令》的“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如此等凄美感人的佳句,曾让多少人潸然泪下。但是,现代社会的科学却说,相思不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