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杨甫德:像健身一样健心,调节情绪的6个方法,提高免疫力

杨甫德教授是北京回龙观医院的临床医学院院长、主任医师,是国内精神医学的顶尖专家。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专家组组长,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

通常来说,顶尖专家的视野和临床经验就是不一样,杨甫德教授就是典型。他非常重视精神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主张采取“药物+心理”的综合治疗方法,这非常值得国内精神科医生学习。(本公众号曾分享杨甫德教授的专访文章,可点击回看:)

最近,杨甫德教授受人民网邀请,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的直播讲座。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不良的心理状态究竟是如何影响机体免疫力的呢?

已有科研证实,精神心理障碍会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或出现免疫系统紊乱。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我们通过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TPTIH)为患者修复了相关的创伤事件后,其因机体免疫力引发的相关躯体疾病也随之不治而愈。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双相障碍患者,她患有严重的荨麻疹,多年久治不愈,她长期为此烦恼和自卑。经过深度催眠下的心理干预后,她的精神心理障碍逐步康复。令人意外的是,在未接受相应治疗的情况下,她的荨麻疹症状也逐渐痊愈了。

皮肤病与精神心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这中间很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在两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回看可点击:)

既然心理状态影响着我们的机体免疫力,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来提高免疫力呢?杨教授在讲座中提供了非常详细、实用的方法。

这不但对普罗大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希望加快康复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也有一定帮助;故特此将直播视频整理成文字,希望对读者们有所启发。

(观看直播视频可点击:)

比如,杨甫德教授详细讲述了如呼吸调节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的简要步骤,还有自我催眠的方法。这3种方式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一般人群通过适当的练习即可掌握,非常适合用于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不过,大家不要将上面的“自我催眠”看作真正的“临床催眠”或者“深度催眠”。大众所能掌握的自我催眠虽能起到放松效果,但催眠程度是比较浅的,我们的大脑仍存在较多的理性思考,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也难以绕过批判性思维。一般来说,靠自我催眠是很难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的。

当然,我也不希望一般大众能轻易掌握深度催眠的技巧,因为一旦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相关创伤事件容易被激活,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

而一般大众并不懂得如何修复创伤的话,这就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强化心理创伤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就如同“练功”走火入魔一样。

另外,对于杨甫德教授谈到的一些话题,我还想进行一番探讨。

杨教授提到,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大概有10%-30%的人会因为应激事件而导致心理和身体的问题。为什么这部分人会出问题?

他总结了5个相关因素:应激事件强弱及性质、个人对应激事件的认知、个体在应激下是否有强大的支持系统、压力下个体的身体反应及个体的人格特征。

在提及压力下个体的身体反应时,杨甫德教授认为个体反应的差异主要源于“天生的心理反应”。

但我认为,这种差异主要是在后天的环境中慢慢形成的,所谓的“天生的”作用微乎其微。

有些人之所以会过度紧张、反应强烈,往往是因为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应激事件激活了他们相应的心理创伤,然后迅速陷入灾难性思维,甚至因为不断受到应激而形成偏执型的人格改变。

很多人认为每个人出生时的“气质”有所差异,便认为性格中有很大的遗传因素。其实,更准确的表达是,性格中的“先天因素”是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进行遗传的,即通过基因表达的改变而发生遗传。

但后天环境中可导致基因表达发生改变的因素非常多,家庭环境、药物、心理治疗、生活作息、运动等等,都可以改变表观遗传特质。

换言之,就算因表观遗传学机制、加上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形成了怯懦、胆小等不良性格,也可以通过后天的积极引导而化解,并塑造出越挫越勇的良好性格,具备“高逆商”。

杨甫德教授还从应激方面将人格特征分为两大类:应激耐受人格及应激易感人格,并分析了这两种人格的特征及类型。

可能因为直播时间受限,杨教授并没有详细阐述两类人格的形成原因和应对办法。

其实,“应激耐受人格”与我在上面提及的“高逆商”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类人群在遇到应激事件时,即使情绪是负性的,但其认知却是积极的,有极强的自我反省和“坏事变好事”的意识。这能够帮助他们快速从消极的状态中走出来,并把这一段经历转化成人生的财富。

他们的成长经历中不是没有遇到过挫折,但往往因为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父母的鼓励和引导),那些挫折并没有成为心理创伤,反而更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心理弹性”。

而“应激易感人格”的人群在遇到应激事件时,情绪是负性的,认知更是消极的,其灾难化思维的程度甚至超出了正常人的范围。他们在以往遇到挫折时,缺乏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传统的心理学流派比如精神分析对人格的完善非常低效,曾有精神分析学家强调“人格的完善是需要终生的”,人格中的缺陷很难纠正。

但如果能看到人格缺陷的背后更多是以叠加性心理创伤为主,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为辅的病理性记忆所致,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可以实现精准化地高效修复并提升,那么,所谓的人格缺陷其实可以快速得到纠正,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江山易改,本性更易移”。

另外,杨甫德教授还提供了6个方法帮助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比如合理安排工作量、增进对负性情绪的理解、增加与社会的接触等等。

“我们要学会适度地宣泄自己压抑的、负面的情绪”,这个意识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任由负性情绪越积越多,最后情绪崩溃。不但成年人要有这个意识,广大的父母也要学会引导孩子们提高意识。

不过,我建议可以用“释放”这一词替代“宣泄”。因为很多人对“宣泄”的理解有误,将这词与大哭、大喊大叫、破坏性的行为等歇斯底里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这可能会引起负性的自我暗示的效果。

而“释放”这一词语不带有太多情绪,偏中性化,一般不会带来负性的自我暗示。

杨甫德教授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现在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如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像健身一样来健心,这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增强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一些实用技巧,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只有心身都健康,那才是真正的健康!

——何日辉

以下是根据杨甫德教授网络直播视频整理的文字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人民网、人民健康演播间收看《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系列活动第三场直播访谈。

本期节目的主题是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我是主持人卫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着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很多人都出现了心理焦虑、紧张、恐慌等各种负面情绪,这些状态的出现不仅影响心理健康,更加影响我们的身体免疫力,危害整体的身体健康。

那么心理状态是如何影响到免疫力的?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来提高我们的机体免疫力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同进入到今天的直播节目当中。

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甫德教授。

杨书记,您好。首先来跟我们的网友、朋友们打个招呼。

杨甫德:好,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在人民网这个平台上跟大家谈一谈我们心理健康与免疫力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对我们的心身健康有所帮助。

主持人:欢迎您,杨书记。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对于这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其实每个人的反应和表现也都不同,比如说有一些朋友,他的心理状态比较脆弱,就会有失眠、抑郁寡欢,会有非常忧虑的状态出现,这种应激的心理状态出现会影响到我们人体整体的免疫力吗?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性呢?

杨甫德:就像主持人说的,在新冠肺炎这样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对每个人都是一种心理应激。一般来说,应激的情况就会产生心理压力。

那么,一个人出现压力之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比如说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那么我们知道,尤其是生理反应的过程,跟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比如说一个人在大的应激或者持续应激的情况下,他的血压会升高,心率会加快,血糖会升高,甚至像皮质醇这些内分泌激素水平都会升高。

那么,这种升高如果不能够动态地调整,持续存在,一定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损害。比如说有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功能就会减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可能会被抑制,最终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当然我们知道免疫系统跟我们抵御疾病密切相关,跟我们能不能消除体内的病毒细菌密切关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应激跟免疫系统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我们除了关注心理本身以外,更需要关注心理调整好了,我们的免疫力会更好,抵御传染病的能力会更强。

主持人:刚刚杨书记给我们介绍了心理应激状态跟免疫力之间密不可分的一个关系,我们想要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就一定要关注好我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就该秉持着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去认知心理应激和压力。

那么,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我们该如何去正确认识心理应激的存在和压力的存在呢?

杨甫德:确实像您所说的,心理应激本身会产生压力,那么压力本身又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说压力其实是可以动态地调整我们的心理-免疫反应功能,适度的压力应激,会让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变得更强健,更有效地处置当前的应激。

但是持续的、无法缓解的压力,或者不能够动态调整的压力,往往会导致我们应激反应过强,免疫功能崩溃。

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应激和压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及早地处理或者平衡好这种压力,往往会提高我们的效率,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但是,如果长时间不能够调整好,会让我们的机体功能变得崩溃。

举个例子来说,压力就像弹簧一样,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把弹簧上面的重物去除,弹簧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弹性。

但是,假设弹簧被一个长时间的重物压着,不能够松开,等长时间之后,我们再去解除重物,弹簧有可能弹不回来。

所以,人体面对压力也是这样。就是可以面对压力有效处理,但是不可以长时间承受压力,越来越无法承受的时候,我们就会像弹簧一样失去弹性。

主持人:所以,我们要及时地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排解这种压力,正如每个人的免疫力、抵抗力不同,一样的,每个人的情绪感知能力也是不同的。

比如说有一些人比较敏感,可能心思比较细腻;有些人可能感知情绪的能力就稍微弱一点,比较大大咧咧,比较神经大条。不同的性格是不是跟情绪感知能力和精神压力也都不一样呢?什么样性格的人可能他的压力会比较小一点?

杨甫德: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应激的时候,是不是一定会出现很大的压力?是不是一定会导致自己的免疫功能、心理反应、身体反应出问题,那么我想,肯定是不一定的。因为不是每个人在应激之下都出问题,出问题的大概只有少部分。

按照国内、国际的研究,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大概有10-30%的人会因为应激事件而导致心理和身体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这部分人会出问题?总体来说应该有5个相关因素:

第一,就是看这个应激事件强弱以及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样。

第二,是看我们每一个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反应,也就是说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你自己的信心如何?

第三,是看我们每一个个体在应激之下是否有足够强大的支持系统,比如说你有没有家人、朋友、单位、社会来支持你。

就像这次突发新冠肺炎,那么国家政府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强大,全社会都在动员各种资源力量,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都高度关注,这叫社会支持系统。如果这些系统很弱,那么就容易出问题。

第四,是跟压力之下,我们每个人出现的身体反应有关系。

你看,有的人一出现应激、压力,就会身体反应强烈。比如说呼吸加快,甚至于呼吸都接不上,比如说肌肉颤抖、心慌得厉害、大脑一片空白,这都属于过强的身体反应,那么他估计很难承受下去。

有的人在压力之下,似乎我们都看不到他有紧张的表情,他的语气都依然还很沉稳,这就是天生的这种生理反应。

第五,跟主持人刚才提到的人格特征有关系。

所以,一个应激事件导致一个人会不会出问题,跟这5个方面有关系。相关事件的性质、个人的认知、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弱以及本身的生理反应大小,还有他的人格特点。

那么在这地方,我想特别回应一下主持人刚才提到的人格的问题。

在应激方面,确实,我们分成两大类人格。一大类叫应激耐受人格,也就是说具有应激耐受人格特征的人,在出现应激的情况下,更容易接受,更容易面对,更容易平稳地过去。

另外还有一种叫应激易感人格,即应激出现之后,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人。

那么这两大类人格特征都是什么呢?

应激耐受人格,主要包括4种类型。第一种是叫坚毅型的人格特征,他的人格特征是非常坚定的,非常执着的,非常有韧性的,所以他能够忍受当前的应激,甚至于比较长时间的面对它,没有问题。

第二类是叫乐观型的人格特征,这样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看到任何事情都最容易想到它好的一面。哪怕是在黑暗当中、危险当中,他也总能看到有一丝丝的光明。所以,这种乐观型人格特征的人,对应激是容易耐受的。

第三种是我们叫幸存者人格特征,比如说重大灾难,像地震、火灾或者交通意外等等,容易活下来的人,就叫幸存者。幸存者人格特征,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敢于面对压力,面对世界。

第二个重要特点就是他往往能够创造性地去想办法解决当前的困境,这叫幸存者人格特征。

我记得08年汶川地震,我去参加救援的时候,见证过一个人,他在地下被倒塌的建筑物压了7天,他居然最后活过来了。

我就问他当时在想什么,他跟我谈的非常非常特殊的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特别清楚。他说,我就想着肯定会有人来救我,我一定要坚持到那一时刻。也就是说他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一直在寻找一个特有的空间,让自己呆在那地方,所以这叫幸存者人格特征。

像这些人格特征的人都是比较好的人格特征,当然还有一种我们叫避险人格。

避险人格特征的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随和,设定自己的目标、抱负都是相对合理的,比较容易与人交往,得到别人的支持和理解。

所以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在应激情况下,如果有人愿意帮助你,如果你能够有很好的社会关系,当然能更好地面对。

所以这4种特征都是在应激情况下容易耐受的人格特征。还有几种是应激易感的人格特征,在应激情况下容易出问题。

第一种我们叫A型人格特质,A型人格特征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好面子,所以他容易崩溃,容易在挫折面前出现这种失败感。

第二种是叫C型人格特征,C型人格特征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忍耐性过强,屈从于权威,从来不会拒绝。所以我们想,这样一种人格特征的人,他往往会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多压力,而且会出现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自己的那种局面。

第三种是叫D型人格特征,这类人格特征最大的表现就是以负性情感体验为主,总是自我抑制、自我压抑自己。

所以A型、C型、D型人格特征的人,在应激的时候都更容易出现应激反应,甚至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当然,免疫系统的功能也会出现动态的变化,或者应激反应过弱。

所以,在应激情况下大概就会出现这5个影响因素。但是决定性的因素,就像主持人刚才问的人格特征是这5个因素当中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果是耐受型的,不容易出问题,如果是易感型的,容易出问题。

所以我们要从性格的矫正、重塑、提升上多做功夫,要持之以恒地去完善、提高我们的性格特征。

主持人:非常谢谢杨书记在这个问题上非常细致地给我们讲解了5个相关因素以及几种不同性格特征,所以大家也可以根据刚刚杨书记所提到的不同的表现特征,去判断自己究竟属于型A、C型、D型,哪一种不同的具体的性格特征,更好地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当然都希望大家是一种积极良好的、耐受的性格特征,而不是非常的敏感和易感的。

刚刚我们也提到了,其实心理应激状态会影响到人体的免疫力,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提高免疫力呢?

杨甫德:这个是肯定的,因为心态好,机体的内环境、内稳态就会更好。如果心态不好,我们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最简单的比如说不想吃饭、胃肠道功能不好,甚至免疫系统、泌尿系统等等都会出问题。

所以,到底我们怎么样去调整心态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的、长期的、日常的事情,而不是说我们到时候再说,这个观念就不好。一定是要处理好日常状态,调整好日常心态。

具体来说,我觉得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我们之所以会有压力、会有应激,是因为我们日常状态没有处理好,所以第一要合理设置好日常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要平衡好工作、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的关系。

实际上,心理学上也特别强调,对于任何事情,我们应该按照严重性、紧急性来进行排序。把一天当中所面对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排成1234,按照顺序一件一件去做,因为这样有规律,按部就班,有节奏,我们往往就是稳定的。

如果我们感觉到面前一堆事情,不知道从哪下手,我们就会出现应激反应,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如果在压力之下,混乱的状态当中,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比如说常见的负面情绪,就是焦虑,恐惧、愤怒、生气等等。那么,这些反应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们要增进对这些反应的理解度。

因为任何一个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应激事件的时候,都会有负性的情绪反应,我们心理学上叫“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那么,为什么要有这样一种认识?

因为你认为这种情绪反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你也有了,这是正常的,没有问题,很快就会过去。那么它也许真的半小时、一小时就会过去。

但如果你认为自己状态已经不行了,自己真的无法面对这个事情,无法处理这个事情了,这时候你的负性情绪就会更糟糕,更容易出问题。

所以这是第二点,就是要增进对自己当时出现的负性情绪的理解度。

第三,要学会一些放松调整的方法,让自己在应激之下,压力能够很快地减轻。那么,这种放松调整的技术很多,在这地方我想提一下,大家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像呼吸调节放松法、运动放松法都是有效的。

第四,要适度地宣泄自己压抑的、负面的情绪。因为应激之下,刚才提到那些负面情绪当时会出现,如果它存在比较长时间,一定要学会宣泄放松。

宣泄放松的最基本的方法,比如说应该找人聊聊天、说说话,不要把这些负性情绪藏在心里、压在心底。

所以为什么一个人一定要有朋友?因为关键时候有个朋友愿意听你说,你也特别想跟他说,你说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很轻松,这个真的很有效。

第二就是如果自己确实非常痛苦,非常难受,心情非常不好,这时候真的是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我有时候就喜欢打一个比方,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心情,就像阴云密布的天空。只有狂风暴雨,下完之后才会雨过天晴,才会出现彩虹。心情也是这样,痛痛快快哭一场,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这时候你会发现哭完之后全身轻松了,好像刚才那些烦心事都已经过去了。这是第4个方面。

第五,就是要增加社会接触,要把注意力转移出去,不要总是在想自己当前面对的应激事件。

注意力转移就是暂时放下,注意力真的转移到跟外界接触上,你会重新感受到外界带给你的各种惊喜和快乐。

当然这种外界的联系最主要的就是要跟家人保持联系,跟同事朋友保持联系,甚至跟有一些专业的这种心理机构保持联系。

第六,就是要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因为目标过大,目标过高,往往会让自己压力变得更大。

第七,一定要学会自我悦纳,自我认可。

也就是说你已经尽力了,你已经该流汗流汗了,该付出的付出了,这时候要学会自我认可,自我悦纳。往往一方面可以减轻压力,另一方面也会有助于自己马上回到新的工作任务当中去,马上能够投入。

所以我想对于大部分人,在日常情况下,都应该从这6个方面着手,去做好每一天的心态调整,处理好每一天的日常工作生活的事务,这样我们才会过好每一天。

主持人:刚刚杨书记给到了我们6种不同的方法,非常丰富,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呼吸调节法、运动调节法,也可以通过一些很简单的,大哭一场,或者对我们的心理调节都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那在当今社会,其实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压力是很大的,来自方方面面。很多人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消极情绪,可能消极情绪还并没有引发特别大的一种心理危机,但是这种情绪已经伴随在大家的身边了,我们有什么样的好的方法能够调节这种负面情绪吗?

杨甫德:好的,刚才就像主持人说的,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则,那么接下来想告诉大家一些具体的调节心态或者放松的技术。

比如说第一个就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或者说所有的减压放松技术都有赖于这个最基本的技术,叫呼吸调节放松法。你会发现任何的放松都是在呼吸调节放松基础上去进行。

那么呼吸调节放松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三个要点。

第一是要调身,调节身体的姿势。一定要选一个坐着很舒服的姿势,或者躺着的姿势,自己感到舒服。

比如说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选择坐着的姿势,要让自己的屁股坐在椅子的前13部分,尽量后背要挺直,不要靠着椅背,双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最好能闭上眼睛,这是呼吸调节放松第一要点,要把姿势摆好。

第二就是要调息,调整呼吸。呼吸最重要的是要深吸气,深呼气,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这个,要练习之后才能达到这个状态。

深吸气的时候,一定要缓慢匀速地吸满胸腔,让自己的胸腔涨满为止,要屏住3、5秒钟,然后再缓慢匀速地把胸腔内的气体呼出去。什么叫呼?就是腹部收缩,排气,把胸腔里面的气体挤压出去,这是呼吸的第一个要点。

第二个要点,深呼吸时要用口腔吸气,要用鼻腔呼气。

第三个要点,在吸气和呼气的时候,最好能够配合着数数。比如说从1-7,这样你会把节奏把握好,会吸气的时候吸满,呼气的时候排净,呼吸科就叫放松的第二点为调息。

第三,调心。在我们的呼吸调节全过程,一定要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把大脑整个意识都放在呼吸的全过程上,从吸气到过程到最后呼气。

比如说我们能够感受到吸气的时候,空气的凉爽,感受到气体进入喉咙,倒入胸腔,甚至会挤压腹腔,最后再通过收缩慢慢排气,呼出气体的温暖感,我们都应该能够感受到。所以这是呼吸调节放松法的三个要点。

一般来说,吸气呼气算一次,连续做10~15次,最终我们会有一种非常放松、非常松弛的感觉,这就是呼吸调节放松法。

第二,我们可以用运动放松法,我们叫渐进式的运动放松法,也就是说通过肌肉的绷紧收缩,绷紧,再绷紧,最后突然松弛,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的要点。

首先让肌肉绷紧,然后再绷紧,接着突然放松。要充分体会肌肉绷紧和放松之间的感觉上的差异,一般先从右手收缩开始,最后再收缩,放松,这是一个过程。就是握紧拳头,再握紧,进一步使劲,最后突然放松,这是一个过程。

从上肢到左手到头颈部、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脚趾,按照这样一个次序来做,整个一套完成,你会真的找到特别放松的感受。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呼吸调节和渐进式的肌肉运动放松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在深吸气的时候,要让全身肌肉绷紧,在呼气的时候肌肉放松,就会效果更好,这叫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配合来做。

第三个方法,自我催眠方法,这个也是非常好的。

自我催眠指的是什么?就是在3次呼吸调节放松之后,找到一种放松的感觉之后,我们可以进行自我催眠。自我催眠的主要要点是1数到20,让自己慢慢进入催眠状态,每数一个数要间隔3~5秒钟,这是节奏要把握好。

比如说1,就要间隔3~5秒钟数下一个数,在心中默默地数数。一般来说快的数到10,就差不多进入催眠状态,绝大部分人数到20就差不多自我催眠了。

在数到20的时候,要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语,比如:我现在很好,我相信我每一天都会越来越好,因为这时候你是一种放松、享受的感受,这时候再加上这样一种心理的指导语,你会给自己更强的放松和信心,这是一般性的放松训练。

但是,假设像主持人说的,我们这时候特别难受,特别紧张,特别因为某个应激事件烦恼,这时候我们怎么办?

也有一些特殊的技巧,比如说叫吹气球技术。吹气球技术最重要的要点就是你要把你心里现在感受到的应激,感受到的痛苦,感受到的烦恼、烦心事,想象着都通过吹气球这样一个动作吹到气球里面去了。

这时候你会发现气球越来越膨胀,越来越大,甚至你可以想象气球的表面,就是你所陈述的那些应激的场景,应激的事件。你会发现随着气球变大,你吹进的这种烦心事全都吹进去,而且它们在气球表面会变形,会变得撕裂。这时候突然把气球放飞,它会飘向高空,飘向远方。

这时候你真的会觉得自己心里那些烦心事已经随着气球飘走了,自己会变得放松,这是一种面对紧急情况下的处理。

还有一种技术,我们叫高压水枪技术,或者叫雨刮器技术。也就是说在你特别紧张特别烦躁的时候,你想象那个高压水枪冲击污点、污迹或者垃圾的场景,它会瞬间变得干净,所有的污物都会被冲走。

或者如果我们开车,你会感受到前挡风玻璃有脏物的时候,或者下大雨的时候,你会发现那雨刮器瞬间就会把它刮得干净,把所有的污物排走。这也是在处理突发心情不好的时候,恐惧紧张的时候,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都可以使用。

当然最后一条,由于今天我们是在谈免疫力,所以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心理安全岛技术”来巩固、加强或者保持我们免疫力的稳定。心理安全岛技术最重要的要点就是你在心里要建立一种你自认为最安全、舒适的地方。

也就是说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有一个这个世界上最安全、最保险的地方,你可以自己进入这个地方,任何人都无法进入,你进入的时候可以带上你最喜欢的物品,甚至你最喜欢的、你愿意和它一起待在一起的宠物都可以。但是任何外人、万物都进不来,而且没有任何人知道你所待的地方,这叫“心理安全岛”技术。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真有这样的地方,你一定会安静的,一定会瞬间变得自我享受,自我调整的状态,这叫心理安全岛技术。当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办法给大家说太细,如果大家想练习技术,也可以去正规地方去搜集这样一个技术,来训练自己。

总之这些技术临时可以用,但是我特别建议大家一定是平时有机会要经常性地训练,要像运动一样去训练自己,这样你会保持每一天的状态是稳定的。遇到突发情况时,自然而然地运用这种技术,就可以马上缓解自己的负性情绪。

主持人:刚刚杨书记非常细致地帮我们讲解了几种不同的调节方法,我觉得真的太适用了,而且是成本很低,大家不需要去付出什么,也可以随时去做的。比如说您刚刚在传授我们握拳,然后再握紧,然后再放松的时候,我跟着您做了一下这个动作,我立马就觉得我整个右侧完全松软下来了,就很软绵绵的一种感觉,如果再配合着您刚刚所说的呼吸调节法,还有我们自我催眠的方法,三者配在一起,我相信大家可以很快的进入到一种完全放松的一个状态下。

所以我们也希望网友朋友们在听了杨书记的介绍之后,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去尝试一下,这种非常有益又很简单的方法。

今天,我们在节目当中一直在跟杨书记探讨的一个主题就是免疫力,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卫生出版社也推出了由王贵强、王立祥、张文洪三位教授主编,王陇德、钟南山、李兰娟三位院士主审,白岩松写序的《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的这本书,就是我面前的这本书。

那么,在这本书当中,其实有这样一个观点,它说“像健身一样健心”,这句话我们该如何解读,我们想请杨书记来给我们解答一下。

杨甫德:好的。这本书这部分内容确实是我主写的,因为我一直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我们现在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如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当然,比以前已经有大大的提高,对吧?

多少年前,我作为精神科医师,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我的职业。现在还好,因为大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在明显提升,但是我依然感觉还没有像重视心脏病、高血压这样去重视心理健康。

第二就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还强调第三点要社会适应良好,也就是说只有心身都健康,那才是真正的健康。

而且我认为,身体健康带来的痛苦还比不上心理健康带来的痛苦。因为有很多心理障碍的人,真的有可能会连自己的生命都想放弃。

所以我们基于这样一种状态,真的要特别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像主持人刚才提到的一个观点,“像健身一样来健心”,这两者之间真的是有共性。

比如说我们在健身的时候,往往都是有一种概念,叫超负荷运动,或者叫加大运动量,或者叫剧烈运动有氧运动。为什么?因为运动健身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在基础心率的基础上,要让自己的心率提高60%以上,可能才有健身的效果。比如说你本来心率70次,你至少运动要达到心率100次以上,要让自己身体发热出汗,它才会有效果。

那么健心也是这样,要有适当的让自己超越一下自己,突破一下自己的这种训练。比如说每一个阶段,让自己有个小的目标,自己努力去做一下,也许有突破,也许能够实现,会让自己的心理变强。

比如说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不是去回避,而是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等你解决一个又一个突发事件的时候,你真的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心理大家”,自己的心理能力很强,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我们运动的时候也强调张弛有度,也就是不能天天运动,时刻运动。心理健康也是这样。不能天天面对一大堆应激事件,这个人早晚会崩溃。

所以,我们怎么样有序地去调整自己每天相对规律,偶尔去面对应激事件。所以有时候也适当的要让自己放空,不要每天都忙于大量工作,每天去见很多人,弄得自己特别疲惫,这不好。适当地让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面,让自己放空,让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听听音乐,张弛有度。

第三个特点,你会发现运动的时候,往往是对抗性的、竞技性的,多人参加的运动更有意思。

那么心理健康也一样,我们不能总是一个人,一定要跟别人交往跟社会交往,这样的话,第一我们会让自己的注意力不总是关注自己;第二会从外界找到更多的乐趣,一定要跟内心强大的人多接触。

我们运动的时候往往是前面跑的人,速度很快,你一直跟着他,你会被带出速度来,你会坚持下去,那么心理也是一样,跟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接触,多交往,向他学习,向他看齐,我们也会变得更强大。这就是近朱者赤。我们跟着蜜蜂走,总会找到花香的地方,跟着苍蝇走就会找到下水沟。

所以,最基本的道理就是怎么去健身,就怎么去健心,这两个是非常相同的,我们要一定要像健身一样去健心。

主持人:杨书记这个比喻特别好,我们跟随着内心强大的人,自己也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强大。其实这本书刚刚我也提到了,有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给予了支持,能不能在这,也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读者读完这本书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受益呢?

杨甫德:我是特别希望我们每一位社会公众真的能看一看这个《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最好的医生》这本书。因为书中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比如说运动、睡眠,包括我们的心理,都谈到了跟免疫力之间的极大的关系。

我们也知道免疫力是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基石和保障,所以真心希望各位听众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让自己每天保持好心情,保持好身体。

我们才会享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做出更大的成绩,同时也让自己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希望免疫力这本书能够带给更多人更多的健康。

主持人:谢谢杨书记带给我们的分享,最后我想请您总结一下,在心理应激防疫和免疫力方面,最后给大家一些分享和总结。

杨甫德:好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取决于诸多因素。一般来说,我们每一天出现一些突发应激事件,这是一个常态。我们要习惯这样一种常态,而不是出现问题就抱怨,出现问题就烦恼。

第二,一个突发事件出来之后,不一定带来重大的心理或者生理问题,往往跟我们的认知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一个事情的结果到底怎么样,跟事情本身往往只有10%的关系,跟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事情,我们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有90%的关系。

所以我们只要调整态度,调整对这个事情的认知,往往就会取得一个相对好的结果。

第三,心理方面,我们一定要有一种总是心中充满阳光的、基本的正确认知,往往我们才会化解一些突发事件。所以我希望拥有良好的心态,才会拥有健康的人生。

主持人:谢谢杨书记今天带给我们非常充实而精彩的分享,让我们知道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拥有好的免疫力。再次感谢您今天参与到我们的直播连线当中,今天我们的直播连线就到此结束了,杨书记再见。

杨甫德:好,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恋爱升温连环计

凡是情感,必定有激烈和淡薄之分,再激烈的感情,也难免因时间而转淡。不论你俩正处于热恋当中,或是已经面临分手边缘,都有办法将自己的恋爱加强或将爱火推得更炽烈。快快分析一下你跟他的恋爱形态,再为你们的爱情升温吧!形态1、热恋痴缠期·时期:恋爱几个月到一年不等,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