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业一定要一步到位。有的大学生认为择业是人生一件大事,甚至认为是“终生大事”,选择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发展。所以经常为了找到理想的职业,不惜一切代价,结果出现与自己的理想期望值相差太远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认为毕业分配到工作岗位就要服务终身,认为首次就业就已注定一生的前途与命运。看不到人才流动制度改革的兴起,看不到新的择业观已悄悄地在社会中形成。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才通过多次选择,才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能的岗位。大学生应当作好多次择业、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学生可以不慎重首次择业,而要认识到导致二次或多次择业的原因,是由于社会、个人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和发展所致。
(2)选择单位只注重经济待遇。在求职择业中,大学生往往把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放在第一位。注重一些经济条件,作为工作与事业的物质基础本来属于正常现象。然而,把工作单位的好坏标准只限定在工资的高低上去显然是一个误区。选择一个单位或行业是否理想,应当综合考虑:首先看是否适合自身的发展,是否对自己事业的成功有所帮助,是否可将自己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与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紧密联系起来,要放开眼界,改变观念,不要被眼前的一点点实惠所迷惑。
(3)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好。择业时,有人专选规模最大的一些公司与企业,认为它们经营失利或倒闭的可能性小。其实,企业规模太小与企业经营的好坏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起绝对的决定作用。应当看到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观念与综合实力,同时也应该看到与自己专业的关系。本来自己是采煤工艺专业,非要就业于大型制药企业,恐怕施展才能的机会就少一些,不如权衡企业多方面的因素,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好客观正确的选择。
(4)认为没有“后门”,很难找到理想的职业。有些大学生受到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认为好的职业与部门只是吸收一些关系户,如果家里、亲戚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很难攀其高门。因此经常让家长托人找关系,“帮助”其就业。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氛围中,各地均引进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它是人与人之间综合能力与敬业精神的竞争,而不是“关系”的竞争。只要自己有才华,爱岗又敬业,理想的职业一定能很快找到。相反,那些想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找一个好职业的人,是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的。
下一页:一定要去大都市工作
${FDPageBreak}
(5)彼此嫉妒,好胜虚荣。在择业中,有人怀有一种不太健康的心理状态:认为别人找到一份好工作,自己感到心理不平衡或承受不了,我一定要找一个比他更好的工作;你所在的单位是市属的,我要找一个同行业的省属的单位;你月薪很多,我一定要超过你。嫉妒与盲目好胜占据了上方,造成虚荣,甚至虚伪,选择或从事一些不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或者为了达到预定目的,为了“超过”别人,延误自己客观择业的好机会。这种情况等待自己的是后悔莫及,因此具有这种倾向的大学生应及早避免,切不可执迷不悟。
(6)一定要去大都市工作。有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当今就业政策真好,只要我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那我们当然首选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美如花园、比较发达的大都市了,在那里会有比小地方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试想,大家全选择在上海工作。而我国拥有那么多省、自治区与直辖市,其他地方谁去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处处需要我们大学生去献身祖国,服务人民,每个地方均衡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迈进,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择业时不能一窝蜂地向一个方向涌,应当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同时也要考虑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
(7)择业果断就是少加思索,不要多虑。有些学生在择业中往往矛盾重重,优柔寡断,而另外一些同学为了避免这种矛盾的发生,认为要果断,就是要少加思零,不要多虑。不要顾虑太多是对的,然而欠思索并不等于果断,因此正确认识果敢从事与草率行事的本质区别,在择业中有积极的作用。纵观全局,客观分析与考虑,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实际目标,为顺利实现自己的择业目标而做出必要的思考与努力。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她是一个大三的女生。她说她很害怕见人,总感觉别人在背后议论她,而且还向她吐痰。这种情况从15岁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有7、8年了。最早是害怕看别人,现在连自己的亲人都害怕了,妈妈和两个哥哥在她面前晃一晃,她的心中就发慌,甚至恐怖。 我注意到在她简短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