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应有的就业意识

  必要的心理准备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树立一定的就业意识则能帮助毕业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就业挑战。

  1、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

  很多大学生在对学校或专业的选择上,因受这样那样因素的影响,并没有把自身情况与职业生涯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有的同学是为了获取最大的被录取可能,而选择了自己并不了解或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有的同学是受当时社会热点的影响而随波逐流,选择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有的同学是受家长、中学老师以及亲朋好友建议影响,以他人的尺度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有的同学则是因分数低或志愿没报好而被调剂录取的。因而,从总体上来讲,大学生对所选专业以及将来自己所适应的职业等问题可能处于盲目状态。等到即将毕业,尤其是面临择业问题时,往往感到手足无措,更难以适应就业制度的变革和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但专业的选择已成事实时,大学生应抓紧了解自己的专业,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树立专业思想。并主动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跟上社会发展变化的步伐,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毕业前,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本专业的用人信息,树立自我推销的求职意识,凭借自己的实力叩开职业大门。

  2、创业意识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在政府多项优惠政策的激励下,完全可以走自我创业的道路。这样可以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另辟溪径,不但为社会拓展了就业渠道,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据说,大学生创业在美国高达25%,在日本有10%,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呈上升势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有敢闯敢干的精神,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3、“转业”意识

  我们通过与毕业生座谈了解到,不少强调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更加难于找到用人单位,有的同学不能实现一次性就业,与其就业观念有很大关系。以专业对口为择业标准的这种画地为牢的观念,确实制约着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有关专家指出,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仅占其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终生学习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所接受。目前在发达国家,一个人全部在业期间平均更换4-5次工作岗位,从业期间的再学习已是非常普遍。“从一而终”、“一步到位”的就业观念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不利于个人发展。经过系统学习,基本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应具备转业意识,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避免“一棵树上吊死”。

  4、转换角色意识

文章来源于,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相关推荐:嫁给老外后发现他是“蛀虫”

  婚后燕儿渐渐发现,汤姆还有其他和“大多数中国男人”不一样的地方。他的“浪漫”渐渐变成了散漫,每天都睡到中午以后才起床,把上网玩计算机游戏当成正业,唯一能够让他出门的事就是上健身房洗三温暖和健身,晚上则沉溺在台北五光十色的夜店里。她希望他出门去找工作,好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