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 01/09/2022

心理学看胎教 爱的传递让孩子内心强大

  胎教方法有些侧重于促进大脑发育的,另一些更侧重情商发育。你是更多的考虑孩子的聪明呢?还是要一个好性格?一位母亲脱口而出,要“聪明”。至于性格嘛,停顿了一下说,当然也要性格好。

  这位母亲的反应,投射出了她内心的生存竞争。她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妈妈,心里最惦记的,是孩子是否聪明。不聪明,就可能意味着能力低于别人,就存在生存竞争危机。

  我理解这个生存焦虑。目前的应试教育机制,竞争性非常强烈,上学后的学习能力,以后考大学的竞争,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都关系重大,这太让妈妈们担心了。几乎所有的中国家长,从孩子出生就一路紧紧盯着,直到上大学。中国目前教育体系的背后,跟这个社会焦虑大有关系。

  智商多不成问题

  我发现一个现象,现在的孩子们普遍都很聪明。也就是说,新一辈们的智力水平,普遍要比上一代两代高。还有一个现象,城镇里的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灵活程度、人际开放度,也稍强于农村地区。

  这是为什么呢?简单推测,第一个可能是,能力偏强的农村人涌入了城市,他们的孩子遗传的智力水平也稍高,令城市孩子的平均智力水平提高了,导致农村的相对变低了;另一个可能是,城市生活的知识信息刺激量更多、更丰富,这给儿童大脑的刺激频率加大了,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升高了。后一点推测有一个辅证,近十年农村儿童的智力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可能与农村电视覆盖面基本完成有关,他们也得到了许多信息刺激的机会。

  这就说明,现代的城市孩子的智商发育,所必须的信息刺激量并不缺乏。或者说,他们长大后的智力水平完全足够满足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需特别人为的胎教刺激。

  另一个现象出现在心理咨询室里。我发现,几乎绝大部分前来求助的城市孩子,智力都没有问题!他们的问题多是心理情绪障碍或行为问题,几乎都与智力无关。例如不想上学的儿童,很少是因为智力问题,导致学习压力太大而厌学,大部分案例都是情绪情感压力引起。很多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不见得差呢,却被内部的不舒服折磨着,耗掉了他不少心理能量,难以应付学习压力时,便要逃离学校。

  所以,不论是胎教还是早教,我们的关注重点不能只盯着智力开发了。一个孩子的顺利成长,最关键还得看心理能量。他的心理能量能否持续推动他去学习、去人际交往,去承受学校压力呢?

  人可能天生有别,心理能量强弱有别。比如我们一看到某个孩子,就觉得他很有“感觉”,有一种能量强的感觉,日后可能会成大器。心理能量就是生命力,由爱获得补充,贯穿支持着每个人的一生。

  心理能量强的孩子,部分是与生俱来带来的;部分是怀胎时妈妈身心状态好,爱的传递做得好;还因为出生后得到细心照顾,能量耗得少,又有很多爱的补充,好能量充足。这样的孩子,培育过程一般都很顺利,身体健康和学习都无需父母担心太多,智力和性格也发展得很完善。有了这些内部动力能量,他可以面对今后一生的一切困难和障碍。

  我们怀疑,某些孩子出生后多哭闹、多病、胆小、退缩,显得能量不足,跟孕期妈妈的内部紧张很有关系。胎儿跟妈妈心灵相通,完全感受妈妈的紧张情绪,其心理能量被过度消耗。

  所以,胎教及出生后的早教,怎么保护好孩子的心理能量,应该成为一个新关注点。

  传递爱的胎教

  当一个孩子来到妈妈的肚子里时,尽管先天心理能量和父母基因遗传素质已经定了,可是爸爸妈妈还是有一些做法可努力,让孩子心理能量保存得最多,并补充得更多。能量觉察疗法创始人陈祥志的看法是:带觉察生活,平静你自己。

  觉察,就是意识与身体建立连接,对身体内部有觉知有感觉。高度的觉察力可以释放内部紧张,消减负面能量,避免胎儿承受过多,消耗掉太多心理能量。如果将觉察运用于各种胎教方法中,效果一定会更明显。

  只要带着觉察,你的每天生活都是在做胎教。很多妈妈们没有专门做什么胎教,却实际上做了很多。比如,心里平静的妈妈们经常抚摸肚皮,和孩子对话,在家聆听轻音乐放松自己,也在做各种家务,和丈夫出门散步,出去博物馆看画展,去超市到处看看好东西。你看,她至少已经做了抚摸胎教、语言胎教、运动胎教、音乐胎教,甚至艺术胎教都做了,还是不要钱的呢。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情感焦虑的孕妇。那些孕妇生活在紧张当中,比如还在埋怨意外怀孕;有些还担心着丈夫出轨;有些还在埋怨孩子来得不是时候,拖累她的事业;有些还在被财产纠葛纠缠着;有些孕妇还总在挣扎着,要不要打掉孩子;有些还心怀怨恨,以整惨自己来报复男人。她们是需要赶紧清理自己生活的女人。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关于成长的喜怒哀乐

(责任编辑:zxwq)文章来源于互联网相关推荐: 预警信号:你的心老了吗?生活中,当你努力去寻找一种快乐的人生时,有时候是不是感觉到无能为力?告诉你,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来看看你的“心”是否已经老了吧。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