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回答
呵呵~这种状况我以前有过~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和一个你最最亲近的人聊天说话,(最好是你的家人.除非你特别信任你的朋友)让他们开导你,当然在那种心情下谁的话也不能让你完全走出困境.记住所有人劝你都是帮助你爬出泥潭.而真正想不想走出泥潭的人是你自己~这个时候你也要自己奋力的向上爬.在加上亲人的帮助和拉扯.你会很快的摆脱这样的情绪.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一定要奋力向上爬向上爬.如果开导的好,在加上自己努力的话.我估计2.3天左右你的心情就应该恢复的差不多拉(其实疲劳的感觉只是你心理觉得疲劳了.你的身体其实根本没事.前镇子这样的感觉还很捆饶我呢.现在我想开了.别想那么,爱咋咋滴.天塌大伙死.走一步算一步.结果还真好了)你也试试我这个方法.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祝愿你早日走出困境~
回答者:秋水无香-发消息102|2008-03-1721:04
焦虑症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比男性要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约有4.1%到6.6%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得焦虑症。焦虑症的主要症状是,病人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这些担心和焦虑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虽然,这些担心、焦虑与正常的、由现实危机引起的担心、焦虑很相象。比如,他们会成天为家里的经济情况而担忧,即使他们的银行帐户上的存款远远超过了六位数;或者他们会成天为自己孩子的安全担心,生怕他在学校里出了什么事;更多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感到极度的焦虑。焦虑症的治疗方法生物医学研究者、认知行为研究者、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理论出发,为焦虑症提供了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精神分析治疗:因为精神分析学把焦虑症的起因归结为压抑的无意识冲突,所以,焦虑症的精神分析治疗,就是帮助患者领悟他们的内在心理冲突的根源。具体请见: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的不同,运用行为治疗的医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治疗焦虑症。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与某些确定的情境有关,那么,医生通过运用“情境分析”,一种行为治疗技术,来找出患者的焦虑症状是由情境中的哪些关键因素造成的。然后医生运用“系统脱敏”的技术,降低患者对这些特定因素的焦虑程度。如果患者的焦虑症状游离于任何特定情境也就是不与某种特定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那么医生就会运用“放松训练”来降低病人的总体紧张水平。另外,由于焦虑症患者经常表现出无助感,所以治疗者会帮助患者通过学习有用的技巧(比如,社交技术,直言技术),来提高患者面对各种情境的信心。由于焦虑症患者特有的认知方式-容易把模糊的刺激解释为威胁,容易过高估计消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知治疗常常被用来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但是抗焦虑药物有很多副作用,比如嗜睡、抑郁。长期服用甚至对某些内脏器官有损害。而且抗焦虑药物往往有成瘾性。抗焦虑药物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几乎可以肯定,症状会重新出现。当病人是通过服药来降低焦虑症状,他们就会(正确地)把自己症状的好转归结为药物的作用,而不是他们自己的改变。于是,当他们停止服药时,当然会觉得情境是不可控制的,于是会变得焦虑
回答者:二奶爸-发消息100|2008-03-1722:16
欲望与焦虑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欲望就一定有焦虑;同样有焦虑,背后就一定隐藏着欲望。正因为有想好好生活下去的欲望,所以才会有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如果没有了想活下去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因为有想成功的欲望,所以才会有对失败的焦虑和恐惧,如果没有了对成功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对失败的恐惧。因为有想得到尊重和好评的欲望,才会有对在人前表现不好的焦虑。如果没有了对尊重和好评的欲望,对在人前表现不好的焦虑也就没有了。只要有欲望就会有焦虑,欲望和焦虑永远都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客观现实。我们必须认清并接纳这一事实。如果想要消除焦虑就必须要消除欲望,而欲望是不可消除的,只要我们活着就会有欲望,那么该如何对待焦虑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不要想着先消除焦虑再实现欲望,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也是所有强迫症朋友正在做的。想想我们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吧,那时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消除焦虑上,我们拼命的和焦虑做斗争,斗来斗去把我们自己斗病了,把自己斗成强迫了。如果当时我们明白焦虑是不可消除的,那么也就不用斗争了,也就不会有强迫了。现在既然都强迫了那就更要通过斗争来治好病了啊!于是乎,我们的生活就变成了与强迫做斗争。斗争永远都是艰辛而痛苦的,我们失去了本来的生活,斗的自己精疲力竭。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明白焦虑是不可消除的,那么就应该放弃斗争,从而踏上康复的坦途。不幸的是,虽然我们的斗争毫无效果,但我们却坚信并不是斗争无效,而是我们的意志力不够强大。我们不知道人类再强大的意志力在强迫症面前都会被吞噬殆尽的。之所以会有强迫,只是因为我们当初的努力方向错了。方向错了,无论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当欲望和焦虑同时出现时,我们正确的方向应该是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而不是先消除焦虑再实现欲望。让我们通过实例来看看这个强迫症的形成过程吧。小李,高二学生。平时对自己要求十分苛刻,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那就是考上某所名牌大学。认为高中阶段应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上课的时候要求自己的精力完全高度集中,不能有半点走神。某天上课的时候突然听到教室里电风扇转动的吱吱声,使自己的注意力分散。认为这对听课十分不利,自己的注意力不应该被分散,而应该完全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于是,拼命的控制自己不要去关注电风扇的声音,拼命的想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老师讲课上。结果越控制越严重,以致于完全不能听课了。后来一次看书的时候,余光无意中看到了同位放在桌子上的笔,认为自己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所以拼命的控制自己的余光不要看同位的笔,但根本无法控制,越是控制就越是要看。最后没办法就让同位把笔收起来了。后来余光的问题一发而不可收,无论是看书还是与人交往,余光都控制不住的要关注其他东西,使自己非常痛苦。后来根本无法学习,也恐惧与人交往,高考失利。后来在家服用左洛复13个月,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但余光强迫的症状没有明显好转。现在我们来看看小李的强迫形成过程。首先焦虑和欲望同时产生,有想要考名牌大学的欲望,同时产生了怕考不上的焦虑。有想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听课的欲望,同时产生了对注意力被分散的焦虑。当焦虑产生后,他的努力方向就错了,他开始拼命的想要消除焦虑,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强迫。当他的注意力被电风扇的声音分散后,如果他不拼命的想去消除这种关注,而是继续听课,注意力被分散一点就分散一点吧,该听课还是听课,能听多少就算多少吧,也就是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那么他也就不会强迫了。后来,余光的产生也是如此。如果,那次他的余光注意到同位的笔的时候,他不去管它,不去想消除这种关注,而是继续看书,注意力被分散一点就分散一点吧,该看书还是看书,能看多少就看多少吧,也是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的话,那么他最终的余光强迫也不会形成了。可见,焦虑的产生本来是伴随着欲望极其正常的一件事情,正是因为我们把正常的当成是不正常的来对待,从而走错了方向,才一步一步的形成强迫症的。所以,强迫症的治疗关键是放弃这种不必要的斗争,认清焦虑是不可消除的本质,接纳焦虑这一客观事实,顺应焦虑的自然规律,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专家提供:回答者:东振明-心理医疗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341471.html?si=1
回答者:虚拟光驱-发消息100|2008-03-1722:28
这个并不是焦虑症,就是学习压力太大了,如果你把事情想得很严重,反而不容易让这种负面情绪消失,如果你看轻这些,凡事都乐观开朗一点,反而这种负面情绪容易消失。现在你首先要做的是平复自己的心情,不要着急,越着急越不容易恢复正常。其次,既然压力很大,不如休息两天,调整一下,然后再接再励,那样反而效率更高。我们身处在情绪波动的漩涡里自然会觉得很严重,但是事实情况远没有我们想得严重。放轻松一点,希望你越来越好。
回答者:爱国者mp3-发消息100|2008-03-1723:48
你好,你说你常常感到身体很紧张,这非常影响你的生活和学习,每天都觉得很累,常常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从你的这一描述来看,这样的情况缺失焦虑情绪比较明显了。如果打这样的情况对你的影响已经非常的大,那么就需要好好调节了。
回答者:752183-发消息104|2008-03-1814:04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病因1.遗传因素:有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通过易感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易感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2.病前性格特征:胆小怕事,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而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3.精神因素:挫折或不满等精神因素,多为诱发疾病的原因。4.生物学因素:焦虑反应的生理学基础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力普遍亢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释放。躯体变化的表现形式决定于病人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的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以烦躁,易怒,爱发脾气,紧张,莫名的担心,过分的机警,全身紧张,唉声叹气,突然惊慌,恐惧,坐立不安,精神紧张,心慌,心悸,呼吸困难,濒死感,窒息感,忽冷忽热,手脚冰凉或发热,大小便过频,喉头堵塞感等,患者深知这些行为不合理,不必要,自己却无法摆脱,因而感到焦虑恐惧和痛苦。参考资料:http://www.bh02.com/ylcs.asp
回答者:拳皇-发消息95|2008-03-1814:18
尽量放松,到外面走走,找个人聊聊天。不要一个人呆在一个没人的地方。
回答者:东方妩媚-发消息100|2008-03-1923:19
好想知道你的联系方式,因为你的问题跟我如此相似,虽然你说的不多。如果你还可以看到的话,下面是我的联系方式1204503226
回答者:alisaalisa-发消息26|2009-06-2614:05
好想知道你的联系方式,因为你的问题跟我如此相似,虽然你说的不多。
回答者:alisaalisa-发消息26|2009-06-2614:06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心理问题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