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对自己怜悯可以缓解抑郁症状

  根据学者调查德国成人样本的发现,人的自我怜悯或许可以抵抗抑郁的症状。

  这项研究由AnnettKrner带领的团队,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对生活在德国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人进行了调研。根据这项研究,一篇名为《自我怜悯可以缓冲抑郁症状》的文章,发表在十月份出版的PlosOne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一共有2404名参与者,年龄从18岁到91岁。调研被分为三个类别分别进行评估:没有抑郁症状分组,有广义抑郁症状分组,有轻微抑郁症状的分组。病人健康问卷(PDQ-9)是经常用来判定抑郁症状的量表,而自我怜悯量表(SCS)一般用于评估自我怜悯的程度。自我怜悯量表(SCS)又由三个积极方向子量表组成:善待自我量表,广泛人性量表和思想充实程度量表,用于评测积极的自我感知;另外还包含三个消极方向子量表:自我评判量表,自我隔离量表,和过度自我认同量表,用于衡量是否缺乏自我感知。从三个积极子量表中可以得出一个怜悯自我的指数,从三个消极子量表中可以得出一个冷漠自我的指数。由两个指数计算出最后的得分。

  这项研究的结果发现,有抑郁症状和没有抑郁症状的两个分组呈现出了明显的区别。在分组中,随着抑郁症状的加剧,缺乏自我怜悯和自我冷漠程度也会增加;对有轻微抑郁症状的分组,自我怜悯量表的混合总分只能体现出微弱的差别,但从善待自我量表和思想充实程度量表来看,没有抑郁症的分组和疑似有抑郁症的分组有很大区别。

  自我怜悯的哪些方面可以更好的预测抑郁症状呢?自我隔离量表是解释抑郁指数最好的变量,而自我评价量表和过分自我量表对抑郁指数的诠释程度最小;这个发现与之前学术论文中提过的自我隔离是导致抑郁的危险因素是一致的。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相见却不能相识?两大因素可导致脸盲症

   在遇到熟悉的人时,大家一般都会主动打招呼,这是礼貌的一种表现。但对于某些人来说,即使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也可能会在大街上擦身而过,因为这些人根本认不出来那个人就是自己的身边最亲密的人,在医学上可以称之为“脸盲症”。为何会出现脸盲症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