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到矛盾时,可从下面几方面来想想: (一)如果你能宽恕别人,你就能释放掉许多负面情绪。 (二)原谅别人,可以让你变得更健康和更强壮。 (三)想想看,对方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做。 (四)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样对待当时发生的事。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再去看待所发生的冲突时,生理上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不管是心跳速度还是血压都会变低,皱眉情形则会较少,而皮肤传导速率(skinconductance)也会跟着降低──这些都是交感神经系统作用的良好指标。 “原谅”让我们身心受益,那么,如果某些不愉快的回忆,至今仍能让你感到心跳加速、血液上涌、胃肠翻腾……现在就来试一试“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从新思考那些冲突,体谅对方的处境,真心地祝福对方。 然后,忘记那些烦恼,在你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
0 5
-
当下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幸福。 只有对当下拥有的东西感到知足你才会有幸福感,知足的指数越高幸福感就越高。 用尽全力换来的安全感,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属于你。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念头—— 等赚到100万、等买到房、等结婚,就会幸福? 可现实是,你越努力达成条件,内心越焦虑空虚。 因为你把幸福交给了随时可能消失的外物。 真正的稳定,从来不是“拥有得够多”。而首先是关键是内在的阳光丰盛丰盈。
-
接纳内在的黑暗:你对谁特别生气,往往藏着你不愿承认的自己 原创 媛媛子Flavia 猴猴心理与生活 2025年05月11日 06:16 意大利 1331人 在心理学家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阴影”(Shadow)。它并不是我们常理解的“坏东西”,而是我们人格中那些被否认、压抑、不被允许表现出来的一部分自己。它可以是愤怒、嫉妒、自私、脆弱,也可以是我们从未活出来的自信、野心和创造力。 这些东西没有消失,它们被我们推入了潜意识之中。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开始用一种很微妙但极具破坏性的方式,把这些压抑的自己“扔”到别人身上。这就是荣格所说的:“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我们称之为‘命运’。” 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我们日常的思想、行为和决策这些“有意识”的念头,只占5%,其余95%都是隐藏在水面下,不为我们所知的潜意识。阴影是潜意识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是“个体潜意识”中被自我否认、压抑、未整合的部分。 什么是“阴影整合”?阴影整合,指的是我们有意识地去看见、接纳、理解那些被我们压抑或否定的自己,从而让内心变得更完整、更自由。 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讨厌”“生气”“鄙视”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那些人身上,有我们拼命压抑的那部分自己。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有人总爱出风头,让你很反感;有人控制欲强,干涉你的一切,让你火冒三丈;有人懒散不上进,你只想躲得远远的;有人一哭就让你觉得“矫情”“玻璃心”;也许,你情绪反应的不是“他们”,而是自己心中那个从未被接纳的影子。问题的关键不是“那个人多糟糕”,而是问自己:👉「这个人让我想起我不想成为的那种人吗?」这句话揭示了心理学中的一种现象:投射。 我们总是会把自己不愿意面对的性格特质、冲动、欲望,从潜意识里投射到别人身上。当对方表现出那种我们最排斥的样子时,就会激起我们强烈的情绪反应。
-
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何时,你都要坚信,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唯有自己。 与其逢人就倒苦水,不如把那些委屈和不甘,都变成往前冲的动力。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反向形成。 理解它,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让我们变得强大。 什么是“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最早是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来的。 大意是:当一种态度或者行为不被社会、他人所接受时,为了避免被别人看出自己真实的欲望和与此相关的焦虑,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为了方便理解,我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比如:有一些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害怕被拒绝,所以就先拒绝别人。 一个人明明讨厌自己的领导,但是却表现出特别喜欢领导的样子,对领导表现出过度的热情。 有一部分人拖延,本质上是因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害怕失败,就不去做事,用不做来掩饰害怕失败的情绪。 在上学的时候,明明喜欢一个同学,但表现形式常常是“欺负”对方。 一个人的谎言被拆穿,他很心虚,他就用发脾气来掩饰。 反向形成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明明他的意愿是朝东的,但行为是朝西的。通过倔强来掩盖自我的脆弱。通过反向的行为打压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
-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疏远,有些关系的变淡,是从“不回应”开始的。朋友不联系你,是因为你总不回复;恋人对你失望,是因为你习惯冷处理;同事不信任你,是因为你经常玩消失。好的关系,都是“有来有回”的。你认真对待别人,别人才会认真对待你。所以,别让“不回应”毁掉你的关系。哪怕再忙,哪怕再累,哪怕真的不想继续这段关系了,也请给个明确的答案。沉默不是体面,而是最伤人的冷漠。
-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失落。或许是你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或许是你的梦想暂时破灭,又或许是一段感情的终结……但你知道吗?心理学上有一个神奇的词叫“代偿机制”,它能帮助我们在逆境中找到新的希望和力量。 什么是代偿机制? 代偿机制(Compensation)是指个体在面对某种缺陷或不足时,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和发展来弥补这种缺陷,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机制。简而言之,就是当你在一个方面受挫时,你会在另一个方面加倍努力,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感的本能,当他们在某个领域遇到挫折时,会通过在其他领域的成功来弥补这种失落感。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还能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
配得感越低的人,越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最好的,不值得被爱,更不会有人在意自己;而配得感高的人,则认为自己配得上更好的,配得上当下拥有的爱。当你不敢要,不想欠人情,这背后恰好反映了一个人“配得感低”。大大方方接受这样的好与爱,因为你有能力带给对方更多。成为一个“配得感高”的人,钱和爱才会流向你。
-
人类世界是身体"脑"与"心"两部分的具象衍生, 一种肉眼可见的,有形有为有限有别。。具象物质界,属人道,可外证 一种心眼所体悟出,无形无为无限无别。。具象宗教界,属天道,唯内证等。 仔细观察、当下眼所看到的与人有关的一切科技、医疗、商业、战争、书籍、生活用品、软件AI。。等等, 皆是大脑的不断思考,站在前一个成果之上,步步优化、被脑深入衍生创造出来的,这是可被直观被证明可以看到的。 另一种是不可直观被证明的观看的,只可经历体悟后,自己知道从而告诉别人,这部分只能描述形容或以心的形式表示,这就是“心”。
-
我们如何提高能量呢?通俗点说就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增加正能量,节流就是转化负能量。
-
有研究表明,至少有95%的疾病与情绪有关,所以有情绪一定不要压抑自己,有各种解决办法的,时间、空间、角色,找到、运用恰当适合适宜的方式,认知调整提升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