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蚤效应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用于描述个体因为早期的限制性体验而在未来设定了自我能力的错误下限。在心理学领域,这种现象可能解释了为何人们在摆脱了物理或心理上的限制之后,仍然按照先前学到的界限行事,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潜力。 1 心理机制 跳蚤效应反映了一种学习行为,即条件限制下的经典和操作性条件作用。跳蚤如果被限制在一个封闭空间,会在碰撞到盖子后学会只跳跃到一个较低的高度。即使移除了限制,它们还是会保持这样的跳跃高度,因为它们已经学习了这样的界限。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归结于几种原因: 1 认知失调 个体倾向于保持其信念和行为的一致性。当早期信念形成了“我做不到更好”,即便条件改变,这一信念亦会导致个体在无形的心理界线内运作。 2 自我效能的低估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当个体认为自己缺乏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时,即使他们实际上有能力,也会避免挑战或在面对困难时轻易放弃。 3 固着效应 习惯于现状,对新的可能性产生心理抗拒,哪怕旧有的约束已不复存在。
0 6
-
认知重构,简单来说就是改变我们对事件的看法,从而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它就像是一副眼镜,帮助我们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产生负面情绪时,认知重构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积极、更理性的解释。
-
当你深陷原生家庭的创伤无法自拔,在亲密关系中重复体验孩童时得不到的爱;当你的性格模式中,有一个缺口,无法被伴侣满足,也无法自我满足时,就会在生活中流着泪看见自己的“残缺”;当你遇人不淑而不自知,没有成熟的经营亲密关系的智慧时,遇见了好伴侣,潜意识深处还是会把他推开,内在的不配得感会成为你关系里的破坏者。 所以,守得住婚姻的人,都是愿意“向内修”的人。修自己亲密关系中暴露的原生家庭创伤,修自己性格模式的“缺口”,修自己跟伴侣相处时,还不足够的智慧。“亲密关系是我这辈子躲不掉、缘分最深的一门功课。
-
“伤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痛苦”却是可以选择的。 我们在情感上对伤痛的反抗越强烈,由烦扰、自责和内疚所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强烈。很多时候,伤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于伤痛的过度反应。 实际上,人们常常遭受到两支箭的攻击:第一支箭是伤痛。第二只箭是对伤痛产生的抗拒。 比如,工作失败了,这是伤痛,是第一支箭,这支箭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并不大,但是,如果我们对此耿耿于怀,这就是射向我们的第二支箭。又比如,被女朋友甩掉了,这是伤痛,是第一支箭,但因为被甩掉而心生怨恨,甚至怨恨所有女性,认为女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则是射向我们的第二只箭。第一支箭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自己射向自己的第二支箭。 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部分痛苦,都是第二支箭带来的,也就是抗拒“伤痛”的结果。如果着手“接纳”这些伤痛,顺其自然,伤痛就会减轻。因为伤痛在接纳时变轻,在抗拒中变重。同时,我们会发现伤痛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伤痛产生的怨恨,然后不断提升处理伤痛的能力,转化的能力等等。
-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段珍贵的回忆,它像是一幅幅画卷,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轨迹。然而,在这些美好的记忆中,有些人却藏有一抹无法抹去的阴影——情感缺失。这究竟是如何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继而造就了今天的呢? 情感缺失,简单来说,就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孩子未能获得充分的情感支持与关爱。这种缺失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情感忽视:父母或其他照顾者未能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关注和慰藉。 2. 情感冷漠: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不敏感,甚至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3. 过度严格: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缺乏理解和支持。 4. 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或频繁搬家、换学校等,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情感缺失的具体影响 1. 自尊心受损:情感缺失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自尊心较低,难以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 情绪失调:长期的情感缺失可能导致孩子在成年后出现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3. 人际关系困难:情感缺失的孩子在成年后可能难以建立和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表现为社交回避或依赖性过强。 4. 应对机制失效:情感缺失的孩子可能在面对压力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导致情绪问题加剧。
-
列举几个如何应对内卷效应: 1. 重新定义成功:成功并不只有物质上的收获,心理健康、家庭幸福、个人成长同样是重要的指标。 2.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投入。 3. 自我认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既有资源的稀缺性,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 4. 团队合作:提倡合作而非竞争,共建和谐的团队氛围。
-
如果你带着足够的觉知,与人相遇,你就有返照的能力。你给予别人的同时,你一直在给予自己。在那个自我觉知的情况下,你是别人的镜子,事实上,任何人也都是你的镜子。如果你有觉知,任何与你相遇的人都是一种镜子,你从那里面一定能够望见某种开启,神的开启。如果你有觉知,你就能获得两种信息的反馈:客体实相给予的信息;还有你自己在那面镜子里的虚像的神启信息。而且你还会发现,你得到总是多与你给人的,所以有了那么觉知与对启示的摄取,你的感恩之心是自然的显现。你无法遇到感恩,所以你就必须得来计算。你要计算你爱了多少,恨了多少;得了多少,少了多少……头脑必须看到实物及其数量,否则它会不安。烦恼不是人遇到的,恰是人创造的。每个到你面前的人都是一面镜子,你在看到镜子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镜中的你自己。常常是当一面特别的镜子来到人家的面前时,他们只在看镜子而不知在看镜子中的自己。
-
认知偏差告诉我们:很多你以为的现实,有些是“失真”的。这就是我们对外界祛魅的过程,当你真正拥有屏蔽力,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无法轻易摧毁你。
-
与自己和解,意味着原谅自己的过去。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我们能做是不再让那些遗憾和错误定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成长和改变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不被过去所束缚,而是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与自己和解,意味着活在当下。我们常常被过去的回忆或者对未来的担忧所困扰,而忽视了现在。现在是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时刻,是我们能够真正生活的时刻。当我们专注于当下,我们就能更好地体验生活。 与自己和解,意味着自我同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往往对自己太过苛刻。我们批评自己,责怪自己没有做得更好。但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自我同情意味着自我成长。我们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学会了尊重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
一个人若长期持有非理性的认知模式,且不懂得改变,那么他就会长期困于负面的情绪循环中,潜在的暴力因子也很可能会被激发出来。 “一个人爱不爱你,不是看他心情好时对你有多好。而是看他心情不好时对你有多差。” 情绪的最低谷,才最能暴露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烦躁易怒,不分场合发火,打砸东西,伤人伤己…… 这些行为将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 上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 不要和一个深藏情绪危机的人谈恋爱,更遑论结婚。
-
在情感的征途上,有些女性的旅程似乎注定充满了波折。她们的爱情之路曲折多变,常常遭受挫折,甚至难以维持稳定的感情关系。 这些女性或许在职场上意气风发,在朋友圈中备受宠爱,但在爱情的世界里,却始终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从心理学的专业视角来看,情感经历中的挫折与性格确有密切的关系。 情感依赖和不安全感是情路坎坷女性常见的性格特征之一。依恋理论中指出,早年与父母或其他重要抚养者的依恋关系,会深刻影响一个人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模式。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长大后可能会在爱情中表现出过度依赖或极度不安全感。 过度依赖:这类女性往往会把全部的生活重心放在伴侣身上,导致缺乏自我价值感和独立性。一旦伴侣表现出冷淡或离开的迹象,她们便会感到极度焦虑和失落。极度不安全感:不安全感则表现为对伴侣的不断怀疑和猜忌,担心被抛弃或背叛。这种不安全感不仅会破坏双方的信任感,还可能导致关系中的频繁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