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家庭 的#魔咒,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治愈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这几乎已经成为现在关于“原生家庭”很具代表性的一句话。那么,面对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我们该如何面对、自我治愈? 首先,正确认识“原生家庭的痛”。父母成长的年代基本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加上祖辈对他们的教育已成型,所以会自然地将他们所认为的“对”体现在对我们的教育上。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但当时的环境不仅不容他们反抗,甚至大多数连意识到这一点的机会都没有,到我们这却不一样的反应,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比我们更委屈。 其次,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追寻的是什么。已经明确知道自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是否清晰,并且有能力、有勇气去为自己努力一把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走出来。在没有能力时,该怎样储蓄能量等待能够走出去的那一刻;在没有勇气走出去时,想想自己是否愿意这一生都是受害者,畅想走出原生家庭的自己…… 最后,清晰自我意识,敢于与原生家庭的魔咒对抗。原生家庭的影响、伤痛不会完全消失,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如果不能处理好,还会传递给下一代(心理学叫做无意识的认同和重复)。尝试用第三视角来看处于原生家庭时期的自己,并给予温暖、接纳、支持,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不是用悲观的心态、受害者的心态惩罚自己。 别人的爱是我们的安慰,自己的爱是我们的力量。要相信我们对自己的爱的力量很大,可以带我们走出原生家庭的魔咒,迎接新的自己。
0 0
-
#原生家庭 的#魔咒,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治愈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这几乎已经成为现在关于“原生家庭”很具代表性的一句话。那么,面对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我们该如何面对、自我治愈? 首先,正确认识“原生家庭的痛”。父母成长的年代基本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加上祖辈对他们的教育已成型,所以会自然地将他们所认为的“对”体现在对我们的教育上。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但当时的环境不仅不容他们反抗,甚至大多数连意识到这一点的机会都没有,到我们这却不一样的反应,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比我们更委屈。 其次,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追寻的是什么。已经明确知道自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是否清晰,并且有能力、有勇气去为自己努力一把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走出来。在没有能力时,该怎样储蓄能量等待能够走出去的那一刻;在没有勇气走出去时,想想自己是否愿意这一生都是受害者,畅想走出原生家庭的自己…… 最后,清晰自我意识,敢于与原生家庭的魔咒对抗。原生家庭的影响、伤痛不会完全消失,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如果不能处理好,还会传递给下一代(心理学叫做无意识的认同和重复)。尝试用第三视角来看处于原生家庭时期的自己,并给予温暖、接纳、支持,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不是用悲观的心态、受害者的心态惩罚自己。 别人的爱是我们的安慰,自己的爱是我们的力量。要相信我们对自己的爱的力量很大,可以带我们走出原生家庭的魔咒,迎接新的自己。
-
对当下做加法,对别人的期待做减法。
-
生命是有力量的
-
一个人没有安全感的根源是什么: 家本来是创造安全感的地方,却成为一个人最没有安全感的地方。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家除了提供基本的物质需要,最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安全感。父母需要尽量给孩子一个有安全感的家。这样,他才有能力去外界探索更多可能。否则,他的一生,就会一直在不安全感里沉沦,不停地精神出走,内心动荡不安,不断地找家的感觉。 没有安全感的人一生都在找家: 父母没有安全感的后果,是充满生命力的孩童,会慢慢走进被他们预设好的,逼仄的人生轨道。这个内化多年的潜意识里的恐惧,逼使他们放弃自己和孩子人生的无限可能,只为满足最基本的心理需要。 安全感是自我创造并认可自己的身份: 如果安全感根源于家庭、文化和大环境,那成年后,我们还有可能走出这样潜意识的重复和不安全感吗?当然可能,因为“心理意义上的家,不完全等同于家人和伴侣。” “只有我才能定义自己。我要做我生来就该成为的人。”皇后乐队传奇主唱弗莱迪是这么说的,并用她自己的人生向我们证实。而当一个人有了真正的家时,他不管被如何评价,遇到什么挫折,都有力量去对抗。甚至,毫不理会。 我们都需要一个容器般的家: 精神分析大师比昂,曾把母亲对孩子的功能比作一个”容器”。孩子需要从母亲那里得到”容器”般的安全感,不管他的冲动或破坏性如何,母亲依然能够完整无损地呆在那里。“容器”还能吸收和处理那些对婴儿有损害的、威胁的感觉,转化婴儿体验到的不快乐和冲击感。最重要的是,母亲要将孩子内心的东西装起来,保护好,使之非常安全。这个内心的东西,就是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世界的信任和爱。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便完成了一个人心理结构的塑形。最终,一个孩子,就会生长成有安全感的人。 所以制造安全感,我们都需要一个容器。 人可以为自己制造安全感: “家”对人的意义是:因为我爱你,所以优秀一点都不重要。这种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制造安全感的本源。 当我们的自我成长到足够成熟、自我价值感足够强大,便会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容器”。然后在其他社会关系中,寻找一个尽量好的固定客体去发展,在新的、充满爱的关系中,重新滋养自己。只要愿意, 人永远都有成长的可能性。其实不管是创造自己的身份认同,还是寻找固定客体“容器”的生命旅程,都是漫长的,煎熬的,但却也是幸福的,有意义的。 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说:人一生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所以,我们这一生通过各种办法,找到自己
-
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家除了提供基本的物质需要,最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安全感。 父母需要尽量给孩子一个有安全感的家。这样,他才有能力去外界探索更多可能。 否则,他的一生,就会一直在不安全感里沉沦,不停地精神出走,内心动荡不安,不断地找「家」的感觉。 心理意义上的家,不完全等同于家人和伴侣。
-
长大后才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真相:100 分的日子是少见的,60、40、80 分的日子却比比皆是。人生曲线可能高歌猛进,可能凭空跌落,也可能不上不下、普普通通。 #接纳自己#悦纳自己
-
把夜晚视为白天的归宿,把清晨视为万物的生长
-
“微笑抑郁”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的孤独与无助。 “抑郁”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只是生了一场病,它在提醒着我们:要记得关爱自己。
-
正确看待心理问题,注重心理健康,关爱自己。 遇到一些事会难过、低沉、压抑……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情绪是流动的,接纳当下的自己、感受当下的自己——如果不能自我缓解可以跟身边的人倾述,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不要让情绪积压,否则会在某一天爆发~ 心理疾病需由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再加上心理咨询的辅助会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
要相信,在痛苦面前,你从来都不是孤单一人——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