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涛心理专家简介,心理咨询服务费用多少,效果怎么样-给力心理

李风涛心理专家,李风涛心理咨询费用,李风涛心理咨询效果怎么样
公益榜第二十 个案数第十八 服务人数第九

李风涛

在线
ID:11067 52岁 陕西.西安
259
咨询时价
签名 专业、专职、负责、保密、保效果,尽心尽力疗愈创伤、修复婚姻、去除心魔。
25长程个案
34%续单率
1.9性价比
1076服务人数
259咨询时价
5费率/分钟
1648咨询时
2097公益心
2.32个案率
107.2W 积分
5原创文章
3339粉丝

服务范围

情感痛苦 创伤疗愈 青少年厌学 焦虑抑郁症

服务评价

9.96分
好评(765) 中评(0) 差评(0)
10分 首单
2025-06-03 06:01
¥200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第26续单
2025-04-28 22:37
¥200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第11续单
2025-03-19 14:37
¥300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第10续单
2025-03-12 12:30
¥300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第9续单
2025-03-05 16:52
¥300
未填写评价内容
查看更多

专家详情

李风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儿童问题治疗师。擅长焦虑、抑郁、强迫神经症性问题;婚姻情感;青少年厌学抑郁;自卑自卑、创伤.婚姻情感指导:婚姻中的冲突、离婚、第三者、失恋,单恋,三角恋,同性恋。青少年问题:孩子厌学不上学、考虑焦虑、青少年抑郁自残、亲子关系的协调。自卑、创伤、安全感不足、很难和人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工作问题:不知如何工作、不喜欢工作、压力大、失业、因压力引起的焦虑抑郁。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性心理问题:乱伦、恋物癖、异装癖。打通财富能量:很渴望金钱,但是经常背道而驰;每天很辛苦,但是还是赚不到钱;大起大落,金钱来来去去。先后接受精神分析培训、意向对话培训、叙事疗法、现实疗法与森田疗法、绘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培训。经过11年的心理咨询,成功接收案例3000多例,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掌握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尤其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方面有系统、成熟、独到的经验,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困扰,恢复正常的生活;在青少年厌学、婚姻情感和恋爱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工作经验。个人一直在接受个人体验咨询和资深督导老师的案例督导。我的工作方式是用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国学、天赋能量的整合式咨询,对于简单的问题会用焦点短程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解决你的情绪和症状。对于创伤、个人成长等会用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解决潜意识深层次的问题。咨询须知:如果您能够看到下面的话,一定是很用心也愿意改变,想让自己生活的更如意更舒心。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聊天,也不是你遇到问题,咨询师给你答案教你怎么做。心理咨询是用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学技术帮你找到源头,然后解释修通的过程。心理咨询的费用和时间的设置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心理咨询的治疗和效果相当于中医,有时候效果立竿见影,有时候终生受益。1.抑郁焦虑强迫的症状是相互交错,别人很难理解自己,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失去信心和毅力,抑郁焦虑强迫最核心的问题是指向权威、愤怒不能表达、攻击不出来,然后自己攻击自己让自己受伤的过程。问题的形成很多与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有关,很多人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一直是一个假自体,咨询的过程就是咨询师给求助者补课,去补他小时候没有的抱持尊重理解。2.婚姻恋爱问题:婚姻恋爱就是一种关系,我们任何人在生活中都逃脱不了关系,两个人的关系是一个双人舞,需要你退我进。爱情,其实是两个人在情感上联结起来,产生了关系,在这段关系里,我们因为被另一半爱着,情感上的需求是满足的,产生了安全感和满足感。所有的分手、离婚,都是因为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好的感情,需要的是两个人维系好彼此情感的联结。联结在,感情就在,联结消失,就需要掌握重建的方法,修复彼此的感情。3.青少年不上学、焦虑、抑郁的问题。有人说孩子的问题一定是家庭的问题,这句话是有些片面,但是孩子出现问题,与整个家庭一定有关系。青少年的问题,一般都是父母先咨询,通过咨询,咨询师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看到整个家庭系统问题,父母认识到家庭问题后,父母改变的同时孩子也会跟着改变。父母咨询后,咨询师会和孩子工作几次后再和父母工作,所以孩子出现问题一定不是只是和孩子咨询,父母和孩子需要同时咨询才有效果。4.童年创伤、不能和人建立信任引起的人际关系问题,亲密关系问题,缺乏安全感的问题:关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关系中遇到问题,通过咨询,咨询师给予无条件的接纳理解包容,求助者和咨询师建立好治疗的关系就可以帮到你。在治疗关系中会重复早年的依恋关系,在治疗关系中让你感到的不舒服和挫折感,对求助者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不能能在父母那里得到百分之百的全部满足。在治疗关系中重现早年的关系,才是对创伤问题的修复。5.乱伦、恋物、异装的问题大部分是性心理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他的心理固着在共生阶段,停留在部分客体的愉悦感上,部分客体取代全客体关系,如果有过太强烈的满足,后来又遇到挫折不满足,就固着在共生阶段了,成年后就用恋物获得心理满足。这只是一个问题,只要内心愿意改变,不放弃自己,通过咨询是可以重获正常生活。6.打开财富通道:有的人并没有深厚的家底,却觉得他从来不缺钱。有的人劳碌一生,却得不到匹配的财富,成了“穷忙族”。难道真的是有的人注定命里带钱,而有的人注定漏财吗?通过咨询让你看到自己和金钱的关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专栏文章

查看更多
微博 更多
  • 李风涛
    李风涛咨询师
    2天前
    关注

    “幽默感”绝对是一种本事,是装不出来的,它是一种调节能力,能化解尴尬,能让人宽厚地看待问题,用一种比较积极的、愉悦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 夫妻一方烧焦了饭菜,另一方不是指责,而是开玩笑:“看来我们今天要享受地中海风味烧烤了”; 或者在紧张会议上技术设备故障,演讲者从容说道:“看来它也想休息一下,没关系,我的声音自带扩音效果”。 真正的幽默不是尖刻的讽刺,而是包含着智慧和宽容的人生态度。

    0 0
  • 李风涛
    李风涛咨询师
    4天前
    关注

    在任何关系中, 都是需要边界感的。 伴侣之间的“情绪边界”, 也是个非常考验彼此成熟度的问题。 要放下“拯救者情结”, 做好课题分离, 将自己的问题和他人的问题分开。 他人能够提供支持, 但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真正负责。 拥有了这样的信念, 才能避免过度卷入。 只有不卷入, 对他人的情绪涵容能力才会增加, 进而做到行动和态度上平和与接纳。 这样的在场, 本身就已是最大的情感支持。 同时,要提升共情能力。 自己成为内在稳定的人, 就是对伴侣最好的示范和疗愈。 好的伴侣胜过心理医生。 有时候,作为「情绪给出方」。 要觉察自己的依赖和不安全感, 同时提升自己的耐受能力。 提升自己的自洽能力, 让内核更加稳定和强大。 努力多去做胜任和喜欢的事, 寻求自恋的满足。 每个人都有很多擅长的事, 只要用心去发掘并用心投入。 好的感受就会越来越多, 那些负面的感受就少了存在的空间了。 每一段高质量的关系, 都依赖于更成熟的人格和更完整的自己。 当我们不再依靠对方的安慰度过痛苦, 能够全身心地捕获幸福。 我们就已经为自己, 提供了最宝贵的情绪价值。

    0 0
  • 李风涛
    李风涛咨询师
    7天前
    关注

    我们常把某些情绪标记为“负面”而试图消除它们,但这往往适得其反。尝试: 允许所有情绪的存在,不评判好坏 探索情绪背后的信息和需要 学习情绪的调节而非压抑 情绪没有好坏,它们都是内在的信使。愤怒可能指向被侵犯的边界,悲伤可能指向重要的失去,恐惧可能指向真正的需求。

    0 0
  • 李风涛
    李风涛咨询师
    7天前
    关注

    自我觉察是情绪智慧和心理成熟的基石。当我们能够客观观察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时,我们就从被它们控制转变为能够管理它们。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单纯的觉察行为就能改变大脑的活动模式。当我们命名自己的情绪时,大脑中情绪中心的活跃度就会下降,而理性思考区域的活跃度上升。

    0 0
  • 李风涛
    李风涛咨询师
    8天前
    关注

    习惯受苦的根源——强迫性重复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1902年发表了一篇和精神分析理论有关的论文,其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强迫性重复”。指的是一个人会不受控制的重复一些曾经的创伤体验。 童年吃过很多苦,长大后很有可能会下意识的制造出一些同样的场景,让自己受到和小时候一样虐待。这就是所谓的“强迫性重复”。 比如,曾经被当众羞辱过的孩子,在他长大成人后,会下意识的创造一些类似于曾经被羞辱的场景,然后等待再次被羞辱; 曾经因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无法获得关怀照顾的人,在长大成人后很可能和一个同样忙碌的男人在一起过日子,再次体验那种无人照顾,无人关怀的感觉; 小时候玩具总是被他人抢夺,长大以后也希望有人能与自己争抢某些利益,这些都属于强迫性重复心理倾向。 神经心理学家认为,自虐者的每一次强迫性重复,都是希望修复自己的内心损伤。 这些曾经熟悉场景一次次重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痴迷。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强迫性重复行为与心理的出现同样具有生物适应性,可能是自虐心理倾向在试图弥补某些童年阶段、原生家庭阶段的心理创伤。

    0 0
  • 李风涛
    李风涛咨询师
    9天前
    关注

    人和人之间产生亲密关系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需要和被需要。 比如当你喜欢一个人,你是需要你的喜欢被回应,你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充满期待,如果他对你有所回应,你们之间的关系会升温;反之,如果你不是他所需要的,这段关系便会终止。 任何亲密关系,都离不开需要和被需要的循环。 如果你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而这个人可以随时随地让你找到,那么你就会跟他产生亲密。 如果你是一个比较孤僻的人,而这个人可以了解你内心的想法,他懂你的世界,那么你就会跟他产生亲密。 一个人往往能表达的需求越多,越容易和其他人产生亲密关系。

    0 0
  • 李风涛
    李风涛咨询师
    9天前
    关注

    很多人的内心冲突是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做不到是没有真正的领悟和修通,一个人发生改变是需要有新的领悟、具备新的能力,战胜旧的自体。

    0 0
  • 李风涛
    李风涛咨询师
    13天前
    关注

    心理咨询的作用: 治疗师在跟来访者打交道的过程中,分裂出一部分的自我去体察或共情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就有可能更好地被来访者当成其自体客体的一部分,帮助他完成某些重要的自我功能。 治疗师作为来访者的自体客体,跟来访者充分共情。治疗师被来访者租借了自我功能,这部分租借的自我功能代替来访者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可能成为来访者人格的一部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持续地陪伴他。

    0 1
    11870
  • 李风涛
    李风涛咨询师
    13天前
    关注

    假如一个人一直保留着对关系的深层恐惧,就会在成年后的各种关系中投射出来,尤其是亲密关系。 同时,这种恐惧实际上是很难被言说的,因为它大都处在我们的潜意识层面,而意识并不知情。 生活中很常见这种错位的沟通模式。两人发生矛盾,一方指责或者生闷气,另一方认为你就是小题大作; 然后一方更生气变本加厉,另一方表示“你爱咋咋地吧”,转身抽离。 循环往复,根本上的信任和安全感问题,依旧孤零零在原地,悬而未决。

    0 0
  • 李风涛
    李风涛咨询师
    13天前
    关注

    慢下来,可以解决很多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并非无法解决,难就难在个体总想寻找灵丹妙药,快速疗愈!而且好多个体往往不具备“自我”觉察能力!所有的方法尝试一遍,往往会得出一个结论:没效果或不是我想要的理想效果。 任何一个对症治疗的方法,只要你持续去做,症状一定会“相对”消失,为何用相对呢?因为它从来没有离开过你,只是你不再像以前一样关注它罢了。 类似个体的思维共性往往是:敏感的,多疑的,对抗的。不容易相信外界,大脑会自动捕捉到外界的敏感信号,从而引起个体的厌恶感,排斥感!从而增加治疗的难度! 类似个体的父母共性往往是:偏激的,固执的,控制的,敏感的,猜疑的。 两种灵魂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从而产生火,让患者更加的焦虑不安。 心理问题真的不是用方法可以解决的,需要慢下来,慢就是快。

    0 0

顶部
私聊 语音呼叫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