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章

有效的心理咨询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015-02-09
1065 0

心理咨询在中国起步比较晚,真正引起国家和民众关注的时日或者不会超过十年。可就是这短短的十年,中国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足以让大家眼花缭乱的大师、学说和疗法。这些大师、学说和疗法几乎无一例外的传递出一个信息——高效!

如此众多的大师、学说和疗法似乎注定了中国心理咨询市场的如火如荼。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作为身临其境的业者,我清晰的感觉到如今的心理咨询市场远不如五六年前《心理访谈》热播的岁月。那个时候的市场也显得非常的扭曲,却是咨询师赚钱的黄金岁月。三个月培训出来的咨询师只需要通过一个国家考试就可以月入上万。心理咨询师证书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法袍,似乎披着这件法袍的人都经历过圣主的灌顶成为拯救世界的天使。于是,给天使一点点钱就可以得到心灵的救赎,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那么,今天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客观的现实的,今天找到我的咨客多数经历过几任咨询师的咨询;而那些间或表现出求助意向却并不愿意建立咨询关系的朋友往往表现出对心理咨询需要和质疑的纠结。或者说,今天已经不是咨询师赚钱的黄金时代,却是心理咨询理性发展的真正开始。

今天的咨客已经不在把咨询师当成圣主的使者和心灵救赎的拯救者,他们开始把咨询当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消费;今天仍然在这条路上前行的咨询师也逐渐褪下了那件拯救者的法袍,开始尝试着理解阻抗背后的无力。

对,就是这种无力!大约心理咨询是否能够有效,真正的转机就在于此了。

这种无力既是咨客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的挑战,也是咨询师工作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挫败”。到这里,可以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性结论:

1、大道理谁都会讲,咨询师不过是比我们更善于分析一点;心理咨询压根儿就没什么用!

2、要改变一个人太难了,特别是对成长动力不足的人!

到这里,似乎已经足以证明心理咨询的无用了。我们还需要继续么?

据说,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话说全国上下每天都有不少于一家咨询室开张,也有不少于一家咨询室关门。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按照咨询业相对发达地区的比例,中国现有的心理咨询师就算是每人开一家工作室也远远不能满足十三亿国民的需要。那又是什么让中国的心理咨询在还没没有站直身躯的时刻已然轰然倒塌呢?

说到底,就是因为这两个字——“无力”!

中国咨询师还没有真正面对心理咨询过程中必然经历的“无力”的这个过程。

一个咨客如果有足够的成长动力,他还需要找心理咨询师么?这个年月,公益的和收费的心理学讲座、工作坊、成长营多了去了,他们大可以借助这些机会完成从顿悟到飞升。何况这年月,心理学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的公共课,稍微有一点点的文化的人大可通过看几本励志文学或者名人名言顿悟成佛。

同样的道理,凭借心理学那点东西就可以轻易的改变一个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大约早就被塞进灶膛焚而成灰并且万劫不复了。完全忽略人格的稳定性和症状的顽固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心理咨询的幼稚化理解和别有用心的神化。

大约是因为我的祖上和父亲是医生,所以我姑且借用一个医学治疗上的比喻来澄清我的观点。

一个病人去到医院,大抵要经历症状询问、病理检测、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体能恢复几个阶段。在症状询问阶段通常最能体现医生的经验和学识,在病理检测阶段最能显示设备的优越、在药物或者手术治疗阶段通常足够展示治疗者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然后呢?

我想没有一个病人会在体验了医生的经验和学识之后,立马向医生要治疗的效果;因为这会儿治疗还没有真正开始,这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咱们的心理咨询呢?

我想也不会有一个病人会在做完病理检测之后,立马向医生要身体的康复;因为这会儿还仅仅在确诊症状的真正病灶,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咱们的心理咨询呢?

其实,我也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刚下手术台的病人立马变得活蹦乱跳,跟没事儿人儿似地。不是因为麻药没醒,而是拉开的伤口还需要调养,甚至需要住院治疗防止伤口感染。有经验的医生都知道,完成手术治疗之后恰好是病人身体最虚弱的时候。可是,我们的心理咨询呢?

我们的心理咨询往往因为咨询师的自以为是和咨客对咨询师的过高期待,完全放弃了治疗的最关键环节——康复治疗和体能恢复。

我们的咨询师往往在拉完一刀之后,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咨客。我的工作已经完了,剩下的就是自己搞定自己了;你搞不定自己,那就是你的成长动力不足、你的意志力不够强。他的成长动力足够了、他的意志力也足够强了,他还会有过不去的坎么?在医院,这一部分工作还有护士监护、医生巡访;怎么一到心理咨询,咨客就成了推下手术台就自生自灭了呢?

当然,这也不尽然是咨询师的问题,中国人那副自立自强的架势和“求人不如求己”的猜忌也多少有些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生死攸关的医院尚且可以看到从医患纠纷到舍命不舍财的闹剧,更何况你我这等无关生死的心理咨询呢?

那么,一个理性的心理咨询大约需要多长的治疗时间呢?

我想一个合理的咨询设置,大约需要经历如下的几个阶段:

1、咨询意向磨合到咨询目标的统一。一次到十次不等,根据咨患双方的匹配和互信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通过这个阶段,咨询师可以清晰的呈现心理咨询的真实效用和客观局限,逐渐消除咨客对心理咨询的过度期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十次尚无法完成这个统一,这个咨询关系估计也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

2、资料收集和症状透晰阶段。五次到十次不等,根据咨患双方咨询关系的匹配程度不同而不同。通过这个阶段,咨询师对咨客症状背后的人格因素、情结因素、环境因素逐渐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全局把握,为咨客做出一个超越症状局限的症结判定。对于一般的心理困惑,因为当事人的问题中并不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创伤经历和无法逾越的现实困境等因素的制约,当事人完全可以在澄清症结之后自己完成问题的处置。

3、症结应对期和症状消除期。根据咨客问题所涉及的人格因素、创伤经历和现实困境的影响成不同,无法做出确切的期限预估。这个阶段往往是决定咨询成败的关键,也是考验咨询师耐受性和咨客心理承受力与经济承受力的阶段。这个阶段咨询关系的稳定将决定心理咨询的最终效果。

综合以上三个阶段,一个有效的心理咨询需要的治疗时间大致可以这样来判定:

1、心理困惑或者说一般心理问题(困扰时间一个月以内、现实生活并未受到明显影响、有痛苦感),通过五到十次或者十到二十次咨询足够搞定。

2、严重心理问题(困扰时间三个月以上、现实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无力自拔),通过十次到二十次咨询澄清症结,当事人的心态和应对策略会呈现出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治疗效果开始呈现出来,当事人的症状因为自身应对模式的改变而减轻、痛苦感逐渐消退、现实生活开始改善。这个阶段也是咨询关系最容易中断的阶段。

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持续困扰三个月以上、现实生活出现严重问题、求助成为生活中重要组成),通过二十次以上的咨询,当事人的症状发生部分改变,仍然无法应对相应情景困扰并伴有持续的无力感。此阶段可能产生对咨询师的心理依赖和功能性移情,大约可以表述为“拐杖情结”。这个阶段,咨客在心理上依附于咨询师的存在,并通过咨询师的心理支持不断的累积有意义的人生经验和心理能量;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人格能量,并开始萌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勇气。这个阶段往往需要30次以上,大致分为依赖阶段、依恋阶段到分离阶段。换句话说,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治疗期,多数要超过一年。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最新心理案例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