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孩子远离了我们?
个人原创

是什么,让孩子远离了我们?

2017-02-24
3681 44

很多地夫妻,在亲子关系上并不轻松,甚至一直紧张着,反复着。总是期待着能改观,但一次一次似乎总让人失望。长此以往,只会给小孩、给家庭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孩子的习惯、个性的养成了,父母都有责任,但更多的是要正视问题,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解决!

一、小孩习惯的养成

对小孩玩手机的问题——

你可以废寝忘食地玩手机玩游戏,凭什么他不可以!理由同样。

孩子为什么不学好——

你不优秀,凭什么让小孩变得优秀?他凭什么服你?你不优秀,他的榜样从哪来?子学父、女学母?你想留给他的是什么?你想让他学你的什么?这是很值得反思的。

现实中没有“时光之沙漏”——

所以,如果要改,现在还来得及。但是改变是痛苦的。一个人在旧有的模式里呆久了,需要走出来,是多么难的事!那要问问自己,是否有决心去改变去走出来?

很多女孩子的个性温和,再观察她的父母,往往也是温和的,特别是母女间的个性相似性。

为什么不愿意让自己先软下来,直接说:“宝贝过来吃饭吧,或者,宝贝把手机拿出来好吗?”而不是说,“又在玩手机了,它是你的命?为什么不听?等等,巴拉巴拉……”实际情况是,经常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是有误读的,也许孩子只是在给手机充电并没有在“玩”。而我们的思维往往是先入为主、预设在前,而不是先想想我在说这事的时候应该怎么说,孩子才会服才会听才不会反感。

严厉地责骂、不节制的冲动,甚至体罚,是拿情绪的怒火烧毁孩子的自尊,是在他稚嫩的心田中灌输仇恨。把孩子和其他人去比较,是在反复地摧折他的自信。将一个没有自信、自尊的“忍者”推向社会,他会收获怎样的未来?

三、焦虑伤害了谁

孩子在成长中,在很多地方都是需要帮忙的。孩子起床慢、磨蹭,他的房间不整齐、衣服不叠好、床上很杂乱,都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那为什么不能和他一起来做,带动他来整理。更重要的是,要温和地帮助他,而不是一边责备他一边帮他,如果那样,他宁愿不要你的帮忙。从心理学上说,他也需要这些不规则的物件来释放自己内心的焦虑。床上杂乱的衣服、裤子,父母会觉得那样睡下去会不舒服,但你听听孩子怎么说,他会说,不会不舒服啊,很舒服呀。可见成人与孩子的想法和体验都是有差异的。

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犯了“卓越强迫症”。为什么不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就没有幸福?答案是可以的!但如果要把孩子培养得好,就要在卓越与普通之间、在压力与无压力之间取得平衡。父母的问题不解决,孩子的问题无法解决。

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孩子在幼小时沉淀下来的。所以,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吧,这话永远都是对的。如果说,以后会发生什么,那必定是在为你过去的行为买单,是在为你的过去买单。如果你的孩子出问题,那是为你们家庭发生的过去买单。你过去的自己的行为习惯提前支付了不好的东西,以后就会加倍地偿还!

四、屡教不改的真相

很多父母看了无数的心灵鸡汤,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是当时有点触动而已,根本没有行动上的改变?那有什么用?所以关键在行动。孩子看什么,看父母,看父母的什么,看父母的言行!

孩子在成长中,与父母的关系和内心的距离,决定了以后和父母生活的距离。

母亲呢,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不知道脏吗,你不知道衣服难洗吗?巴拉巴拉一堆……”孩子一听耳朵立马起茧,关起耳朵,更不想处理那掉了的饭粒!这就是两种处理方式的差别和效果。是不是有语言伤害的问题,一看即明白!

成年后,他将不愿意和父母呆在一起,只想要自己的空间,而且这种信念非常强烈。因此,到时,有意无意地,他能走多远就会走多远,女孩能嫁多远就嫁多远!因为叛逆的种子早就生根发芽,以后再拨,怎么拨也拨不掉。只好在你的痛苦、他的痛苦、大家的痛苦中渡过余生吧。

大熊老师,主任咨询师、中科院心理学临床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在读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催眠师,高级家庭婚姻指导师,创办520咨询中心并任首席咨询师。咨询方向包括抑郁焦虑、强迫、失眠、PTSD、社交恐惧、失亲创伤疗愈、孕产焦虑、婚恋亲子、职场发展、性问题、个体成长、自信力培养等内容。除普通疗法外,更擅长NLP、催眠、脱敏等治疗方法。欢迎关注咨询。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2人已踩 44人已赞
专栏文章更多
最新心理案例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