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这部电影,就想写点什么,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表现好了,老师会奖励一朵小红花,或许我们应该奖励努力的自己一朵小红花。
患上脑癌的韦一航有点丧 😔
韦一航患上了脑癌,做了开颅手术,往返医院复查,大把大把吃药,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复发,生死这个课题悬在了他的生活里,他想自己再也不能正常生活了,死亡随时都可能带走他,他很丧,只想躲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玩手机游戏,混过一天算一天,似乎吃饭睡觉都没有什么意思,即使爸爸为了做好抗癌餐已经把自己从一个单位的普通科员变成了御用大厨,也丝毫不能勾起他对食物的欲望。
韦一航的丧,你可以接受吗?他可以这样吗?不管你的内心能否接受,请允许,或许所有的人遇到类似的事件都会有如此反应吧,这是一个人的本能反应。
谈论死亡是一个面对的过程 💭
没有人喜欢生病,更没有人喜欢死亡,能够活着谁愿意死呢?死亡对于我们是一个终极课题,却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忌讳谈论的话题,因为忌讳谈论,我们面对死亡这个课题的时候是慌乱的,我们一直都没有做好准备,提及死亡,就内心非常紧张。或许,知道了死亡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等着我们,我们也就懂得了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这或许就是向死而生吧。
对于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韦一航更加担心,自己死了,父母怎么办,一个夜晚,他很担心失去马小远的那个夜晚,他问妈妈,如果我死了,你们怎么办?
妈妈听了,哭了,改日,她和爸爸一起录制了"一日生活"视频回答他的问题,他们一起吃好吃的、牵手过马路、爸爸跳广场舞妈妈看,在视频的最后,妈妈说,我们要珍惜现在每分每秒的生活,看着这个视频,韦一航哭了,而他的心里也轻松了许多。
爱需要被表达 ❤️
如果是你,你希望被怎样对待?
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你会想怎样去帮助他?
答案就在这部影片里,韦一航,他的父母,马小远,老马,吴晓昧及抗癌群友,他们都在向你做真实的演示。
妈妈为了五元停车费、几元菜钱跟人斤斤计较,爸爸去开专车到深夜,家里几年来从未买过一件新东西,奶奶和叔叔姑姑要卖房为自己治病,家庭倾其所有也要治好自己的病,这些让韦一航感到内心无比沉重,因为,他感觉那份沉甸甸的心意无以回报,唯有深深的一揖。
一个人需要社会支持 🤝
医生说,他需要多交朋友。
妈妈说,问题是,他没有朋友。
医生向他们推荐了吴晓昧,一位抗癌群群主。从此,吴晓昧带着他的群出现在韦一航的生活里。韦一航的生活里加入了新的元素,不再只是跟自己的丧待在一起。妈妈鼓励他参加群里组织的各种活动。
妈妈说,你要跟人主动说话。
韦一航说,你好,我是韦一航,你要看我的脑肿瘤切片吗?
参加某一次活动时,韦一航遇到了马小远,
他跟马小远说:你好,我是韦一航,你要看我的脑肿瘤切片吗?
马小远说:好呀,你几级啊?
韦一航:二级。
马小远:才二级啊,我五岁的时候就二级了,你觉得这样很酷吗?
啊,五岁就二级了,马小远的样子吸引了韦一航,原来患上脑瘤也可以活得很正常,那之后,韦一航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脑肿瘤患者。
疾病复发让韦一航再次有点丧......
在病友们的努力帮助下,韦一航再次回归正常生活,小病友去世,韦一航给那位失魂落魄的父亲点了外卖——红烧牛肉饭,落款是:女儿。这个行为投射出,韦一航已经能够给予别人关怀了,他从原来向内关注自己的病变成现在把注意力投放到外面,开始关注别人,对外面的事物有了兴趣,韦一航又成长了。
这或许是困扰许多家庭的一个问题吧,是呀,孩子需要走出去,融入社会,转移他对疾病的注意,需要重新启动正常的生活,但是,要如何走出去呢?这真的是一件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情。
一个人要再次回归社会,需要家庭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家庭需要和社会力量合作起来,形成支持的同盟,才能很好的帮助到个体。
这让我想到,那些曾经来向我寻求帮助的家庭,第一次来找我时,会跟我说:你给孩子做咨询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帮助。看了我今天写的文章,你或许懂了我邀请父母家人来参与咨询的意义了吧,孩子不仅仅是需要我的帮助,我和孩子的相处也仅仅是每周一小时,而你们不一样,你们是时刻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你们对孩子的支持更为重要。我们需要合作好,一起努力帮助孩子。
送你一朵小红花,愿努力生活的你,健康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