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保密是心理咨询的核心伦理要求,咨询师须保护来访者隐私。根据APA伦理守则,特殊情况下(如自杀风险、法律要求)可有限度披露信息,需严格把控。</div>
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伦理的基石。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需严格保护来访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这不仅关乎来访者的信任感,也是维护心理服务专业形象的关键。美国心理学会伦理守则(APA, 2017)明确规定,除特殊例外情形外,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泄露来访者信息。本文将系统梳理保密原则的理论基础、实际操作、例外情形、常见困境与应对策略,帮助心理咨询师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合规地应用保密原则。
保密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和行业规范的共同约定。心理咨询师承诺保护来访者信息,是建立信任、促进有效咨询的前提。
生活案例:小李因焦虑问题前来咨询,咨询师郑重承诺对其谈话内容严格保密,小李因此敢于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咨询效果显著提升。
生活案例:王女士咨询后,咨询师将记录锁入专用柜,并设置电子档案密码,确保信息不被他人获取。
虽然保密是基本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咨询师可有限度披露信息。APA伦理守则(2017)明确了以下例外情形:
例外情形 | 具体说明 | 操作建议 |
---|---|---|
自杀/他杀风险 | 来访者表达明确自伤或伤人意图 | 在保护生命安全前提下,向相关人员有限度披露 |
法律要求 | 法院传票、执法机关调查等 | 严格按法律程序披露,记录披露过程 |
虐待/侵害举报 | 涉及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 | 依法向相关部门报告,保护受害者权益 |
来访者授权 | 来访者书面同意信息披露 | 明确披露范围与对象,保留授权记录 |
生活案例:张先生在咨询中透露有自杀计划,咨询师在评估风险后,有限度通知其家属并协助其就医,过程全程记录。
生活案例:李老师在遇到未成年人自伤风险时,先与来访者沟通,再通知监护人,并向学校心理健康部门报告,过程全程记录。
生活案例:某学校心理咨询师在家长要求下,未直接透露学生咨询内容,而是建议家长与学生共同沟通,维护学生隐私。
生活案例:某心理机构定期组织伦理案例讨论会,帮助咨询师提升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练习任务:
1. 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如自杀风险、家属知情请求等),运用伦理决策模型(Rest, 1986)分析处理流程,写出决策记录。
2. 与同行讨论一次保密例外情形的处理经验,整理成操作指引。
本技术需在专业指导下深化练习。根据伦理决策模型开发的自助练习。
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师职业伦理的核心。科学、合规地应用保密原则,不仅能保护来访者权益,也有助于提升咨询师的专业形象和社会信任度。建议每位心理咨询师定期复盘保密实践,主动参与伦理培训,持续提升自我。
温馨提示:本知识卡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实际操作请结合本地法律法规及专业督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