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SFBT的关键假设:改变无处不在、小改变带动大改变、来访者是专家等。通过案例演示,掌握如何在会谈中识别微小进步、放大有效例外,并以具体可行的下一步推动系统性改变。
情境引入:你正在一次50分钟的首次会谈中。来访者说:“我已经很久没感觉好过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你如何迅速从“问题的重量”转向“改变的线索”?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的核心假设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改变无处不在;小改变带动大改变;来访者是自己生活的专家。把这些假设转化为语言与步骤,就能在每次会谈中看见可以落地的下一步。
“如果某件事有效,就多做;如果没效果,就做不同的;如果没坏,就不要修。”——常见于 SFBT 实务总结(源自 Steve de Shazer 与 Insoo Kim Berg 的工作风格)。
实证概览:多项系统综述与随机对照研究显示,SFBT在学校心理健康、成瘾干预、抑郁和家庭议题上呈现小到中等效应,且在有限会谈内具成本效益。其效果与问句引导的目标化、例外放大与自我效能提升密切相关。
学完本文,你将能够:
课程定位提示:本章为第2讲,奠定后续技术学习(第8–16讲等)的思想与机制底座;这里不详细展开奇迹问题的高级变式与团体流程(将分别在第9与第19讲深化)。
概念改变无处不在:无论来访者多么困扰,日常生活中总存在问题较轻或未出现的时刻(“例外”)。SFBT假设改变是持续发生的,我们的任务是识别、命名并放大这些改变的微小线索。
概念小改变带动大改变:复杂系统常呈现“非线性”变化。一个明确定义且可控的小行为改变,会通过自我效能与社会反馈被放大,引发更大范围的正向循环。
概念来访者是专家:来访者最了解自己的生活情境与可行路径。咨询师采取“未知姿态”(not-knowing stance),以合作与去病理化语言共同建构可实施的“首选未来”。
核心假设 | 含义(是什么) | 变革机制(为什么) | 常见误用与风险 | 与后续模块的联动 |
---|---|---|---|---|
改变无处不在 | 识别问题较轻/不出现的时刻(例外) | 注意力转移→可控性知觉↑→尝试频率↑ | 把任何波动都当作稳定改变;忽视高风险警讯 | 第10讲“例外探询”提供系统化萃取与复制 |
小改变带动大改变 | 设定微目标与最小可行下一步 | 实施意图与成功体验→自我效能↑→正向循环 | 目标过大或抽象,导致失败体验与回避 | 第11讲“量表问题”定义向上0.5分的行动 |
来访者是专家 | 以未知姿态协作,采用来访者语言 | 自主性支持→动机内化与坚持度↑ | 误解为咨询师不需结构与引导 | 第7讲“合作等级”匹配访客/抱怨者/顾客策略 |
问句模板
问句模板(简版奇迹问句)
提示:本章仅用作机制演示,奇迹问句的高阶设计见第9讲。
问句模板(例外提问)
问句模板(量尺问题)
问句模板(家庭作业雏形)
赞赏结构
快速复盘卡(可口述)
个案背景:小叶,26岁研究生,近两个月科研压力大,晚睡拖延,晨起困难,偶有迟到。主诉“效率很低,很焦虑”。无自杀意念与高风险行为。
要点回放:本次对话依序完成了目标迹象化—例外萃取—量尺定位—向上0.5分—任务与预案—赞赏归因—复盘闭环,完整体现了三大假设与变革机制的落地。
本证书强调理论与方法素养,并不等同于临床执业资格。对于明显高风险或重度功能受损个案,请依据本课程“适配与边界”与当地法规进行转介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