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叙事疗法的思想来源与实践框架,理解叙事隐喻如何组织经验与身份。课程聚焦非病理取向与共同创作,建立以来访者语言为中心的初始姿态,并为后续会谈地图与文档化实践打下基础。
一个常见的开场景:来访者说“我就是失败的人”。在叙事视角中,这并非一个关于“人的真相”,而是一段被文化话语、生命经验和当前处境共同编织的“问题饱和叙事”。本章将引导你把注意力从“人是什么”转向“故事如何被组织”,以非病理取向与共同创作的姿态,开启可被实践、记录与复盘的叙事实务。
学习完成后,你将能够:
什么是叙事疗法:由 Michael White 与 David Epston 发展的一套以故事为隐喻的助人方法。它假设:人的经验与身份并非固定实体,而是在语言、关系与情境中被不断组织、呈现与更新的“故事”。
本节提供“起始会谈·语言为中心的初始姿态”微流程。外化与重写的完整地图将在后续课程系统展开。
六步微流程:
个案背景:大学新生小林,自述“我很差劲”,宿舍同学适应良好,他常拖延,夜间自责、早晨起不来。
| 对话逐字稿 | 【注释:意图与微技能】 |
|---|---|
| 来:我就是差劲,什么都做不好。 | 用原词捕捉“差劲”但不贴在人上,为外化铺垫。 |
| 师:为了不把你变成标签,我先借用你的词,把它称作“差劲感”可以吗? | 去病理化+征询同意;语言镜像,最小侵入。 |
| 来:可以。 | 共同命名,确立合作。 |
| 师:“差劲感”最爱挑什么时候来?有固定的时间或场合吗? | 外化试探:出现时机。 |
| 来:夜里睡前,或者交作业前。 | 明确触发情境,便于后续影响地图(后续课程详述)。 |
| 师:当它靠近时,生活里哪些位置先受影响?比如学习、人际、身体? | 领域勘测,保持人-问题分离。 |
| 来:学习效率、和人说话的兴趣都下降。 | 影响范围具体化。 |
| 师:最近一次,它没那么得逞的片刻是什么时候?你做了什么让它退后半步?哪怕很微小。 | 寻找偏好初现/独特结果线索;语气轻。 |
| 来:前天我给自己设了25分钟计时器,做完一小段就去洗脸。 | 捕捉微行动,准备连到价值-意向。 |
| 师:这个做法在表达你在意的什么?坚持、尝试,还是照顾身体? | 价值命名,增强身份证据。 |
| 来:应该是尝试吧,先动起来。 | 偏好身份要素浮现。 |
| 师:如果把“尝试的声音”放在0-10的刻度上,现在大概在哪一格?这一格已经有哪些证据? | 叙事化量表,把主观评价转成可见证据。 |
| 来:可能是4格吧。有计时器,有洗脸切换。 | 为文档化收集语言素材。 |
| 师:我想把“差劲感常在夜里靠近;你用计时与切换守住4格的尝试”写成今天的纪要卡,你愿意下次带来我们继续补充吗? | 轻量文档化,巩固新叙事的证据链。 |
| 元素 | 叙事疗法视角 | SFBT对位 | 联动要点 |
|---|---|---|---|
| 问题定义 | 外化命名:问题的运作与影响 | 聚焦目标与例外 | 先外化再设目标,避免把目标写在问题本体上 |
| 资源发现 | 独特结果与价值-意向 | 例外探询 | 把例外叙述为“身份证据”,提高可持续性 |
| 进展评估 | 新故事的可见度、受众与情境匹配 | 量表问句 | 量表标注“哪种故事在发声”,并记录见证者 |
叙事疗法以非病理取向与共同创作为核心姿态,主张把问题从人身上分离出来,通过来访者语言组织对话,使偏好身份获得证据与见证。作为全体系的第一课,你已具备可落地的起始微流程,并学会把SFBT的量表与例外转译为叙事一致的表达,为后续的会谈地图与文档化实践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