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16-10-24 19:38:47
抱抱TA
一个人的层次如何应该怎样看待?他是什么层次的人,层次的理解咨询师能给我更透彻的讲解下吗?我很模糊对这个概念,谢谢了!
24
0
470
获得公益心:
张敏
你好
许朝辉
你好!
陈志显
您好
张柏和
你好
王薇
这个需要靠一个人的心带着自己的体验去感受。并不是用大脑分析可以知道的。
陈志显
什么层次?
王薇
为什么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呢
匿名
层次可能是境界吧!
匿名
一个人局限于什么范围
匿名
因为看到一个老师的文章发表层次的理论人的层次决定看到的风景
匿名
因为看到一个老师的文章发表层次的理论人的层次决定看到的风景
匿名
我理解了!
许朝辉
和他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成长环境,个人素养养成和人生价值观等等都有关联。
匿名
一个女生之间跟我联系问她为什么不和初中好的那个男生联系,她说他跟她不是一个层次,她的教育可能高点,她男朋友研究生,那个男生本科可她自己高中没考上上了中专大专,只是英语过了六级,她有什么资格说那个男生呢?
匿名
一个女生之间跟我联系问她为什么不和初中好的那个男生联系,她说他跟她不是一个层次,她的教育可能高点,她男朋友研究生,那个男生本科可她自己高中没考上上了中专大专,只是英语过了六级,她有什么资格说那个男生呢?
匿名
我感觉不到她的层次有多高
王金波
您好!
匿名
我感觉不到她的层次有多高
胡亚娣
您好
匿名
她有什么底气这样说这个男生呢?
匿名
她初中是比男生优秀,可是走到后来两人拉开差距了!
王薇
为什么会因为这个事情而不舒服呢
匿名
不舒服那个女生这样说
张银玲
你好
更多内容 APP查看
男 什么是精神层次呢?是思想吗?还是观点?
(匿名)
我觉得人在面对别人问题时,有至少4个心理层次: (1).有办法、有耐心。(从容自信,热情大方——常见于付出型的能力超群者) (2).有办法、没耐心。(坚定自信,冷淡沉闷——常见于掌控型的能力突出者,如强弱配比的亲密关系或隶属关系) (3).没办法、有耐心。(淡定平和,讲道理——常见于付出型的能力一般者,如父母对孩子,咨询师对来访者) (4).没办法、没耐心。(心烦意乱,发脾气——常见于掌控型的能力低下者,如父母对孩子) 我觉得咨询师常见的状态是(3),因为他们熟知人的心理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凡事都能够说出个12345来,所以能够非常淡定的面对几乎所有案例。但其实并没有能够真正有效的帮助到案主的能力。所以只能从头到尾的倾听、分析、输出(讲道理),就像玩单机游戏一样。 ———————— 以上,大家是否有识破我的“阴谋”呢? 不用大家费脑,我自招吧。 我的本意是想提醒大家认识到一个问题——心理咨询师的局限性。(建议大家在咨询前不要对他们抱有任何希望) 他们之所以态度非常好,充满人性的温暖,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够帮到你而展现的自信式的热情,而是因为意识到很可能无法真正帮助到你而有的谦卑式的温暖。 事实上,正因为求助者感受不到来自对方内心深处的自信和力量,所以他们没有办法获得力量,所以只能在咨询结束后继续孤单奋战。 —————————— 我是一个狂热的心理学爱好者,所以难免以“狂”示人,还请大家见谅。
(匿名)
《人格的层级》 健康层级 1层无我(不必有我) 2层我是(出现自我,但不必行动) 3层我做(自我行动,但不必执着) 一般层级 4层我执(自我执着,但不必控制) 5层控制(人际控制,但不必冲突) 6层冲突(爆发冲突,但不必侵害) 不健康层级 7层侵害(伤害他人,但不必疯狂) 8层疯狂(疯狂妄想,但不必毁灭) 9层毁灭(注定毁灭)
(匿名)
女,33岁,比你层次高的人鼓励你,同层次的人欣赏你,层次比你低的人才会诋毁你。所有人诋毁你不必在意,一切源于不如你。
男,33岁,身为一个人 最重要的不是任何人对你的评价是什么,包括父母在内,关键在内在和外在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的,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别人 而在于自己思维的主观认知判断,层次达到怎样
女,1岁,——转《心理咨询师的三种人生境界》----作者:佚名 今年,是我成为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的第六个年头。在这一充满魅力的领域里,我有幸认识了一些辛勤探索的同行。通过个人的职业经历和对各个同行的观察中,我发现一个心理咨询(治疗)师他做的咨询是什么特点和模式的,以及他做得好还是不好,从他自身外显的气质上便能有所察觉。 处在第一种境界的心理咨询师,和他相处时,你会感觉他十分自信,性情比较张扬,很有锐气。他会非常乐意谈及他所获得的成就:职称,发表的文章或出版的书,以及经典的个案,在谈论中面有得色,同时尖锐地发表对不同观点的批评,和出现失误的同行的轻视。他的社会角色意识非常强,你能感到他确实以成为一个咨询师为荣,同时这个角色,也捆绑了他,使他对自己的着装、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别人对他的看法或批评,都表现出特别在意。 这个阶段的咨询师还有一个明显的外在行为特点,就是老是忍不住要去指出别人的心理和个性问题所在,涉及的范围包括亲人、朋友、或同行。他们的意见大多时候是有见地的,你能感觉到他确实点到了问题所在,但不知为何,就是让人心里不舒服。也许,你直觉地了解到,他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帮你,只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能力和优越感而已。 常常地,此类行为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这种类型的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采用的常常是探究型和控制型的咨询方式,乐于使用各种“立竿见影”的简快方法,出现“野蛮分析”的时候比较多。 心理咨询师在这一行里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个人境界也常常在不断提高。这正是心理学的魅力所在——每一个全情投入于这一领域的人,最终自身也会获益良多。 到了第二种境界,心理咨询师拥有了更多的心理能量,自身的情结也解决了不少,他们成为了比一般人更健康的人,或者叫自我实现型人。 他们肚子里面装了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变得沉静下来。当你靠近他时,你可以感觉到他内在很自信,但这种自信已经不再给他人以压力。他不会主动谈及自己的成就,表现出低调和稳健。他神情内敛,对人和气,接近他就像靠近春天的太阳般的温暖和舒适。 他明白自己的职业角色和本人真实自我的界限,也了解自身的局限。他从来没有想要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他可以坦然地谈及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自身的弱点,已不能让他感觉到是一种威胁。 未完部分看截图。
(匿名)
女,51岁,第三层:我们内在的态度和动机 如果我们坚持在这条道路上行进,我们将会开始注意到隐藏在自己行为背后的那些态度和动机。是什么导致我们去做我们做的事?我们是为了引起关注而去做的吗?或者是因为我们对母亲感到恼怒?或者是因为我们想要排解自身的痛苦或羞愧?心理分析和大多数的治疗形式都旨在让自我的这个层级进入到意识之中,以便我们的行为不再自动地受到无意识冲动的控制。我们越深入地探究这些问题,答案就会变得越含糊,因为通常我们不可能准确地说出促成某个特定行为的“原因”。 在这个层级,我们也能看到习得的行为和习惯的深度,它们中的多少可以追溯到我们家族和文化的几代以前。人格类型的动机核心(包括尤其是我们的基本恐惧和基本欲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使得我们得以保持自发性的人格习惯和反应。在理解动机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始瞥见了灵魂的真正渴望是什么。动机显露了我们认为自己所缺乏,因此也始终以各种形式来寻找的东西。 第四层:我们潜在的情绪和紧张 当我们越发深刻地意识到处于当下的自我,我们就开始发现此刻所感受到的体验是什么。比如,在第二层,我们也许发现自己假装对一场聚会中的某场谈话感兴趣。在第三层,我们也许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想要离开聚会,而在第四层,我们也许开始意识到自己腹内那种不停的焦虑感,或者肩膀和颈部的那种紧张感。 如果我们能够发展自己充分观察自我的能力,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身体内肌肉紧张状态的微妙层次,以及身体上哪些部位的能量遭到阻滞或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放松和呼吸变得更加重要了。与前几层相比,第四层要求更多直面身体当下感觉的能力。 第五层:我们的愤怒、羞愧、恐惧和性能量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在第四层所揭示的那些过程,当我们继续深入时,我们将会遇到更原始--以及更可能令人不安--的情感状态。它们包括自我的三种“主要情绪”:【气愤】、【羞愧】和【恐惧】,分别控制着本能、情感和思维三元组。 也正是这个层级,我们遇到了原初形式的原始本能型能量(本能型变体的基础)--自我保存的驱动,与我们的同类进行社交的驱动,以及性驱动。在此也可以看到依恋、挫折和拒绝的主要影响。这个层级通常让我们感觉极不舒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练习放松的技巧,最重要的,需要在解决我们所发现的那些问题时,不带偏见地看待我们自身发现的原因。而传统的心理治疗往往在这个层次终止。 第六层:我们的悲伤、悔恨和自我缺陷 待续
女,50岁,第六层:我们的悲伤、悔恨和自我缺陷 这一层无关我们在日常生活所体验到的罪恶感或者悲伤和失落等感受。相反,我们在此所遇到的令人心碎的悲伤和正常的悔恨来自于一个明确的认识,即认识到我们是多么深刻和彻底地与我们的本性分离了。 因此,这个层级承担了大量“有意识的痛苦”,为了进步和真理的缘故,寻求者会接受这些痛苦。在这个层级所体验的痛苦在最纯粹的意义上“具有净化效果”,它消除了自我的最后残留的幻觉,在本性和真理的照耀下,这些幻觉一览无余。既然无所谓好人和坏人,那么也无需因某人的状态而去抱怨他。当一切都已说完和做完,这个层级带来的体验就是对人类境遇的深刻悲哀,感觉像是一种强烈的灼烧感,尤其是在内心。就精神传统而言,这个层级与灵魂的黑夜是相连的。 第七层:空白和虚空 许多东方宗教都对这个层级进行过描述,特别是在佛教当中。在这个阶段,我们充分认识到人格只是一个暂时的虚构,是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自己讲述的一个故事。不过,摆脱自我认同的那种熟悉感就像是进入了虚空,就像是从世界的边缘掉下去。因此,需要某种信仰来抗击通常被视为这个层级之标志的恐惧和绝望。 人格把这个层级体验为终结和死亡。不过,如果我们获得了足够的支持和信仰,从而坚持下去并实现飞跃,那么我们的发现将完全超乎预期。我们不会体验到人格所期待的痛苦,而被人格视为“虚无”的东西将会表现为一切,由此产生万物的那种“闪耀的虚空”(禅宗称其为【空】)。我们所知存在的一切都来自于这个虚空;它完全是虚无的,但又充满潜能。它是自由和生活的源泉。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不再有区别:体验和体验者成为一体。 第八层:真正的个人存在 矛盾的是,在虚空的状态,我们仍旧感觉到自己的个体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有效地活动,不过我们的认同集中在本性,我们的行为受到神圣意识而非人格的投射和成见的指引。个体感、个体意识仍然存在,个人之爱、感激、敬畏以及因为灵魂接近存在及其无限表现而产生的欣喜之情在大量涌动。在这个层级,我们充分体现了个人的本性的存在,这在某些神圣传统中被认作“我在”这种状态。在苏菲教中,它表现为与个人的精华(亦即本性的自我)所建立的一种认同,是神意的一种个体表现。在基督教中,这个层级标志着开始获得真福直观(BeatificVision),在这个过程中单个自我体会到对神意的一种欣喜若狂的认识。 第九层:非个人化的、普遍的存在 待续
我们认识一个多月,聊的挺好的 后来为点小事 她把我删了 说想静静 还有希望么
男 和她聊了一个多月 感觉她挺好的 买了个礼物 表白了 她说弄的她很尴尬 过了天 找她聊天 她说行静静 叫我别烦她 就把我删了 有希望么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16
/
1024
问
一个人的层次如何应该怎样看待?他是什么层次的人,层次的理解咨询师能给我更透彻的讲解下吗?我很模糊对这个概念,谢谢了!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