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2-05 22:39:05
抱抱TA
攻击性的问题,自己的攻击源于好的,可以说超我,理想化的自己和他人,过于理想的缘故,过于之有,无法面对无,能承受之无的恐惧,并且超我不那么具有好的压迫性。理想化失败会产生绝对坏的客体,产生第二种攻击性,迫害
焦虑
。罪咎感的处理,在于好的客体占据上风,关键还是在于觉察绝对坏的客体,有丧失独立重要客体爱的
焦虑
。第三种攻击性,权威
焦虑
,无法快乐和被强有力权威伤害的
焦虑
,通过认同权威来摆脱,指一种向上的理想化客体形象,当然很容易分裂为绝对坏的父性客体。道德
焦虑
,被至善的上帝伤害。
7
7
418
获得公益心:
王金波
您好
王薇
你好
劲松老师
你好
龙凤
你好
张晓娟☀
感谢这样专业的分享!
刘彦庆
您好!一切心理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如果您愿意,我可以帮您一起去进行探索,分析,成长!
王 宇
你好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如果品味内心,就知道这样的自己,是要诱发客体怎样对我。从防御的角度来看,自卑和自大的自己,是需要客体夸张的对待你。而带点崩溃的自己,是客体的批评和否定。而永远不满的自己,是希望客体攻击他自身、一个不完美的让人失望的客体。有点迫害的自己,是期望坏客体。过度依赖分离无助的自己,是期望一个链接品质不好或抛弃你的客体。而不敢让自己满足,是嫉妒你的。不敢让自己不满足,是自恋的。不能从他身上转移的,是诱惑你的。害怕竞争的,是攻击你的。过度压抑的,是圣洁的和批判的、过度反应的。过度固着的竞争,是永远和你竞争的。
(匿名)
理解攻击与恐惧。一种攻击是胜任感,探索环境或与他人竞争时,鼓励不足则自我会衡量力量与环境掌控的差距,于是恐惧。二是被打击产生的直接攻击,不被爱时等等。三是代偿性的攻击,比如咨询师不在场,平常人可以接受,但你无法控制想攻击,本质是自身被爱感产生的挫折,所以对环境产生高度要求的一种攻击。
(匿名)
女,39岁,女。爱和攻击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本能,但随着慢慢长大,我们不断被否定,又没有自我认同,于是我们本能的慢慢收起了爱的能力,更多的发展出了攻击性,如果攻击性没能很好的升华,又被不断的压制后,便转而攻击自己,伤害自己。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伤就有多深,爱也需要边界。伤害的根源是爱,用恰当的爱来治愈一切伤害。
女,25岁,情感控制是我有情感接口,触碰到你的接口,一拍即合,控制与被控制。 情感剥削是我有需求表达了拒绝羞辱了,需求就再也没有了。 攻击释放不出去,自我攻击,我的需求不被满足被攻击拒绝,成为模式,不再自信。 我有攻击性,你反击了,我们骂完,我的攻击性和力量就再也没有了,未来的攻击性,都固着在小我层面理论了
(匿名)
本能在哪里,快乐就在哪里。快乐就是满足啊,不满足就愤怒。有的人会压抑这种快乐感,会故意让自己不舒服。不舒服就是自己太爽了吧。再谈恐惧,最深的恐惧,应该是攻击性无法向外,在体内,威胁自己的死亡恐惧。不满足就会攻击,让自己虚弱就无法释放这种攻击,或者指责自己。攻击可以被间接实现,由满足关系转变为掌控关系。攻击也许是独立,成就,实现自我,自强的源泉。当攻击自己的时候,自己是不被爱的无能的,是自己的问题,自己有问题。
(匿名)
男,我要满足,不满足则攻击,攻击为解决不满的冲动。我太不满了,我就把满足和攻击投射出去,指向自己。我也把满足投注到客体身上,客体让我失望,我被指责,是我想指责这个不太理想的客体。我又投注到技能身上,不满则超越环境和自己局限的限制。又说阻抗和防御都是爽一时,共情冲动和可能的结果,又能结束限制性。理论谈太多,可能我还是有点羞于攻击,先攻击了再说吧!
(匿名)
症状与解释。,本我过度的能量扰动渴望平静的自我 自我过度压抑了本我的需要,导致本我对自我的攻击。,,自我自恋性的过度,分裂了不好的自己(来自自身和客体反映的)。,分裂的这部分如果压抑到本我(携带了自体力比多和客体力比多)以及自体客体表象(作为自恋的成分)对自恋自我发起攻击,,自恋自我意识到母亲是绝对他者(自恋带来的丧失感),之后自我作为独立的存在,超我形成,,自我意识到母亲的欠缺(丧失感),自我对母亲的欲望的认同引导本我的能量以这种形式释放,自恋与力比多双线并行发展,,自我协调自我的自恋与超我的矛盾,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压抑针对整体性的自我、欲望,或者通过表达对超我的不满,也可能压抑带来重大挫折的超我。,,过于严厉或不认同的母亲会引起自恋不足,或者依赖恐惧。背后是过于压抑的转向母亲的欲望和自恋。,,父亲(象征意义上)在自恋中以及欲望中的位置。父亲对应自恋中自我的挑战部分与依恋的部分、以及欲望中恋母的欲望弑父的欲望。引起被阉割的焦虑。,攻击的部分带来罪恶感。惩罚自己来抵消。,过度严厉或不认同的父亲引起对理想的不认同。或者同性恋恐惧。背后是过于压抑的转向父亲的欲望和自恋。
(匿名)
男 这种想法大概是4 5岁时有的。那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总想攻击自己的父母,怎么说,越是亲近的人越想攻击,就是看见刀就想桶,看见杯子在桌子上就想摔碎,总之很多负面情绪。现在大了,这种想法跟加严重,老是忘那方面想,心里总是在暗示,并且到了晚上下午时间段,这种情绪最强烈。 小时候很调皮,经常在学校惹事,别人家长总来家找我,而且还打我,我又是留守儿童,父母有时候打架也被我小时候看见,老爸,还推到过我。 求心理医生告诉我,谢谢你!
女,13岁,整天脑子里昏昏沉沉,开心不起来,有自残现象,有自杀的想法,有时失眠有时嗜睡,性向为同,疑似抑郁症
女,13岁,为什么所有人都讨厌我?把我抛弃离开我,躲我远远的,我就像一个病毒一样,所有人都躲着我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205
问
攻击性的问题,自己的攻击源于好的,可以说超我,理想化的自己和他人,过于理想的缘故,过于之有,无法面对无,能承受之无的恐惧,并且超我不那么具有好的压迫性。理想化失败会产生绝对坏的客体,产生第二种攻击性,迫害焦虑。罪咎感的处理,在于好的客体占据上风,关键还是在于觉察绝对坏的客体,有丧失独立重要客体爱的焦虑。第三种攻击性,权威焦虑,无法快乐和被强有力权威伤害的焦虑,通过认同权威来摆脱,指一种向上的理想化客体形象,当然很容易分裂为绝对坏的父性客体。道德焦虑,被至善的上帝伤害。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