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3-28 15:53:56
抱抱TA
男,34岁,请问您是哪类助人者? 人的情绪既是心理性的,也是生理性的。当情绪生起,它在生理上有一个自然反应过程,如果不让它走完这个过程,情绪就会滞留在身体里,在不断累积后,在心理和生理层面爆发。 情绪(无意识情绪)的生理反应过程需要走完五个步骤,如下。 (前)1.探索----2.表达----3.安慰----4.补偿----5.洞察----6.引导----7.宽恕(后) 1.宗教教人无条件宽恕,用极端理想主义去帮助别人。 2.感情已冻住,还缺少头脑智慧的人,只知道用引导别人去宽恕别人的方法来帮助别人。(1.2.例描述的是非专业咨询师,可能是拯救欲爆棚或骗子级别的水货咨询师) 3.感情已冻住,但头脑有智慧的人,会帮助求助者客观理性的洞察事件本身,然后引导出能让对方认可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实操效果因人而异,甚至背道而驰。 4.在有交情和感情基础的前提下,帮助求助者获得补偿(绕过前三个步骤),并和求助者一起洞察事件本身,引导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此例常见于关系较好的亲人和朋友)。 5.在有情感牵绊的前提下,极力安慰求助者(绕过前两个步骤),并帮助求助者获得补偿。(此例常见于传统家庭教育模式下息事宁人的做法。) 6.在有感情牵绊和共情力较好的前提下,帮助求助者把情绪比较充分的表达出来,并适时安慰。(此例常见于关系亲密的亲人朋友关系) 7.在共情力较好、心理学知识丰富的前提下,帮助求助者探索当前的情绪来源,并鼓励表达,适时安慰,然后帮助求助者寻找获得补偿的可行办法,帮助求助者洞察事件的前因后果。(此例常见于专业咨询师)
16
12
698
赏金已经分给:
心途导师
您好[玫瑰][玫瑰]
龙凤
你好
陈明
您好
王金波
您好
王金波
您好!刚刚看完您所有的描述,看来您对心理学有很浓的兴趣,所以才能做出以上详细的分析与总结
阳光愈见心理
你好
王莉
您好
王薇
你好
王月霞
您好
太阳
您好
周凡
您好!
宋老师❤
你好
唐老师
您好
张立明
您好
王 宇
你好
简爱情感
你好!我是倾听者简爱情感!欢迎倾诉和咨询。希望可以帮到正在困惑中的你!
妙真老师
妙真老师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已经干扰到了我自己的生活。我意识到我给到别人的太多了。自己的助人冲动是否是对自己内在问题的逃避?
(匿名)
女,44岁,对不起。我没有理解你的经历带给你的敏感,你内心对金钱的介意,和好强的自尊心。在倾听你的时候,我应该放下对错好坏的判断,分担理解你的感受和情绪。对不起,我不是一个那么细心的人,没有在你需要的时候充当一个正确的角色。太多性格张扬和外露了。我在意的是一个理性的解决方案,而忽略了感性上你内心真正的感受。,,看到文章是这么讲的,那我学咯。,,没有任何“不应该”的情绪,你的一切感觉都被尊重。放下“对错”标准的一刻,就获得了对自己和他人真正的共情。,,当你的来访者来找你的时候,它很可能是一只小虫。你要做的,不是告诉它将来你一定会变成一只蝴蝶,你要做的,是蹲下来,分担它作为一只虫子的泪水和卑微。,,一个合格的助人者,是轻松又小心的。在面对他人的痛苦和人心的复杂时,懂得保持足够的尊重和谦卑。”
(匿名)
这个世界上,我们想要帮助别人,却又总会被别人觉得你很寡,没有必要当回事,但是他们既然提出想要咨询,想寻求帮助,我们难道在屏幕后嘲笑吗,看笑话吗,看了很多评论区,大多数都是希望帮助别人的,却总有一些人,在评论区骂骂咧咧,感觉提出的问题不得当,他们需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要被教育,他们需要温暖,而不是为了某件事在评论区吵起来。
(匿名)
女,40岁,《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相信这个人性的规律永远正确。怎样让人不患身心疾病,还有较高的品行?我觉得关健在于求的是什么。 如果只求衣食住行,在当下社会,这个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非常满足了。 如果求永生,这个没有人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人们会理智的放弃这个目标。 如果求存在感,这个绝大部分人也都能够得到满足。 如果求价值感,这个就较少有人能够得到满足。因为有竞争啊,你觉得任何一个能带来价值的点,都有人比你强啊,永远有人比你强啊! 在这个物资充裕、科技发达、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给人的自我(曾经压抑的自我)提供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但机会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竞争无形中给了人们难以化解的压力。 压力产生焦虑,焦虑强化了性格模式,强化的性格模式容易与其他人产生矛盾冲突,外在冲突引起内在冲突,内外冲突不断,导致心理疾病。 心病还得心来医,只有让“心”舒服了,病才会好。我认为,教导或引导别人改正自己去适应别人,以减少冲突,这是让当事人“委曲求全”,这是最差劲的心理咨询,还不如没有,因为生活中有太多人在教导他们,正是因为过度的教导,才导致他们生病的。 引导当事人改正自己去适应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对象可以是某个人),这是可以的,因为理想是他们的一部分,为理想而改变自己,是爱自己的表现。但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更好的办法是,让当事人在达成理想之前就能够自己认可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我觉得这可以代表优秀咨询师的水准,也是普通咨询师的提升目标。 当然,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不同的对治办法。我想说的是,对于没达到中重度心理疾病的人,咨询师也一味采取“引导当事人改正自己”的方法,去帮助当事人提升自己,我觉得这是完全无效的,甚至反作用非常明显。觉察能力好的人能自己保护自己,觉察能力不好的人很可能就被带到阴沟里去了,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而且事实上,越是重度的心理疾病,越需要包容接纳,所以可以总结的说,不论哪个程度的心理问题,都不能用“教导别人改正自己”的方法来恢复自信和健康。他们就是因为从来没得到过认可,没有价值感,没有安全感,无法信任别人,才生病的,然后来到咨询师那又是一次“问题检测”和对纠正的建议和教导。 让当事人无力和绝望的是,无论去到什么地方,“我”从来没有被真正的看见过。 这就是我对擅长讲道理,擅长搬运知识进行头脑灌输的陈明咨询师特别愤慨的原因。
女 帮助别人烦燥 不管了
男 看似你帮助别人,你在帮助自己,,,,
男 我似乎发现了点问题,,,楼下说的话恰入我心,,,一个人替另一个人着急
男 咨询帮助人的方式是否不妥,,,,,,
女,原谅我,我不想在这个世界呆着了,我想去天堂看看。
(匿名)
男,40岁,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已经精神出轨的老婆,对方是认识的人。虽然已经知道他们并没有发生什么,但是心理还是很纠结,时刻被困扰着...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328
问
男,34岁,请问您是哪类助人者? 人的情绪既是心理性的,也是生理性的。当情绪生起,它在生理上有一个自然反应过程,如果不让它走完这个过程,情绪就会滞留在身体里,在不断累积后,在心理和生理层面爆发。 情绪(无意识情绪)的生理反应过程需要走完五个步骤,如下。 (前)1.探索----2.表达----3.安慰----4.补偿----5.洞察----6.引导----7.宽恕(后) 1.宗教教人无条件宽恕,用极端理想主义去帮助别人。 2.感情已冻住,还缺少头脑智慧的人,只知道用引导别人去宽恕别人的方法来帮助别人。(1.2.例描述的是非专业咨询师,可能是拯救欲爆棚或骗子级别的水货咨询师) 3.感情已冻住,但头脑有智慧的人,会帮助求助者客观理性的洞察事件本身,然后引导出能让对方认可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实操效果因人而异,甚至背道而驰。 4.在有交情和感情基础的前提下,帮助求助者获得补偿(绕过前三个步骤),并和求助者一起洞察事件本身,引导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此例常见于关系较好的亲人和朋友)。 5.在有情感牵绊的前提下,极力安慰求助者(绕过前两个步骤),并帮助求助者获得补偿。(此例常见于传统家庭教育模式下息事宁人的做法。) 6.在有感情牵绊和共情力较好的前提下,帮助求助者把情绪比较充分的表达出来,并适时安慰。(此例常见于关系亲密的亲人朋友关系) 7.在共情力较好、心理学知识丰富的前提下,帮助求助者探索当前的情绪来源,并鼓励表达,适时安慰,然后帮助求助者寻找获得补偿的可行办法,帮助求助者洞察事件的前因后果。(此例常见于专业咨询师)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