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本人拒绝私聊
2021-05-26 11:57:58
抱抱TA

女,40岁,《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相信这个人性的规律永远正确。怎样让人不患身心疾病,还有较高的品行?我觉得关健在于求的是什么。 如果只求衣食住行,在当下社会,这个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非常满足了。 如果求永生,这个没有人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人们会理智的放弃这个目标。 如果求存在感,这个绝大部分人也都能够得到满足。 如果求价值感,这个就较少有人能够得到满足。因为有竞争啊,你觉得任何一个能带来价值的点,都有人比你强啊,永远有人比你强啊! 在这个物资充裕、科技发达、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给人的自我(曾经压抑的自我)提供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但机会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竞争无形中给了人们难以化解的压力。 压力产生焦虑焦虑强化了性格模式,强化的性格模式容易与其他人产生矛盾冲突,外在冲突引起内在冲突,内外冲突不断,导致心理疾病。 心病还得心来医,只有让“心”舒服了,病才会好。我认为,教导或引导别人改正自己去适应别人,以减少冲突,这是让当事人“委曲求全”,这是最差劲的心理咨询,还不如没有,因为生活中有太多人在教导他们,正是因为过度的教导,才导致他们生病的。 引导当事人改正自己去适应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对象可以是某个人),这是可以的,因为理想是他们的一部分,为理想而改变自己,是爱自己的表现。但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更好的办法是,让当事人在达成理想之前就能够自己认可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我觉得这可以代表优秀咨询师的水准,也是普通咨询师的提升目标。 当然,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不同的对治办法。我想说的是,对于没达到中重度心理疾病的人,咨询师也一味采取“引导当事人改正自己”的方法,去帮助当事人提升自己,我觉得这是完全无效的,甚至反作用非常明显。觉察能力好的人能自己保护自己,觉察能力不好的人很可能就被带到阴沟里去了,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而且事实上,越是重度的心理疾病,越需要包容接纳,所以可以总结的说,不论哪个程度的心理问题,都不能用“教导别人改正自己”的方法来恢复自信和健康。他们就是因为从来没得到过认可,没有价值感,没有安全感,无法信任别人,才生病的,然后来到咨询师那又是一次“问题检测”和对纠正的建议和教导。 让当事人无力和绝望的是,无论去到什么地方,“我”从来没有被真正的看见过。 这就是我对擅长讲道理,擅长搬运知识进行头脑灌输的陈明咨询师特别愤慨的原因。

9 7 474
获得公益心:
  • 王 宇咨询师的头像 王 宇
    你好
  • 余文老师的头像 余文老师
    很高兴再次读到你的深度思考内容,每次阅读你的长文都获益颇多。
  • 余文老师的头像 余文老师
    你认为好的咨询方式是,通过支持来访者获得更好的自尊体验,以此为基础再协助来访者去认识和修正不适应的思维或者关系模式。
  • 龙凤的头像 龙凤
    你好
  • 本人拒绝私聊的头像 本人拒绝私聊
    余文老师。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 悄悄话的头像 悄悄话
    愤慨说明我们心理已经失衡了,这个世界这么大,什么人都有,人无完人,如果我们不能正视与接纳别人与自己身上的瑕疵,必定会导致心理失衡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障碍
  • 本人拒绝私聊的头像 本人拒绝私聊
    悄悄话。谢谢您辛苦写了这句正确的废话!
  • 葛老师的头像 葛老师
    你好,你在修心,我很感动,你的心声也是需求者的心声,我截图了,谢谢你!!!非常感谢!你在用心说话!
  • 倾听时刻的头像 倾听时刻
  •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问题列表/2021/0526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