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5-13 17:51:41
抱抱TA
女,31岁,——【成长也是一种痛】 曾经,“权威”们无数次坚定的对我说:你必须改,你需要改,如果你能改......让我感觉到我被不同程度的坚决的否定了。 最近,我怀着求助与好奇的心态,在心理平台和不同的倾听者老师语音聊了一段时间,我体验到了另一种被否定的感觉。 咨询师职业的素养给了我头脑层面的包容接纳,并向我传达和灌输了不同的道理(道理我早就懂),即使在了解到我是多年心理爱好者,并有很多新领悟和体悟,且不断自我更新的前提下,依然把我当成一个“有问题的求助者”,并努力让我明白:我必须改,我需要改,如果我能改.......我感觉到我被不同程度的否定了,只是这种否定变得温柔和隐蔽了。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语重心长、那些苦口婆心的“为你好”的人,不管显得多有耐心多有爱心,都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否定,都有无法忽视的杀伤力。而这种以爱之名的否定和打击,很多咨询师本人都认可,并不会觉得这样会伤害人,所以无法理解求助者的内心,因而他们(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帮助”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人是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高级生物,我们需要较好的存在感。不被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沮丧的部分,无法改变自己去获得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无力的部分。 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散发着“灵魂之光”的咨询师,让我有了追光的动力,让我从“我需要改”走到了“我想要改”,让我把关注点从“有问题的自己”变成了“美好的自己”。 曾经,我总想着给别人“看病吃药做手术”,在不断失望、受挫、被教训和被诅咒后,不得不给自己“看病吃药做手术”,拿起针给自己穿刺,拿起刀给自己剔肉刮骨.....曾经极力否认并逃避的问题,如今不得不坦诚面对,并撕开自己血淋淋的伤口,在挣扎和痛苦中坚强的努力的成长。 要给自己做“手术”了,这不是一种好的感觉,但却是最值得去做的事。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愿意承受成长的痛。 我渴望早日看到自己更好的样子。加油! ———————————————— 补充 或许咨询师(温和的权威)眼里都有一个更好的“当事人”,这让当事人感到了不自信和压力,这种感觉无助于当事人展开行动让自己蜕变。如果咨询师能够“让我是我,让你是你”,而不是咨询师眼里的“我和你”,这样更有助于当事人听到内心的呼唤,成为更好的自己。 ——————————————
8
3
296
获得公益心:
王 宇
你好
龙凤
你好
如歌老师
补充的更精当了[强][强][强]
葛老师
抱抱美女!让我是我,让你是你,让我们彼此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葛老师
书上学来的、眼睛看到的,都没有自己经历的了解的透彻!你很棒
张寨花
你好
张寨花
感谢你,让我们一起见证你的成长。
倾心
你好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30岁,——【更好的自己】之咨询师版 最近,我怀着求助与好奇的心态,在心理平台和不同的倾听者老师语音聊了一段时间,我体验到了另一种被否定的感觉。 咨询师职业的素养给了我头脑层面的包容接纳,并向我传达和灌输了不同的道理(道理我早就懂),即使在了解到我是多年心理爱好者,并有很多新领悟和体悟,且不断自我更新的前提下,依然把我当成一个“有问题的求助者”,并努力让我明白:我必须改,我需要改,如果我能改.......我感觉到我被不同程度的否定了,只是这种否定变得温柔和隐蔽了。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语重心长、那些苦口婆心的“为你好”的人,不管显得多有耐心多有爱心,都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否定,都有无法忽视的杀伤力。而这种以爱之名的否定和打击,很多咨询师本人都认可,并不会觉得这样会伤害人,所以无法理解求助者的内心,因而他们(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帮助”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人是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高级生物,我们需要较好的存在感。不被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沮丧的部分,无法改变自己去获得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无力的部分。 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散发着“灵魂之光”的咨询师,让我有了追光的动力,让我从“我需要改”走到了“我想要改”,让我把关注点从“有问题的自己”变成了“美好的自己”。 或许咨询师(温和的权威)眼里都有一个更好的“当事人”,这让当事人感到了不自信和压力,这种感觉无助于当事人展开行动让自己蜕变。如果咨询师能够“让我是我,让你是你”,而不是咨询师眼里的“我和你”,这样更有助于当事人听到内心的呼唤,成为更好的自己。
(匿名)
女,我发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现象。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期待的,努力的,挣扎的,反抗的,都是想要有人能看见自己。 父母,老师,各种权威,都没能看见我们,他们看不见那个独一无二的我们自己,有趣的自己,有价值的自己。。。。。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无趣的,无价值的”,所以无法发现别人的“存在”。 没有哪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各方面表现好,为了实现这些“好”,他们不敢表现真实的自己,极力伪装成一个职业化的角色,去塑造“祖国的未来。这也就算了,因为他们的存在是这个社会流水线的需要,我们无力抵抗社会对我们的“塑造”。 但我觉得,心理咨询师是应该跳出所有权威的框架,用最人性化的视角和身份来对待求助者的。 可令人悲叹的是,他们不但没有跳出权威框架,甚至还发展出了比权威更隐蔽的功能,因为他们掌握的“道理”更全面更细微,对当事人的内在影响更大。 他们和所有权威一样,不敢表现真实的自己。不以真实相对,你能给予当事人什么?不还是和家长老师们一样的点评和说服吗?不还是和家长老师们一样的期望和塑造吗?不还是和家长老师们一样的软控制吗?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感受就是这样的,无论走到哪,遇见谁,我们永远都是有问题的。以为咨询师能让我感受好一点,觉得自己没那么差,但他们职业化的“欣赏和鼓励”来得太过短暂而虚假,根本无助于我摆脱问题,只会让我的内心更无助更灰暗。因为我认为我已经用了最好的办法(心理咨询)来解决问题。 没有人有能力让当事人真正的感觉好起来,而不是短暂的陪伴时的瞬间良好体验。这种体验就像吃药,药效过后更无助。 只知道拿书本知识去和当事人的问题打交道,从来没有人敢用真实的自己和当事人本人打交道,这就是我认为心理咨询效果差,甚至造成负面效果的原因。 是啊,那样当然太难了,因为你们面对自己的父母,伴侣,孩子,都会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用不同的面具和他们相处,又何况面对你的来访者呢。 自己不成长,如果真正的帮助到别人呢? 或许你们的方法能对少数依赖面具活着的人有效果,但对于我这种不喜欢面具,特别想要剥离面具,特别容易识别别人面具,想去摘别人面具的,处于自我成长不稳定时期的我来说,你们的方法完全无效,让我非常反感。 自欺的咨询师,有可能帮助到比他们自欺严重几倍的人,这个我是相信的。 沉睡着的自欺的人们啊,你们何时愿意醒过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啊? 阿弥陀佛!
(匿名)
女,56岁,昨天那个倾听者,用他的人格天赋给了我不错的体验,但那只是他人格的策略,是用来交换和获取的。 可能因为我年轻较大,他和我聊的体验不太好,所以想用提价的方式补偿一下他自己,也可能是因为我的需求提升了他虚假的价值感,想用提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但他突然提价两倍的方式,让我感觉到被“趁火打劫”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的经济上太吃力,实在消费不起。(我一农村妇女因故要做家庭顶梁柱,要养老公和孩子,还有对四个老人的义务没有完成,而我能力极其有限,) 但也特别感谢他,因他这一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如果自己内心没有生起力量,别人是给不了的。之前那位给到我力量的咨询师,是因为我内心本就有对他人格力量的向往,和他接触后,我通过想象和更深的领悟,将他的力量注入我心,才有了我的改变。 昨天这位倾听者的人格,其实是我的阴影人格,我还不无法接纳这个人格,因而他也给不了我力量,虽然他给了我好的体验,让我看到了希望,但也很快破灭了。 我明白的道理是:我总想着先改变自己,然后接纳自己。其实这是无效的,甚至是起反作用的。正确的方式是,先接纳自己,然后才有能量改变自己。 我正是因为不满意自己,才想要依靠别人来修补自己不完善的人格,但这是真的是错误的方式。盯着问题只会强化问题,导致更讨厌自己,更加的无力。 能意识到自己(小我)的问题,并允许它自然呈现,不干涉自己,不为难自己,才能把心腾出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才能让身心能量有序流动,走向和谐。
女,40岁,《人到无求品自高》 我相信这个人性的规律永远正确。怎样让人不患身心疾病,还有较高的品行?我觉得关健在于求的是什么。 如果只求衣食住行,在当下社会,这个绝大部分人都可以非常满足了。 如果求永生,这个没有人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人们会理智的放弃这个目标。 如果求存在感,这个绝大部分人也都能够得到满足。 如果求价值感,这个就较少有人能够得到满足。因为有竞争啊,你觉得任何一个能带来价值的点,都有人比你强啊,永远有人比你强啊! 在这个物资充裕、科技发达、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给人的自我(曾经压抑的自我)提供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但机会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竞争无形中给了人们难以化解的压力。 压力产生焦虑,焦虑强化了性格模式,强化的性格模式容易与其他人产生矛盾冲突,外在冲突引起内在冲突,内外冲突不断,导致心理疾病。 心病还得心来医,只有让“心”舒服了,病才会好。我认为,教导或引导别人改正自己去适应别人,以减少冲突,这是让当事人“委曲求全”,这是最差劲的心理咨询,还不如没有,因为生活中有太多人在教导他们,正是因为过度的教导,才导致他们生病的。 引导当事人改正自己去适应自己的梦想和理想(对象可以是某个人),这是可以的,因为理想是他们的一部分,为理想而改变自己,是爱自己的表现。但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更好的办法是,让当事人在达成理想之前就能够自己认可自己,提升自我价值感。我觉得这可以代表优秀咨询师的水准,也是普通咨询师的提升目标。 当然,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不同的对治办法。我想说的是,对于没达到中重度心理疾病的人,咨询师也一味采取“引导当事人改正自己”的方法,去帮助当事人提升自己,我觉得这是完全无效的,甚至反作用非常明显。觉察能力好的人能自己保护自己,觉察能力不好的人很可能就被带到阴沟里去了,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而且事实上,越是重度的心理疾病,越需要包容接纳,所以可以总结的说,不论哪个程度的心理问题,都不能用“教导别人改正自己”的方法来恢复自信和健康。他们就是因为从来没得到过认可,没有价值感,没有安全感,无法信任别人,才生病的,然后来到咨询师那又是一次“问题检测”和对纠正的建议和教导。 让当事人无力和绝望的是,无论去到什么地方,“我”从来没有被真正的看见过。 这就是我对擅长讲道理,擅长搬运知识进行头脑灌输的陈明咨询师特别愤慨的原因。
女,42岁,《我用语音聊天方式内化了咨询师人格中的优点》 通过我自身的缓慢改变,我不得不说,咨询师的有效陪伴是特别能帮助人的。之前我小看了他们的作用。还总是用查疏漏的方式监察他们。 我和我的第三位咨询师的相处时间很短,但效果却很明显了。我被他的理性温柔(理性+温和+耐心+包容)所打动,这是我需要的,也是我想要成为的,所以我被他感染,慢慢内化了他的这种人格特质。我发现我真的又变得温柔一点了。我对外界的“抗拒”变少了,“允许”变多了。我的心能量提升了,我的身体也变轻盈了一点。经过两年的自我成长,状态终于回来了。 我和我的咨询师们,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更准确的说,他们是本色出演,而我是选择性吸收。我们都很认真,但都没有刻意努力。改变却在悄然发生。 第一位咨询师鼓励我开口说话。结果我一说就停不下来了。在与不同倾听者(并非全是咨询师)聊天后,我的自信心慢慢恢复,心中硬块慢慢软化了。 第二位咨询师最闪亮的人格特质——包容,深深的感染了我,这是我最需要,也是我最想成为的,所以我内化了这部分特质,让我的内在趋于稳定和平静,让我对父母的否定和批判少了很多,开始愿意接纳不完美的他们。 第三位咨询师对我的影响似乎更大,因为他和我是最相似的一种人格,我对他有深层信任,因为深层信任,我对他的积极投射更多,我的心也因此打得更开,而且身体也因此打开,身体比较舒展心比较敞开的感觉,让我的自信和勇气都增加了。这效果出乎我的意料。 以上,致敬我专业而善良的咨询师们。 最后,我劝还在犹豫不决的朋友们,只有行动才能给你希望,赶快行动吧! 。
女,大家好,我是一个咨询者,我很痛苦,对咨询师给予了太多的期待,我把他们当做救命稻草,曾经我无数次的倾诉,倾诉的过程中一遍一遍把自己的疑问自己的纠结,痛苦,在他们面前毫无保留的展示,当他们不理解,不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的时候,我去解释,有时候感觉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明白么,甚至他们提出不同的方向的时候,我觉得他们不懂我,很简单的问题,却要让我去告诉他们,这个时候我心在滴血,我承认我心灰意冷了,我有了想换老师的想法,因为我需要的不是一个倾听者,我想要的是解决问题,如果仅仅是倾听,那意义何在,换来换取,意味着我需要承担的东西变得更多了,但是我不去换,你能让我坚持下去吗,你给我这样的勇气了吗,。。。。。好吧,我承认我有问题,我大概知道自己这个样子,就不应该去找倾听者,而是去找一个可靠的心理咨询师,,说实话我不知道我在这样的平台上我到底心智变化了多少,你们无形中给我带来了多少伤害,你们貌似很及时,我有时候说话你们都会给我回复,但是这种善良的背后,也是一把把刀子捅像我,我不需要共情,因为你与我共不了情,你没有相同的经历,你怎么能够共情呢,你假装共情的样子真的很可笑,,我不知道我还要徘徊多久,我希望每个人都好好的,没有痛苦
(匿名)
女 突然觉得做咨询师,可能真的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看看别人的样子(尤其是跟自己有几分相似的问题的时候),会更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吧,没准一下子就没那么执迷不悟了,各种想不通听不懂和困惑了
(匿名)
女,28岁,我超烦某些咨询师在根本不了解他人的时候就先入为主的说,你如何如何,你是如何如何的人,各种误会加指责,你应该如何如何做,真的不配做咨询师,还在那标榜自己在国外,自己收多高的价格,起码的共情都做不到,想到这种**就来气,一个人根本不了解另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说能帮助到另一个人,有什么资格指指点点评判他人,收钱就说服务还说什么帮助,有点无语。
(匿名)
女,28岁,梦到以前和我相过亲的男生结婚了,好久不再联系了,联系方式没删,可能都想看看对方什么时候脱单吧,我梦里看到他婚纱照了,但没看清新娘,可惜了,然后我梦醒了
女,21岁,我妈妈是那种急性子极少轻言细语跟我说话,一件小事情唠唠叨叨说无数遍,每次都因小事情生气,我可能也遗传了她的性格脾气暴躁喜欢顶嘴然后就吵的更厉害了,但是我每次都知道我不顶嘴就不会吵的那么厉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要我不想做的事情我妈就会拿出去玩啊买东西啊这些事情威胁我,我觉得我现在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想做什么事有害怕做不好在外面很自卑晚上失眠考试什么的复习了也没有信心能考过,心里不知道怎么办怎么跟妈妈沟通交流和相处。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513
问
女,31岁,——【成长也是一种痛】 曾经,“权威”们无数次坚定的对我说:你必须改,你需要改,如果你能改......让我感觉到我被不同程度的坚决的否定了。 最近,我怀着求助与好奇的心态,在心理平台和不同的倾听者老师语音聊了一段时间,我体验到了另一种被否定的感觉。 咨询师职业的素养给了我头脑层面的包容接纳,并向我传达和灌输了不同的道理(道理我早就懂),即使在了解到我是多年心理爱好者,并有很多新领悟和体悟,且不断自我更新的前提下,依然把我当成一个“有问题的求助者”,并努力让我明白:我必须改,我需要改,如果我能改.......我感觉到我被不同程度的否定了,只是这种否定变得温柔和隐蔽了。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语重心长、那些苦口婆心的“为你好”的人,不管显得多有耐心多有爱心,都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否定,都有无法忽视的杀伤力。而这种以爱之名的否定和打击,很多咨询师本人都认可,并不会觉得这样会伤害人,所以无法理解求助者的内心,因而他们(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帮助”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人是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高级生物,我们需要较好的存在感。不被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沮丧的部分,无法改变自己去获得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无力的部分。 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散发着“灵魂之光”的咨询师,让我有了追光的动力,让我从“我需要改”走到了“我想要改”,让我把关注点从“有问题的自己”变成了“美好的自己”。 曾经,我总想着给别人“看病吃药做手术”,在不断失望、受挫、被教训和被诅咒后,不得不给自己“看病吃药做手术”,拿起针给自己穿刺,拿起刀给自己剔肉刮骨.....曾经极力否认并逃避的问题,如今不得不坦诚面对,并撕开自己血淋淋的伤口,在挣扎和痛苦中坚强的努力的成长。 要给自己做“手术”了,这不是一种好的感觉,但却是最值得去做的事。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愿意承受成长的痛。 我渴望早日看到自己更好的样子。加油! ———————————————— 补充 或许咨询师(温和的权威)眼里都有一个更好的“当事人”,这让当事人感到了不自信和压力,这种感觉无助于当事人展开行动让自己蜕变。如果咨询师能够“让我是我,让你是你”,而不是咨询师眼里的“我和你”,这样更有助于当事人听到内心的呼唤,成为更好的自己。 ——————————————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