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5-13 18:00:31
抱抱TA
女,30岁,——【更好的自己】之咨询师版 最近,我怀着求助与好奇的心态,在心理平台和不同的倾听者老师语音聊了一段时间,我体验到了另一种被否定的感觉。 咨询师职业的素养给了我头脑层面的包容接纳,并向我传达和灌输了不同的道理(道理我早就懂),即使在了解到我是多年心理爱好者,并有很多新领悟和体悟,且不断自我更新的前提下,依然把我当成一个“有问题的求助者”,并努力让我明白:我必须改,我需要改,如果我能改.......我感觉到我被不同程度的否定了,只是这种否定变得温柔和隐蔽了。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语重心长、那些苦口婆心的“为你好”的人,不管显得多有耐心多有爱心,都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否定,都有无法忽视的杀伤力。而这种以爱之名的否定和打击,很多咨询师本人都认可,并不会觉得这样会伤害人,所以无法理解求助者的内心,因而他们(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帮助”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人是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高级生物,我们需要较好的存在感。不被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沮丧的部分,无法改变自己去获得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无力的部分。 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散发着“灵魂之光”的咨询师,让我有了追光的动力,让我从“我需要改”走到了“我想要改”,让我把关注点从“有问题的自己”变成了“美好的自己”。 或许咨询师(温和的权威)眼里都有一个更好的“当事人”,这让当事人感到了不自信和压力,这种感觉无助于当事人展开行动让自己蜕变。如果咨询师能够“让我是我,让你是你”,而不是咨询师眼里的“我和你”,这样更有助于当事人听到内心的呼唤,成为更好的自己。
20
13
588
王金波
您好
如歌老师
这是要红的节奏呀[龇牙][龇牙]
龙凤
你好
王 宇
你好
知心【情感导师】
我赞同你的说法,让大家都做更好的自己!
冷血党
草
王薇
你好
王薇
写的很好
心羽轩
心理咨询能改命和致命
心羽轩
从“美好的自己”变成“有问题的自己”是怎样的体验?
倾心
你好
陶莹
[强]
黄老师
您好
欧阳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被认可,被包容,祝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加油!
心晴情感心理咨询
透彻。否定来访者本身就是不对的。而一些,必须,应该,改正之类的话术更是用的不恰当。来访者有能力做自己生活的专家,只是,暂时可能有了一些方向感的迷茫。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看清几个方向,并把选择权交还给来访者。你总结的很好
倾听时刻
心灵处方
很有深度[强][强]
静静老师
赞
悄悄话
hi你好
做自己喜欢的
看来经历不少,咨询良莠不齐,也不知道你是花钱咨询还是随便聊聊,随便聊聊不会改变。
妙真老师
妙真老师送了一个拥抱
怎么死不痛苦
怎么死不痛苦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31岁,——【成长也是一种痛】 曾经,“权威”们无数次坚定的对我说:你必须改,你需要改,如果你能改......让我感觉到我被不同程度的坚决的否定了。 最近,我怀着求助与好奇的心态,在心理平台和不同的倾听者老师语音聊了一段时间,我体验到了另一种被否定的感觉。 咨询师职业的素养给了我头脑层面的包容接纳,并向我传达和灌输了不同的道理(道理我早就懂),即使在了解到我是多年心理爱好者,并有很多新领悟和体悟,且不断自我更新的前提下,依然把我当成一个“有问题的求助者”,并努力让我明白:我必须改,我需要改,如果我能改.......我感觉到我被不同程度的否定了,只是这种否定变得温柔和隐蔽了。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语重心长、那些苦口婆心的“为你好”的人,不管显得多有耐心多有爱心,都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否定,都有无法忽视的杀伤力。而这种以爱之名的否定和打击,很多咨询师本人都认可,并不会觉得这样会伤害人,所以无法理解求助者的内心,因而他们(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帮助”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人是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高级生物,我们需要较好的存在感。不被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沮丧的部分,无法改变自己去获得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无力的部分。 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散发着“灵魂之光”的咨询师,让我有了追光的动力,让我从“我需要改”走到了“我想要改”,让我把关注点从“有问题的自己”变成了“美好的自己”。 曾经,我总想着给别人“看病吃药做手术”,在不断失望、受挫、被教训和被诅咒后,不得不给自己“看病吃药做手术”,拿起针给自己穿刺,拿起刀给自己剔肉刮骨.....曾经极力否认并逃避的问题,如今不得不坦诚面对,并撕开自己血淋淋的伤口,在挣扎和痛苦中坚强的努力的成长。 要给自己做“手术”了,这不是一种好的感觉,但却是最值得去做的事。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愿意承受成长的痛。 我渴望早日看到自己更好的样子。加油! ———————————————— 补充 或许咨询师(温和的权威)眼里都有一个更好的“当事人”,这让当事人感到了不自信和压力,这种感觉无助于当事人展开行动让自己蜕变。如果咨询师能够“让我是我,让你是你”,而不是咨询师眼里的“我和你”,这样更有助于当事人听到内心的呼唤,成为更好的自己。 ——————————————
(匿名)
女,我发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现象。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期待的,努力的,挣扎的,反抗的,都是想要有人能看见自己。 父母,老师,各种权威,都没能看见我们,他们看不见那个独一无二的我们自己,有趣的自己,有价值的自己。。。。。因为他们自己就是“无趣的,无价值的”,所以无法发现别人的“存在”。 没有哪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好,各方面表现好,为了实现这些“好”,他们不敢表现真实的自己,极力伪装成一个职业化的角色,去塑造“祖国的未来。这也就算了,因为他们的存在是这个社会流水线的需要,我们无力抵抗社会对我们的“塑造”。 但我觉得,心理咨询师是应该跳出所有权威的框架,用最人性化的视角和身份来对待求助者的。 可令人悲叹的是,他们不但没有跳出权威框架,甚至还发展出了比权威更隐蔽的功能,因为他们掌握的“道理”更全面更细微,对当事人的内在影响更大。 他们和所有权威一样,不敢表现真实的自己。不以真实相对,你能给予当事人什么?不还是和家长老师们一样的点评和说服吗?不还是和家长老师们一样的期望和塑造吗?不还是和家长老师们一样的软控制吗?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感受就是这样的,无论走到哪,遇见谁,我们永远都是有问题的。以为咨询师能让我感受好一点,觉得自己没那么差,但他们职业化的“欣赏和鼓励”来得太过短暂而虚假,根本无助于我摆脱问题,只会让我的内心更无助更灰暗。因为我认为我已经用了最好的办法(心理咨询)来解决问题。 没有人有能力让当事人真正的感觉好起来,而不是短暂的陪伴时的瞬间良好体验。这种体验就像吃药,药效过后更无助。 只知道拿书本知识去和当事人的问题打交道,从来没有人敢用真实的自己和当事人本人打交道,这就是我认为心理咨询效果差,甚至造成负面效果的原因。 是啊,那样当然太难了,因为你们面对自己的父母,伴侣,孩子,都会把真实的自己藏起来,用不同的面具和他们相处,又何况面对你的来访者呢。 自己不成长,如果真正的帮助到别人呢? 或许你们的方法能对少数依赖面具活着的人有效果,但对于我这种不喜欢面具,特别想要剥离面具,特别容易识别别人面具,想去摘别人面具的,处于自我成长不稳定时期的我来说,你们的方法完全无效,让我非常反感。 自欺的咨询师,有可能帮助到比他们自欺严重几倍的人,这个我是相信的。 沉睡着的自欺的人们啊,你们何时愿意醒过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啊? 阿弥陀佛!
(匿名)
女,28岁,我超烦某些咨询师在根本不了解他人的时候就先入为主的说,你如何如何,你是如何如何的人,各种误会加指责,你应该如何如何做,真的不配做咨询师,还在那标榜自己在国外,自己收多高的价格,起码的共情都做不到,想到这种**就来气,一个人根本不了解另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说能帮助到另一个人,有什么资格指指点点评判他人,收钱就说服务还说什么帮助,有点无语。
(匿名)
女,42岁,《我用语音聊天方式内化了咨询师人格中的优点》 通过我自身的缓慢改变,我不得不说,咨询师的有效陪伴是特别能帮助人的。之前我小看了他们的作用。还总是用查疏漏的方式监察他们。 我和我的第三位咨询师的相处时间很短,但效果却很明显了。我被他的理性温柔(理性+温和+耐心+包容)所打动,这是我需要的,也是我想要成为的,所以我被他感染,慢慢内化了他的这种人格特质。我发现我真的又变得温柔一点了。我对外界的“抗拒”变少了,“允许”变多了。我的心能量提升了,我的身体也变轻盈了一点。经过两年的自我成长,状态终于回来了。 我和我的咨询师们,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更准确的说,他们是本色出演,而我是选择性吸收。我们都很认真,但都没有刻意努力。改变却在悄然发生。 第一位咨询师鼓励我开口说话。结果我一说就停不下来了。在与不同倾听者(并非全是咨询师)聊天后,我的自信心慢慢恢复,心中硬块慢慢软化了。 第二位咨询师最闪亮的人格特质——包容,深深的感染了我,这是我最需要,也是我最想成为的,所以我内化了这部分特质,让我的内在趋于稳定和平静,让我对父母的否定和批判少了很多,开始愿意接纳不完美的他们。 第三位咨询师对我的影响似乎更大,因为他和我是最相似的一种人格,我对他有深层信任,因为深层信任,我对他的积极投射更多,我的心也因此打得更开,而且身体也因此打开,身体比较舒展心比较敞开的感觉,让我的自信和勇气都增加了。这效果出乎我的意料。 以上,致敬我专业而善良的咨询师们。 最后,我劝还在犹豫不决的朋友们,只有行动才能给你希望,赶快行动吧! 。
女,大家好,我是一个咨询者,我很痛苦,对咨询师给予了太多的期待,我把他们当做救命稻草,曾经我无数次的倾诉,倾诉的过程中一遍一遍把自己的疑问自己的纠结,痛苦,在他们面前毫无保留的展示,当他们不理解,不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的时候,我去解释,有时候感觉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明白么,甚至他们提出不同的方向的时候,我觉得他们不懂我,很简单的问题,却要让我去告诉他们,这个时候我心在滴血,我承认我心灰意冷了,我有了想换老师的想法,因为我需要的不是一个倾听者,我想要的是解决问题,如果仅仅是倾听,那意义何在,换来换取,意味着我需要承担的东西变得更多了,但是我不去换,你能让我坚持下去吗,你给我这样的勇气了吗,。。。。。好吧,我承认我有问题,我大概知道自己这个样子,就不应该去找倾听者,而是去找一个可靠的心理咨询师,,说实话我不知道我在这样的平台上我到底心智变化了多少,你们无形中给我带来了多少伤害,你们貌似很及时,我有时候说话你们都会给我回复,但是这种善良的背后,也是一把把刀子捅像我,我不需要共情,因为你与我共不了情,你没有相同的经历,你怎么能够共情呢,你假装共情的样子真的很可笑,,我不知道我还要徘徊多久,我希望每个人都好好的,没有痛苦
(匿名)
女 突然觉得做咨询师,可能真的最大的受益人是自己,看看别人的样子(尤其是跟自己有几分相似的问题的时候),会更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吧,没准一下子就没那么执迷不悟了,各种想不通听不懂和困惑了
(匿名)
男,32岁,刚刚又一个咨询师,给我私信了,,说,有问题的时候,就找她咨询,然后我就说(你们都是大忙人,我没时间咨询)我要是承认了,说不定,又说我占便宜,,说我移情…………我现在,该干嘛就干嘛,,,一天忙得很……我奉劝各位老师,还学会尊重来访者,不要随意的伤人,乱评价人。,如果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_→还谈什么咨询
女 哈哈,突然觉得咨询师很厉害,这么多的怨言负能量都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我看到这么多的痴男怨女的各种纠结困惑抱怨压抑我都觉得受不了。咨询师的修养素质需要多高才能给那么多的人帮助。不是拍马屁哦,确实我自己觉得受不了这些负面情绪的压抑感。
(匿名)
女,21岁,我妈妈是那种急性子极少轻言细语跟我说话,一件小事情唠唠叨叨说无数遍,每次都因小事情生气,我可能也遗传了她的性格脾气暴躁喜欢顶嘴然后就吵的更厉害了,但是我每次都知道我不顶嘴就不会吵的那么厉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要我不想做的事情我妈就会拿出去玩啊买东西啊这些事情威胁我,我觉得我现在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想做什么事有害怕做不好在外面很自卑晚上失眠考试什么的复习了也没有信心能考过,心里不知道怎么办怎么跟妈妈沟通交流和相处。
(匿名)
男,16岁,自己看图吧我实在没有精力写这么多了。希望你们推荐个好点的医院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513
问
女,30岁,——【更好的自己】之咨询师版 最近,我怀着求助与好奇的心态,在心理平台和不同的倾听者老师语音聊了一段时间,我体验到了另一种被否定的感觉。 咨询师职业的素养给了我头脑层面的包容接纳,并向我传达和灌输了不同的道理(道理我早就懂),即使在了解到我是多年心理爱好者,并有很多新领悟和体悟,且不断自我更新的前提下,依然把我当成一个“有问题的求助者”,并努力让我明白:我必须改,我需要改,如果我能改.......我感觉到我被不同程度的否定了,只是这种否定变得温柔和隐蔽了。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语重心长、那些苦口婆心的“为你好”的人,不管显得多有耐心多有爱心,都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否定,都有无法忽视的杀伤力。而这种以爱之名的否定和打击,很多咨询师本人都认可,并不会觉得这样会伤害人,所以无法理解求助者的内心,因而他们(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帮助”起不了任何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人是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高级生物,我们需要较好的存在感。不被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沮丧的部分,无法改变自己去获得认可,是我们内心最无力的部分。 很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散发着“灵魂之光”的咨询师,让我有了追光的动力,让我从“我需要改”走到了“我想要改”,让我把关注点从“有问题的自己”变成了“美好的自己”。 或许咨询师(温和的权威)眼里都有一个更好的“当事人”,这让当事人感到了不自信和压力,这种感觉无助于当事人展开行动让自己蜕变。如果咨询师能够“让我是我,让你是你”,而不是咨询师眼里的“我和你”,这样更有助于当事人听到内心的呼唤,成为更好的自己。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