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1-09-14 07:15:25
抱抱TA
女,《标签化的生活》(约四年前) 我们很容易被身份迷惑,很多时候认可一个人喜欢一个人,都离不开对方的身份。 我们对一个人的认可,不是认可他本身,而是认可他的附加值。 就像:一件商品(-样东西),我们绝不会喜欢它本身,而是喜欢它能带给我们的价值,有形的无形的价值。 一样东西它本身是不吸引人的,所以,人们才会在活着的时候不断追逐,努力或拼命地提高自己的附加值。 甚至我们对自己养育的孩子,也是喜欢TA的附加值,所以为人父母们都不厌其烦的向孩子灌输自己认可和喜欢的价值观,督促或强制孩子去按照自己那套价值观行事,希望孩子变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以宽慰自己的心。 没有人愿意喜欢一个人最本质最真实的部分,因为那个部分是没有价值的(那个部分只是一堆分子,一具躯体),是不利已的,是和生存无关的。 计划生育一胎口号:稳定低生育水平。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二胎口号:实现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放开二孩政策好,生对儿女好养老。 把计划生育的一胎和二胎口号拿来,可说明一个问题: 道理(道德,规则,政策)是为利益(立场)服务的。 而所有利益又都是为物种延续服务的。 延续物种需要生存所需要的一-定保障。 而(正性)标签能带来生存的保障。 这可能就是中国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的根源了。 人们都希望尽可能的拥有或保有标签,害怕标签流失或被破坏。 对面子的需求,是为了适应群体,害怕被群体抛弃。 ----因为群体协作是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发展出来的很好的生存方式,能让人类利益最大化,久而久之,个体已经不能脱离群体而生存了。 所以标签带来价值,价值带来面子,有面子能更好适应群体,被群体接纳和喜欢,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正性)标签等于保障。 所以人们会追求标签的不可替代性或不易变换性, 比如生儿育女,做孩子不可替代的父母,是标签的不可替代。 比如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标签的不易变换。 所以我们都活在标签化的生活里。
22
7
394
石月梅
你想要成为的那一种所谓更好的人,不是标签立异,不是另辟蹊径,不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是吃螃蟹和蜘蛛,而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王薇
你好
米会军
[强]
周美芳
你好
宋老师❤
你好
羊村生活
哈哈
羊村生活
你这经济学关于附加价值的理解,还不如我这个中专生对“第三方服务”的理解深刻了
匿名
羊村生活。为什么要特意提“中专生”?那我也提一下,我是初中毕业就出社会打工了。
龙凤
你好
羊村生活
因为中专的知识浅层概念不深入,为什么刻意关注中专生这仨字??
羊村生活
这或许也是某人自以为是得认为我因学历自卑,用学历能羞辱我的原因之一吧,果然投射无处不在
羊村生活
因为我中专的专业是物流管理,有本教材叫国际经济与贸易,里边讲的供应链里的“第三方服务”的概念。这和是中专毕业打工,还是初中毕业打工有啥关系啊?哈哈。想太多了,别人没那么多羞耻感
羊村生活
因为我中专的专业是物流管理,有本教材叫《国际经济与贸易》,里边关于供应链的“第三方服务”有粗略的概念,类似于“附加价值”。经济学系统课程应该更为的详细,中专教材大多只是粗浅的概念,没有涉及到相关延伸。我对知识点的理解基于我个人,我是“中专生”,代表我知识程度的个人化水平。。。。。。
羊村生活
你反复的论证这些,累吗?
羊村生活
再次印证,真的开心吗?
羊村生活
读书是为了生活的,不是为了读书去读书
匿名
羊村生活。是的,我很自卑,我在投射。没有知识,无法自我认可。我一辈子最想做的事就是用知识武装自己。这是我人格的欲望,和别人追求权力金钱地位,车子房子美女,一样的道理。
羊村生活
没有人是完美的,完美还是相对嗯,也没在说你用知识武装自己。你武装你自己,你怎样都可以,不关别人事,更不关知识的事。
羊村生活
没有人愿意喜欢一个人最本质最真实的。这是你自己对自己的不接纳。
羊村生活
你武装你自己,你这部分把全世界人攻击,你没攻击我,这都不关我的事,这是整体的你。
御冥
你这种思想就不是正常的思想,我现在所学的所有东西都只是为了我的将来能有更多的选择,能让我去尝试更多种我所喜欢的职业,而不是为了什么附加值,附加多少算多,一山更比一山高,加到多久是个头,学自己所喜欢的把它学好,那就是对的,因为热爱所以学习,而不是为了什么狗屁面子,面子这东西在现在算个什么,屁都不是,又不能吃
王 宇
你好
张志强
张志强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男 饭可以乱吃,有多少标签,老子都要撕下来
男,33岁,不要总是在意别人的感受!你不要活了!,,不要总是在意他人给你所定义的任何侮辱人极大的刺激的词组,给你设标签从而你觉得你自己认知出出设限制标签!你不要过了!因为你是为了别人给你套圈的标签而过!而不是你自己能够真正的意识形态,,,永远不要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问题上!在经历过任何事上!把自己搞得像受害者一样!孤僻逃避藏炖无无形,隐隐作痛!,,你要知道!任何情绪!任何问题 不是来自 一个人 ! 一个群体!任何形态的等级高低阶层!,,是来自你自己怎么去对这种!关键来源于自己!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对周围的认识,通过大脑折射出来的,
还有一些人,不要一开口就来给我贴标签。,没教养。。。,在意和不惯着,从来都是两回事。,,你是我吗?你凭什么认为,,我拒绝不了别人,就是在意别人?,,你如果说我,没有拒绝的能力,,我或许还会佩服你的观察能力。
(匿名)
给一个人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掌声越多,人们表演的就会越卖力。
男 标签的作用,,,,,,,,他扣我头上,你们说下有作用吗
女 自卑,孤傲,完美主义,生人勿近,不善于表达,不爱说话,高冷,孤僻,不善于沟通,人际关系不太好,矛盾,神经,孤独,可怜,不够自信,全都是别人对我的评价,别人给我套上的标签。
(匿名)
女,42岁,不管你被贴上什么标签,只有你才能定义你自己。
男 当喊一个人老实那人很生气那他就不可能改变老实。当一个人在网上问怎么变高冷,那他一辈子都不可能高冷。当网上有人指责喷子,那他就是最大的喷子。……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匿名)
女,《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约四年前) 生活的残酷现实是:我们被最亲最爱的人,伤得最深。 为什么会感受到伤害? 因为我们想要被认可、被支持、被照顾的愿望,没有从亲人和爱我的人那儿得到满足,而亲人也是同样的愿望,想要我(们)去满足他(们)。 所以,相爱相杀,都是利益下的撕扯,都是期待惹的祸,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 可是,生而为人,是有很多需要的,如果不去期待亲近的人,难道期待陌生人或仇人么? 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为什么在爱别人的时候会伤害对方呢? 因为一个人的需求是从不缺席的,在爱对方的时候,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需求,在付出爱的时候,如果和对方的互动中,有触及到自己某方面需求,但对方没注意到,或根本就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就会感到失望,然后把注意力从对方身_上移过来,开始关注自己的需求。 然后这种不被满足带来的强烈不适感,导致了情绪冲动,然后由付出爱变成了索取爱,用情绪表达失望和不满,甚至采用言语和肢体暴力,提醒对方关注自己的感受,满足自己的需要。 但对方愿意满足你吗?有能力满足你吗? 事实.上,双方都没有能力满足对方,所以只能在一次次付出爱,交换爱,索取爱的过程中,不断的失望、抱怨,然后不断的发泄不满,甚至打击报复。 所以,不能把自己照顾好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去用爱交换爱,必定得不到满足,只能不断期望又失望,然后相爱相杀。 所以,你满嘴爱我,却面目睁聍! 所以,一个能把自己照顾好的人,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匿名)
女,生活是一幅画。 我们既是画中人,又是画外人。 当我们感觉痛苦或快乐的时候,我们是画中人。当我们感到轻松自然的时候,我们是画外人。就像拍摄时的镜头,镜头放大时,你的感觉会被景中人物抓住,变得紧张或兴奋;镜头缩小时,你会觉得身心变得更放松了。 也就是说,如果人的视角变大,所有正面或负面的感受都会变轻。 我一直不断的思考,分析,体验和感悟,就是为了能够扩大视角,成为画外人。我也确实越来越有信心了。这就是读书,学习,思考最大的意义,虽然过程艰难,亦或可能走火入魔,但也是值得的。 所以你会选择做画中人或画外人?
(匿名)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1
/
0914
问
女,《标签化的生活》(约四年前) 我们很容易被身份迷惑,很多时候认可一个人喜欢一个人,都离不开对方的身份。 我们对一个人的认可,不是认可他本身,而是认可他的附加值。 就像:一件商品(-样东西),我们绝不会喜欢它本身,而是喜欢它能带给我们的价值,有形的无形的价值。 一样东西它本身是不吸引人的,所以,人们才会在活着的时候不断追逐,努力或拼命地提高自己的附加值。 甚至我们对自己养育的孩子,也是喜欢TA的附加值,所以为人父母们都不厌其烦的向孩子灌输自己认可和喜欢的价值观,督促或强制孩子去按照自己那套价值观行事,希望孩子变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以宽慰自己的心。 没有人愿意喜欢一个人最本质最真实的部分,因为那个部分是没有价值的(那个部分只是一堆分子,一具躯体),是不利已的,是和生存无关的。 计划生育一胎口号:稳定低生育水平。只生一个好!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二胎口号:实现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放开二孩政策好,生对儿女好养老。 把计划生育的一胎和二胎口号拿来,可说明一个问题: 道理(道德,规则,政策)是为利益(立场)服务的。 而所有利益又都是为物种延续服务的。 延续物种需要生存所需要的一-定保障。 而(正性)标签能带来生存的保障。 这可能就是中国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的根源了。 人们都希望尽可能的拥有或保有标签,害怕标签流失或被破坏。 对面子的需求,是为了适应群体,害怕被群体抛弃。 ----因为群体协作是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发展出来的很好的生存方式,能让人类利益最大化,久而久之,个体已经不能脱离群体而生存了。 所以标签带来价值,价值带来面子,有面子能更好适应群体,被群体接纳和喜欢,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正性)标签等于保障。 所以人们会追求标签的不可替代性或不易变换性, 比如生儿育女,做孩子不可替代的父母,是标签的不可替代。 比如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标签的不易变换。 所以我们都活在标签化的生活里。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