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职场常见哪几种心理?

类型:碌碌无为型

  症状:年终考核就快到了,一年下来没什么让自己满意的表现

  处方: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心理坐标

  一年来,虽然应了那句“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头鹰晚”的调侃,可到年末做总结时有些人一回想,却实在想不起自己做过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作。中国人素有“年终算账”的习惯,“过年”也因此成为“过关”。重压之下,那些面临考核的上班族较易产生恐慌或无所适从的情绪。这在一些急于突破职场上升“瓶颈”的人身上更为常见。

  专家认为,出现这些情绪,与现实给自己的定位存在落差有关,需要正确客观衡量个人能力。接下来的一年,又要开始给自己制定新年计划,这个时候就别太好高骛远,现实一点,合适自己。也别期望自己每年都在大步前进,有时候原地踏步也是为了将来更好的进步打基础嘛。对于真正的停滞不前,那就要找找原因了。

  类型:奖金嫌少型

  症状:为什么拿的年终奖比别人少

  处方:摆平心中的那杆秤

  还有个关于金钱方面的问题,在年底也是要拿出来一说的,就是年终奖的事。看到别人拿的奖金比自己多,有些人就会觉得不公平。其实心理专家对这个还专门有个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曾提出一个“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对于公平的感觉,不仅仅受绝对报酬(即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还要受相对报酬(即与他人相比较的相对收入)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与所得报酬和周围的人作比较,如果觉得这种报酬不合理,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与不稳定感,进而产生很多负面情绪。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更需要摆平心中的那杆秤,正确面对年终奖问题了。[NextPage]

  类型:互相攀比型

  症状:在眼里,连同事的行为都变得奇怪起来

  处方:有压力是好事,更要正确转化为动力

  走亲访友、请客聚会是年底人们必备的节目。本来是为了联络感情的,但有些人走出聚会却感到很压抑。因为聚会上看到这位老同学赚钱多了,那位前同事升职了,好像都比自己光鲜。总之,越比越失衡,越比越郁闷,本来欢乐的聚会,却成了负面情绪的摇篮。

  跟上面所说的“碌碌无为型”拿自己跟自己比有所不同,攀比型则是拿自己跟别人比。心理专家认为,攀比心理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也不是什么坏事,适当的压力下,人的工作效率会提高。可要是一直为压力所累,那就错了。不仅聚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而且自己的干劲也会打折扣。所以,正确地对待压力就很重要。

  类型:疯狂血拼型

  症状:商场促销翻天覆地,很多女人冲进商场就刷卡掏钱包

  处方:少刷卡,限时购物,给自己弄个小账本

  这个时候的购物欲望与平时有些不一样,因为其中夹杂着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成分在里头,所以更容易冲昏头脑。

  年底工作上的每一步变化都很容易给人们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压力,女性本身就更容易倾诉和释放压力,购物也成为她们释放压力的途径之一。很多人在情绪不好时购物,可以及时宣泄压力。不过血拼只能治标不治本,调节心态是关键。

  要控制购物欲,心理专家认为改变购物模式,从行为上逐渐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是比较有效的。比如说“订单购物”,购物之前养成“订单计划”的习惯,有计划地消费。“限时购物”,限定一个大致时间,可以避免挑选时间长、范围广造成的购物过剩。别做“卡奴”,沉溺于可透支的刷卡当中不利于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建议使用现金支付或者使用贷记卡消费。[NextPage]

  类型:两面受气型  

  症状:挨批后半夜独自飙车回家  

  处方:去k歌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喊出来

  前两天有位父亲领着28岁的儿子来找心理专家,说孩子最近脾气很不对劲,不说话。家里人说给他介绍对象,儿子就莫名其妙发火了。其实,儿子正为了自己公司里繁重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又无处发泄情绪。此时,家里人的好意反倒成为“导火索”。

  这样的上班族其实不少,单位里遇到烦心事,不能对上司或是同事发泄,回到家后,一些亲近的人反倒成了出气筒。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很重要。19楼互动空间上有位网友曾说自己被老板批评后,独自飙车回家后感觉到很畅快。这可不是个好办法,威胁到别人和自己的生命安全,要不得。专家的建议是去歌厅好好地吼几声,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怎么大声叫喊都行,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也行。

  总结:宣泄是最好的药

  对抗年末综合征最好的排解方法就是宣泄,当你被悲伤、愤怒、急躁、烦恼、怨恨、忧愁、恐惧等情绪所占据时可以大声地喊出来或哭出来,要勇于向亲友倾诉、唠叨,在他们的劝慰和开导下,不良情绪会慢慢消失。同时,需要放慢工作速度。如果你被紧张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好立即把工作放一下,轻松休息一下,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越是在工作紧张的时候,越是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生活、学习、工作都能有规律地进行。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朋友之间的友情和距离

朋友,需用心去经营,需有一定的艺术性。不是在讲教,而是有切身的体会。对一个朋友,且不论男女朋友,不能太过于重视,否则对方会觉得压力很大,会被你的重视压的喘不过气,但又不能过于疏忽,过于疏忽,可能就不会在有联系。有的朋友,你如果太重视他,会让他觉的交你这个朋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