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和不快乐是焦虑产生和加强的主要源泉,从内因来讲,过度的欲望和追求又是烦恼和不愉快产生的最重要原因。人的性格,以及伴随着性格所产生各种焦虑的数量和频率是相对固定的,在没有欲望和追求的情况下,它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过度的欲望和追求,导致的烦恼和痛苦体验,使焦虑数量和程度增加。
人的过度欲望是焦虑和痛苦的来源,每一次烦恼,每一次焦虑都不会过后就不存在了,它不存在于你的意识中,但深深地进入你的潜意识之中,作为一种焦虑的性格进入个体之中,人的性格和个性主要是在这种无数次的经历的组合下形成的。记忆的过程只是对事件的叙述,而这种内在的状态才是形成性格的根本原因。记忆是有形的,状态是无形的,是潜意识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在出生以后通过无数次焦虑体验和生活经历的堆积、环境的作用,逐步形成了性格特征,它决定着我们的一切。
每个人都在这种无形的“ 魔力” 操纵下,走着不为自我所认识到的人生之路。虽经努力,但却无法改变和抗拒这种内在所习惯的心理活动轨迹。在它的指使下,我们产生烦恼、痛苦、错误、罪恶和人格障碍。而一个人在过度的欲望指导下,当遇到挫折时,为了战胜自我、战胜社会、战胜困难、取得进步,带着坚定的勇气、顽强的意志,用不懈的努力去拼搏,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前进,事实上往往走上错误和失败。
当然,外在的很多情况如饥饿、寒冷,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可以导致一个人的烦恼和痛苦,并产生焦虑,在这里我们不多做讨论。我们的重心放在内因上面,放在最主要的方面。 [NextPage]
人类大部分的失败和挫折,都来源于我们过度的努力。这样说并不是宣扬消极的东西,鼓励我们懒惰、不努力、不勤奋。恰恰相反,我们应该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我们需要的是方法,是成功的途径和手段,我们的目标是正确的,错在方法,错在手段。因为我们只注重了达到目的,而忘记了自己在为达到目的过程中,是否产生了焦虑,所以,努力往往是错误的,正好走向了成功和实现自己理想相反的方向。只有带着“ 无为” 的思想才能达到“ 无不为” 的目的,带着“ 无所往而生其心” 的思想才能够产生智慧的火花。
在自我培养和自我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通过解决思维和行为问题,达到断绝焦虑的来源,消灭焦虑和克服焦虑。这是一种心力的作用,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历程。不良情绪和不良思维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一个共同体。我们从不良思维入手,强行阻止不良思维的产生,通过转移注意力、行为努力等多种方法,以达到对思维的控制,虽然我们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和困难,但这是唯一的方法,是我们唯一可做的事情。
阻止了不良思维的产生,就从思维上否认和去除了焦虑,使焦虑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形成对焦虑的有效控制。在去除焦虑的过程时,我们会感到非常痛苦,非常难受。我们不愿意改变自己,会利用各种方法去认可这些焦虑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性,会找出千百个理由会说服自己,焦虑是必要的,有意义的。如果我们用理智去思考,去分析,永远只能陷入自我的包围之中,永远不能冲破思维的防线,永远找不到真理。
克服和消灭已经形成的、固有的、具有顽固惯性的生理上的焦虑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它来源于长期形成的习惯。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焦虑症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一种心理疾病,对于长期遭受焦虑症困扰的朋友们来说可谓是苦不堪言。作为焦虑症的一种类型,阵发性焦虑症需要我们特别的对待。中国精神健康网的精神科专家告诉我们,要通过掌握阵发性焦虑症来达到防御疾病的目的。 中国精神健康网的专家介绍说,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