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识别“躁狂症”!

陈先生,27岁,某大学老师,平日性格较为内向,不大喜欢与人交流。职业的缘故,他必须面对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许多疑问,渐渐的他变得外向了些。但3个月前,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他的朋友和同事们突然感到他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表现得兴奋话多、自我感觉良好,和什么人都打招呼,请别人吃饭、乱买东西等。家人不解的问他,他就说自己需要更加开朗更加的融入社会,所以要更多的交际应酬。见他解释得还算通情合理,家人也就没有多问。可几天后,陈先生变得尤其兴奋,见人就打招呼,称兄道弟,拍胸脯请客买东西,把自己两年的积蓄一股脑花了个精光。家人或同事劝阻即大发雷霆,说自己这样的一流学者应该是能挣会花,这点小钱不算什么,自己不久就能够得到某大型外企的青睐,进入其决策层等。言谈举止渐变得轻浮,家人同事觉得他有问题送到门诊来咨询的时候,还表示自己是顶尖的聪明人,有说不完的话,脑子转得太快,连自己的舌头都跟不上,想要做的事情太多等等,认为自己是一只“陨落在凡间的天鹅”(陈先生原话)。

陈先生的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做“”,是所谓“(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状态,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发病时患者表现得轻松愉快,热情乐观,言谈举止深具感染力,症状轻的时候可能不被人视为异常,只有比较亲近的家人和朋友才能够发现患者的“不对劲”。患者多半思维速度增快,语速增多,说话漫无边际,对人诸多要求,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可以发脾气甚至是冲动攻击等。对很多事情都表现出兴趣,但不持久,常常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做什么,完全不顾自己的能力和现实状况,但容易迅速放弃。如果没能得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对自己及他人造成伤害。

一般而言,单纯的躁狂发作是比较少见的,多数患者在躁狂发作前后都有可能出现抑郁表现。换句话说,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多是属于同一种疾病“情感障碍(心境障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临床表现。两种表现都有相互转换的可能。躁狂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要在疾病早期迅速控制发作,否则,持续的躁狂行为有可能令患者的体力不足,造成虚脱甚至衰竭。由于该疾病有一定的复发性,因此在控制症状后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使其能够认识到该疾病的基本表现,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

在疾病早期,患者多半非常愿意“享受”自己这种“一切良好”的感受,虽然可能觉得自己有些异常,但会认为自己还在正常范围以内。一旦病情加重,患者对疾病的“自知能力”就可能出现较大的损害,否认有病,不愿接受治疗,有时甚至需要强行的将其送往心理卫生诊疗机构。

因此,对于该疾病应该做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

当发现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在言谈举止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时,尤其是出现了夸夸其谈、活动增多等情况,应该及时的与他交流,了解他她是否在生活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喜事,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出现较为持续的兴奋、话多、行动增多,即应该建议他她到相关的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去寻求帮助。

本文系霍云翔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职场老板最痛苦的五大核心

  1、战略抉择的风险痛苦  中国中小企业老板基本依靠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而成功,事实上他们大多素质并不很高,可以说中国市场本身就在不断爆发增长,低价、模仿、渠道,靠的是胆商+行动力,企业做到一定规模,老板自然风光,但随之而来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抉择,这种思考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