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2/2021

青少年抑郁和青少年自杀

苏州市广济医院

苏州市心理卫生中心

梅其一

记得那年清明节后的第一周,刚刚下过雨,空气清新。诊室外的病人和家属像往常一样排队候诊,然而,此时突然冲进来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妇女,慌张的神色掩盖了她原有的优雅,几乎是以“乞求”的口吻急匆匆地说:“医生,麻烦您给我加个号,我女儿快要死了,她要自杀!”

那个戴着眼镜、满脸焦灼的中年妇女正是李老师,她和她的爱人都是中学老师,对女儿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宝贝独生女似乎也很争气,从小乖巧听话,品学兼优。而当女儿上了初中以后,李老师渐渐感到有点管不住孩子,“女儿每天很晚睡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手机。如果不让玩,就又哭又闹”。李老师夫妇觉得孩子学坏了,需要加强教育。尽管夫妻俩做了许多努力,但收效甚微。孩子和父母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大,班主任也向李老师反映了其女儿很难管教,与同学关系紧张,而且还有攻击行为。李老师愈发感到对女儿无能为力,认为这是自己教育的失败,感到非常伤心和无助。

万般无奈之下,李老师悄悄为孩子找了心理咨询师,几次咨询以后孩子和父母顶撞的现象渐渐减少,在学校里好像也没那么冲动了。通过和心理咨询师的交流,李老师认识到,长期以来以拒绝——强制的养育方式规范孩子行为,对孩子严厉干涉、否定,甚至粗暴指责,这些教育方法都是不对的。于是李老师也做了调整,要求自己在家里要做到不控制、不指责、不交换;多自省,多陪伴,多微笑。正面冲突减少了,而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了。高中期间,问题好像还是没有解决。孩子只愿意和心理咨询师交谈,回家后和父母几乎不说话。有时眉飞色舞,有时高冷沉默,染了黄头发,交了男朋友。父母很难接受也很难和她沟通,多说几句话,孩子就声称不想活了,还在手臂上划了许多条血道。上大学以后,女孩有时夸夸其谈称自己才高八斗,有时萎靡不振称自己一无是处。渐渐不思学习,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李老师想尽各种办法带女儿去旅游,请女儿的老师同学来开导等,似乎都不见效。女儿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负担,让父母操碎了心,如果自己不在世的话,父母会轻松很多。就在清明节扫墓以后,女孩突然变得非常轻松,对父母说,人到最后都要死的,与其痛苦活着,不如轻松死去。不久以后,女孩便写好遗书,准备实施自杀。

李老师的女儿罹患的是一种叫作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疾病,这种疾病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于是我指导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李老师女儿的状态逐步恢复正常,两个月后回到了学校。一年后再次复诊时她笑着对我说:“医生啊,我现在真正体会到正常人是不会好高骛远,也不应该消极悲观,而是应该带着淡淡的忧伤和静静的快乐去生活。”女孩变了,变得情绪稳定,善解人意。李老师说,这孩子除了童年时代从来没有这样好过,多年的阴霾一扫而光。 类似现象绝非罕见,大多数有一定工作经历的精神科医生都会遇到。许多血淋淋的事件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疾病,没有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女孩的治疗经历了三个过程

教育

教育对孩子产生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些人认为儿童青少年的行为异常,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已经产生了疾病,那么就不单纯是思想问题和教育问题。教育的作用也就变得相对微弱,教育不能完全改变孩子的行为,更不能改变疾病状态。道理很简单,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不管怎样加强教育和改变教育方式都不可能使它飞起来。当今对于一些青少年自杀现象,有些人对老师或家长进行谴责。其实,若是处在病理状态下,教育方式无论怎样先进,恰当与否,导致自杀或挽救自杀的能量都是非常有限的。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有部分疗效,但它改变的主要是心理问题。针对疾病来说,专业正规的心理治疗也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很难真正改变疾病本身。针对单独进行心理治疗是有风险的。美国精神病学会(APA)抑郁症治疗指南明确指出:重度抑郁症不适合单独的心理治疗,应配合精神科治疗。如果心理咨询师对精神医学有所了解,让女孩同时能得到精神科的帮助,许多问题可能在早期就解决了。实际上,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心理学工作者把患者不服药作为治疗成就,配合家长否定药物的价值,夸大药物的副作用。这对于有自杀意念或者行动的青少年是非常危险的,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对患者来讲是不冲突的,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辅相成,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走向正常生活。

精神医学治疗

精神科研究发现,许多自杀和疾病是有关系的。目前对可能导致自杀的精神障碍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医学治疗提倡综合治疗,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可能都是有局限的。女孩经过综合治疗以后很快改善并持续好转,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千千万万。李老师和我们很多患者的家属一样 对孩子到精神科就诊怀有很深的病耻感。而实质上现代医学强调获益风险比,就自杀而言,这种危及青少年生命的现象危险程度远远大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绝大多数临床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逆的,在专业的指导下,药物通过身体机能自主代谢,副作用是可以应对的。

事实上,当患者认识到自己这种反复想死的念头是疾病所致就会释然很多,因为再也不用努力去做许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和医生一起把疾病治疗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青少年自杀的问题已经探讨了一百多年,自杀的原因通常不是单一的。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都会起作用,而精神障碍因素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最重要因素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春季多发病的饮食防治方法

中医认为“ 百草回芽,百病发作” ,意思是说,春天容易旧病复发。同时,春天外感较多,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更应引起重视。为此,中医专家细数以下春季多发病,并给予合适的饮食防治方法,帮助您保持身体健康。   肝阳上亢(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   到了春天,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