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4/2021

解开人生的绳索—-摆脱强迫,自在生活

【导读】 发朋友圈必须凑够9张图;穿衣、洗澡、吃饭、走路要遵循特殊的顺序去进行;截图、画图、音量之类的,都要把标准拉到一个固定规律的数字上;玩游戏必须以对称方式布阵;反复洗手,一天要花几个小时洗手;反复检查煤气、门窗、开关、钱物、文件;反复锁门,出门后总担心门没锁好; 反复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刨根问底,穷思竭虑………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强迫症。与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一起,强迫症已被列为严重影响都市人生活的四大精神疾患之一。追求完美、爱面子、做事认真、优柔寡断,学习压力大,工作繁忙而无法自我减压容易诱发强迫症。
【典型案例】
今年刚满18岁的小菲半年来反复洗手、洗嘴唇,总觉得有脏东西,最多要洗20次,想控制又控制不了,觉得十分痛苦,老是纠缠于这个问题,无法专心学习。
公务员小丁,每天下班后走到楼下总要再回到办公室整理收发的文件,每次重复检查10多遍,还是怀疑没整理好,若不整理就无法安心下班。他一心想摆脱,但都是以失败告终,自己无力摆脱,造成内心的极大痛苦,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艳子从事文秘工作已经多年,工作得心应手,喜欢追求完美。很多事情其实已经非常的好了,但是自己还是不满意,过分的注意细节。可近一年来,她深受困恼。在每次发邮件时总怀疑是否已经签名,发到邮箱后又怀疑是否写错地址,她明知毫无必要去核对、检查,但难以摆脱,每次要不停地检查好几遍才罢休。
小杰是某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总是反复思索,刨根问底:“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人为什么长两条腿?屁为什么是臭的?”他自己明知这些问题缺乏现实意义也十分荒谬,毫无必要,但却难以控制总是不停地去穷思竭虑……
【专家答疑解惑】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并且能够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欲望或观念同自己的人格不相容,但不能控制,导致严重的内心斗争并伴随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有时为了减轻焦虑而做出近似仪式性的动作。本病通常在青少年期起病,也有起病于童年期者,多数为无明显诱因缓慢起病。强迫症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基本症状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
强迫现象有三个基本特征: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比如反复思考一些想法,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等等;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使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产生强烈心理冲突,造成精神上痛苦;病人能意识到强迫症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有症状自知力。三者任缺其一便不是强迫症。
强迫症的患病率在2%一3%,占心理门诊量的0.1%~2%,该病多在30岁以前发病,男多于女,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患者主要是对人、对己、对事过分敏感所致,他们虽然明知一些举止及做法不对,完全违反自己的意愿,虽然他们有克服这些症状的强烈愿望,极力抵抗,但苦于无法控制、无法摆脱,为此深感焦虑和痛苦,以致影响了学习和工作,严重的可以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致精神残疾。
强迫症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家族因素、智商水平、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生活环境及发病前心理刺激等因素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强迫症与一定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强迫人格的特征可能概括为“不安全感” 、“不完善感”和“不确定感”,其中只要有一个非常突出,就是典型的强迫人格。这种人一般具有主观任性、急躁、好强、好仔细思索、追求完美、缺乏自信心、生活习惯比较呆板,优柔寡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刻板固执、自制能力差、胆小怕事等特点。
患有强迫症的人通常为人谨慎、墨守成规、缺乏通融和幽默感、太过理性,内心常常有明显的冲突,徘徊于服从与反抗、控制或爆发两种极端。他们常常苛求自己,对自己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因而无法接受自己强烈矛盾的内心冲动欲望而崩溃。
正常人也会有强迫行为,比如多次检查门窗是否上锁。如果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轻微的,不会产生痛苦,对生活没有太大妨碍,就不算是强迫症。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不可忽视的起病诱因。正常人偶然的强迫观念往往在社会心理因素及某些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加以强化而持续存在。当生活节奏过快、学业紧张、工作压力大、家庭教育严厉、无法自我减压而焦虑时易诱发引起强迫症。长期身心疲惫或躯体健康不佳时,也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
强迫症的危害较大,因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患者注意力的集中,严重影响当事人的学习和工作,严重的可以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致精神残疾。强迫症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产生轻生的念头!如果强迫症状出现频繁,干扰了正常生活,造成心理痛苦,就需要进行综合心理干预与治疗。
(来源:好大夫在线)
【导读】 发朋友圈必须凑够9张图;穿衣、洗澡、吃饭、走路要遵循特殊的顺序去进行;截图、画图、音量之类的,都要把标准拉到一个固定规律的数字上;玩游戏必须以对称方式布阵;反复洗手,一天要花几个小时洗手;反复检查煤气、门窗、开关、钱物、文件;反复锁门,出门后总担心门没锁好; 反复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刨根问底,穷思竭虑………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强迫症。与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一起,强迫症已被列为严重影响都市人生活的四大精神疾患之一。追求完美、爱面子、做事认真、优柔寡断,学习压力大,工作繁忙而无法自我减压容易诱发强迫症。
【典型案例】
今年刚满18岁的小菲半年来反复洗手、洗嘴唇,总觉得有脏东西,最多要洗20次,想控制又控制不了,觉得十分痛苦,老是纠缠于这个问题,无法专心学习。
公务员小丁,每天下班后走到楼下总要再回到办公室整理收发的文件,每次重复检查10多遍,还是怀疑没整理好,若不整理就无法安心下班。他一心想摆脱,但都是以失败告终,自己无力摆脱,造成内心的极大痛苦,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艳子从事文秘工作已经多年,工作得心应手,喜欢追求完美。很多事情其实已经非常的好了,但是自己还是不满意,过分的注意细节。可近一年来,她深受困恼。在每次发邮件时总怀疑是否已经签名,发到邮箱后又怀疑是否写错地址,她明知毫无必要去核对、检查,但难以摆脱,每次要不停地检查好几遍才罢休。
小杰是某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总是反复思索,刨根问底:“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人为什么长两条腿?屁为什么是臭的?”他自己明知这些问题缺乏现实意义也十分荒谬,毫无必要,但却难以控制总是不停地去穷思竭虑……
【专家答疑解惑】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并且能够认识到这些强迫性欲望或观念同自己的人格不相容,但不能控制,导致严重的内心斗争并伴随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有时为了减轻焦虑而做出近似仪式性的动作。本病通常在青少年期起病,也有起病于童年期者,多数为无明显诱因缓慢起病。强迫症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基本症状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
强迫现象有三个基本特征: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比如反复思考一些想法,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等等;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的意愿,使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产生强烈心理冲突,造成精神上痛苦;病人能意识到强迫症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有症状自知力。三者任缺其一便不是强迫症。
强迫症的患病率在2%一3%,占心理门诊量的0.1%~2%,该病多在30岁以前发病,男多于女,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患者主要是对人、对己、对事过分敏感所致,他们虽然明知一些举止及做法不对,完全违反自己的意愿,虽然他们有克服这些症状的强烈愿望,极力抵抗,但苦于无法控制、无法摆脱,为此深感焦虑和痛苦,以致影响了学习和工作,严重的可以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致精神残疾。
强迫症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家族因素、智商水平、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生活环境及发病前心理刺激等因素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强迫症与一定的人格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强迫人格的特征可能概括为“不安全感” 、“不完善感”和“不确定感”,其中只要有一个非常突出,就是典型的强迫人格。这种人一般具有主观任性、急躁、好强、好仔细思索、追求完美、缺乏自信心、生活习惯比较呆板,优柔寡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刻板固执、自制能力差、胆小怕事等特点。
患有强迫症的人通常为人谨慎、墨守成规、缺乏通融和幽默感、太过理性,内心常常有明显的冲突,徘徊于服从与反抗、控制或爆发两种极端。他们常常苛求自己,对自己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因而无法接受自己强烈矛盾的内心冲动欲望而崩溃。
正常人也会有强迫行为,比如多次检查门窗是否上锁。如果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轻微的,不会产生痛苦,对生活没有太大妨碍,就不算是强迫症。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不可忽视的起病诱因。正常人偶然的强迫观念往往在社会心理因素及某些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加以强化而持续存在。当生活节奏过快、学业紧张、工作压力大、家庭教育严厉、无法自我减压而焦虑时易诱发引起强迫症。长期身心疲惫或躯体健康不佳时,也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
强迫症的危害较大,因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患者注意力的集中,严重影响当事人的学习和工作,严重的可以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导致精神残疾。强迫症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产生轻生的念头!如果强迫症状出现频繁,干扰了正常生活,造成心理痛苦,就需要进行综合心理干预与治疗。
(来源:好大夫在线)

上一篇:强迫症的自我心理治疗下一篇:女孩话痨竟是心理强迫症惹的祸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不要让心理“病毒”带来过度恐慌

  随着疫情防控战的深入,各类人群的心理状况也逐渐受到关注。这其中,有疫情直接受害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也有普通民众居家所产生的孤独、焦虑状况。可以说,心理防疫是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呢?   首先,要警惕心理“防火墙”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