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7/2021

网络带来很多“心病”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让人们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全天候地包围,导致人们产生了一系列“心病”。

  错失恐惧。手机不关机、微信、QQ等社交软件24小时在线、消息列表中朋友的信息交相闪烁、不断更新着周围人的状态……社交软件俨然成为人们观察朋友生活一举一动的“根据地”。人们得到的信息越多,不想错过的事情就越多。

  这种只要有空隙就看信息,看到手机信息没有更新就会焦虑、紧张的状况就是错失恐惧,他们被信息包围,却也害怕错失信息。建议有这个症状的人在吃饭和与朋友聚会时学会暂时远离手机,在放松的周末也不要太多使用手机,最后尽量少使用社交软件来打发闲暇时光。

  振动幻觉。手机充电时不停地跑过去看看,走在路上总觉得自己的手机响了或者振动了一下,你有可能有振动幻觉。研究发现,68%的手机用户存在不同程度的振动幻觉问题,87%的患者每周有一次手机振动幻觉,13%的患者每天都会产生这种幻觉。

  紧张和繁忙的工作是导致这种幻觉的主要原因,不能完全放松,始终处于紧绷状态让人变得敏感而神经质,一有动静就会反应较大。建议有这种情况的人平时放下手机多运动,多与人面对面交流以达到自我放松。

  电子产品依赖。吃什么、去哪里玩统统“交给”手机,扔下手机却又坐到电脑前,出去旅游不忘拿手机东拍西拍……走到哪里,电子产品都不离手。现在,不少人将所有重要信息记录在手机中,一旦手机没电,就会焦虑不堪、手足无措,导致工作和学习无法正常进行。

  如果你拥有这些表现,证明你可能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极大的依赖。电子产品各种功能确实让生活便捷不少,但它代替脑力的现象让我们的记忆力受到了严重影响。建议年轻人不要什么都依赖电子产品,常用的电话号码可记在脑中,偶尔写写字,能不用手机的时候别用手机,让自己逐渐从被电子产品“奴役”的状态中走出来。

  短信梦游。不少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前一秒还在发着短信,后一秒就睡着了,但短信来了的提示音突然将自己吵醒,又继续发信息。一个晚上,自己就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中“梦游”着。美国纽约大学临床医学专家认为,这种半睡半醒的状态属于短信梦游,会导致人难以达到深度睡眠状态,可能引发真正的梦游、夜惊等睡眠障碍,并增加患肥胖、心脏病的风险。

  建议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就远离手机,不要将手机放在枕边,因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

  谷歌效应。搜索引擎让人们查询资料变得极为方便,你想知道的任何,它几乎都能告诉你。而当养成这种“不懂就问”的习惯后,人们遇到问题时首先不是自行思考,而是找百度、谷歌,形成“谷歌效应”。

  谷歌效应虽然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速度,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因为获取知识变得容易了,人们反而对知识记忆不深。搜索习惯还会让人思考能力越来越弱。建议人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先自己考虑,而后再寻求网络的帮助。科技的进步是为了服务人的生活,但如果我们因为便捷而被科技“绑架”,产生各种“心病”,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马健文 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普及,让人们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全天候地包围,导致人们产生了一系列“心病”。

  错失恐惧。手机不关机、微信、QQ等社交软件24小时在线、消息列表中朋友的信息交相闪烁、不断更新着周围人的状态……社交软件俨然成为人们观察朋友生活一举一动的“根据地”。人们得到的信息越多,不想错过的事情就越多。

  这种只要有空隙就看信息,看到手机信息没有更新就会焦虑、紧张的状况就是错失恐惧,他们被信息包围,却也害怕错失信息。建议有这个症状的人在吃饭和与朋友聚会时学会暂时远离手机,在放松的周末也不要太多使用手机,最后尽量少使用社交软件来打发闲暇时光。

  振动幻觉。手机充电时不停地跑过去看看,走在路上总觉得自己的手机响了或者振动了一下,你有可能有振动幻觉。研究发现,68%的手机用户存在不同程度的振动幻觉问题,87%的患者每周有一次手机振动幻觉,13%的患者每天都会产生这种幻觉。

  紧张和繁忙的工作是导致这种幻觉的主要原因,不能完全放松,始终处于紧绷状态让人变得敏感而神经质,一有动静就会反应较大。建议有这种情况的人平时放下手机多运动,多与人面对面交流以达到自我放松。

  电子产品依赖。吃什么、去哪里玩统统“交给”手机,扔下手机却又坐到电脑前,出去旅游不忘拿手机东拍西拍……走到哪里,电子产品都不离手。现在,不少人将所有重要信息记录在手机中,一旦手机没电,就会焦虑不堪、手足无措,导致工作和学习无法正常进行。

  如果你拥有这些表现,证明你可能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极大的依赖。电子产品各种功能确实让生活便捷不少,但它代替脑力的现象让我们的记忆力受到了严重影响。建议年轻人不要什么都依赖电子产品,常用的电话号码可记在脑中,偶尔写写字,能不用手机的时候别用手机,让自己逐渐从被电子产品“奴役”的状态中走出来。

  短信梦游。不少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前一秒还在发着短信,后一秒就睡着了,但短信来了的提示音突然将自己吵醒,又继续发信息。一个晚上,自己就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中“梦游”着。美国纽约大学临床医学专家认为,这种半睡半醒的状态属于短信梦游,会导致人难以达到深度睡眠状态,可能引发真正的梦游、夜惊等睡眠障碍,并增加患肥胖、心脏病的风险。

  建议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就远离手机,不要将手机放在枕边,因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

  谷歌效应。搜索引擎让人们查询资料变得极为方便,你想知道的任何,它几乎都能告诉你。而当养成这种“不懂就问”的习惯后,人们遇到问题时首先不是自行思考,而是找百度、谷歌,形成“谷歌效应”。

  谷歌效应虽然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速度,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因为获取知识变得容易了,人们反而对知识记忆不深。搜索习惯还会让人思考能力越来越弱。建议人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先自己考虑,而后再寻求网络的帮助。科技的进步是为了服务人的生活,但如果我们因为便捷而被科技“绑架”,产生各种“心病”,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马健文 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

上一篇:如何像戒手淫一样戒掉“网购瘾”?下一篇:老玩手机 易患“网脑症”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心理疗法助你治愈病态自恋

  在衡量自恋时人们往往与利他主义对比来谈。正常情况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恋心理情结,其程度为俗语中所讲的“利己不损人”。   并非所有自恋都是病态的。在自恋阶段,有些习惯可持续到成年,很难改掉,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它甚至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政治领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