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8/2021

心理探秘:世界杯引发“自杀门”

打开新闻,诸如以下的信息扑面而来:“巴西出局酿悲剧,青年球迷撞车亡”,“老公痴迷世界杯,妻子跳河寻死”,“南非每天有50人被谋杀,参加世界杯成集体自杀”……

眼前“世界杯”在火热进行,孰料“自杀门”亦愈演愈烈。其实这并非本届“世界杯”的稀罕事,据调查近年来每届“世界杯”都会引发一场“自杀潮流”,而不幸的是中国居然成为全球因为世界杯而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世瞩目的球赛,成了抚育“自杀”的温床?到底“自杀门”事件的真正“元凶”是什么?让我们从心理角度深入分析。

“自我价值感”决定着生死存亡

广州新一代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心理专家沈家宏说:导致自杀最根本的原因是自我价值感的丧失,自我价值感会给予人们生的意志,会抵御一切威胁自己生存的障碍。自我价值感能给人以自信、坚强以及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所以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的降低是导致自杀的根本原因,而诸如世界杯之类的负性事件只是揭开了个人孱弱的“自我价值感”,将自杀付诸实施的直接原因。

沈家宏说:根据他的临床经验,因为世界杯而选择自杀的人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质的人。他们因为人们对世界杯的深切关注,进一步感到了自身的孤独,进而选择自杀。一个低价值感的人最乐于做的事情就是在潜意识中制造一些负性事件,而这些负性事件又会加剧他的痛苦和困境,所以在外人看来这种人拥有极少的乐趣和兴趣。他自然不会成为世界杯的拥趸者,相反还会因此而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价值感,这些在外界看来好像是事件本身引起的,认知疗法认为:自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悲观与消极的看法导致了一个人的自杀。

第二种是性格脆弱的人。他们没能经起突发事件的冲击,大喜大悲的应激事件面前没做好心理适应,而冲击了当事人“死的欲望”。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有些人找寻不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他们的内心偏执而脆弱,容易走极端,养成绝对化思维,他们把世界杯的某次输赢看得过于重要,给予极高的期望,最终在输赢的极度刺激下选择自杀或者自伤。也许对于他来说,这次世界杯的输赢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自杀是他的选择,他也因此承担了后果,不过希望我们都不是这样轻生的人,假如活着是一种罪,那么死亡就是犯罪。

“忽视”引燃“家庭心理危机”的炸药包

杭州市6月份就发生过一起因为“老公看世界杯”而割腕自杀的事件。该自杀的女子深深地在手腕割了两刀,每刀都深达三四厘米,连骨膜都露出来了。当记者询问她时,她说:“结婚八九年了,老公做生意很忙。我一个人在家,生活蛮无聊,我就打打牌,搓搓麻将。我也想老公早点回家,能多和他聊聊天……”

其实这家人的家庭关系还是可以的,典型的特征就是缺乏沟通和忽视。当今社会压力逐渐增大,自杀率不断升高,其中家庭原因是自杀的高危元素,由家庭关系导致的自杀问题越来越严重,“家庭心理危机”成为潜藏在千家万户里的一个炸药包。负性应激事件则成为点燃炸药包的导火索,世界杯引发“自杀门”事件就是最直接的表现。

夫妻间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双方有意无意的忽视对于双方都是极大的隐形的,每个人都在把家中的“炸药包”越做越大。对于很多男士而言,回到家看“世界杯”满足了他们的补偿心理,让他感受到这个家是属于他个人的世界,他在操控这个家,他能得到快乐。家庭关系不和的男士把所有的注意力投注于电视,也是给对方的一个沉默的反击。而女人一般是隐忍的,有些妻子选择自伤甚至自杀可能是为了吸引对方注意,用阐述自己的想法,或者用自我伤害的方式对“夫妻暗战”进行报复。

在我们周围,有的人酗酒成性,有的人喜好暴力,有的人沉迷网络,有的人还沾染毒品……这些消极的行为也许当事人并不了解,其实都是有意无意中自己选择的慢性自杀,都是自我无价值的体现和对死亡的盼望。对于他们,也许就是那个一瞬间……

世界杯更像一面镜子,他折射出了我们的家庭关系、潜藏的心理隐患和个性弱点。我们不禁思考:直接的自杀我们看的到,而隐藏在家庭内部的自杀危机和慢性自我伤害、慢性自杀,我们该如何对应呢?

详情请登录心理探秘专题http://psy.fh21.com.cn/xltm/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孩子害羞 主要原因是什么

  小婴儿由于心理发育特点而怕生尚属正常,如果孩子两三岁了还害羞,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陪伴,怕见陌生人,在陌生人面前局促不安,说话总低着头,声音小,爱脸红等等,那就不宜忽视了,否则孩子以后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羞怯将有可能伴随孩子终生。孩子产生害羞的原因主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