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9/2021

白领出家 是创意炒作OR修身养性

  他们是画家、工程师、老板、健身教练,但现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出家人。3月23日凌晨5时,80名都市白领在重庆华岩寺短期出家。从23日到25日,他们将放下”凡尘生活中的一切包袱”,体验全新的生活。 

  (3月25日《华西都市报》)白领们集体“出家”,不知是否受到了“林妹妹”的启发,但此“出家”与彼“出家”之间的差别却是明显的。做个最简单的比喻——同样的田园风光,在农夫与游客眼中自然有不同的味道;穿梭往来于其间,他们的心境和目的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白领出家”据说是为了放下“凡尘生活中的一切包袱”,“与心灵对话”。目的不可谓不好,但非得要“出家”才能实现吗?无论“放下包袱”还是“与心灵对话”,都是一种涤荡心灵、自我升华,而这显然需要长时间的心理沉淀。如果能够做到,无论“出家”与否都能同样起到返璞归真的目的;而如果做不到,短短三天的“出家”经历又能为之奈何? 

  “白领出家”的最新动态或许有助于揭开上述谜团———此活动已被纳入九龙坡区“十一五”规划和创意产业规划的重点项目,打造成“体验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帮助更多“困惑”的白领减压(3月25日《重庆时报》)。既然已打上“产业”的招牌,自然要以创造经济效益为主。不能否认,或许有人希望借助于短暂“出家”来陶冶性情,但即便如此,“出家”三日的象征意义也远远大于其实际意义。而更大的可能性则是,“出家”作为一趟“别样旅程”,对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诱惑着实不小。 

  现代白领确实承受着诸多压力,旅游也不失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这一点上,“出家游”有其实际意义。但舍此之外,并不比其他各类主题旅游高明到哪里去。面壁诵经、焚香祷告的白领终不过是一群身披袈裟的游客,和任何别的旅游一样,旅程结束之后依然要按部就班继续自己的生活。换句话说,就连寺院都是奔着“创意经济”的目的来安排活动,白领们又怎能从中奢求一种“与心灵对话”的静谧空间?旅游就是旅游,没必要大肆宣扬,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就像“农家乐”持续火爆而没有人惊诧白领想要当农民一样。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如果没有恬静淡泊的心态,绝难达到这样的境界。作为一项“创意产业”,“白领出家”的“创意”新颖,“产业”前景看起来似乎也不错,至于“放下凡尘生活中的一切包袱”,稍事休息之后依然还是任重而道远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不想上学是恐惧感的表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北京等6省市6所中小学24名学生进行的《中国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状与期望》调查显示,过重的学习压力给孩子带来严重问题:76.2%的孩子心情不好,55.4%的孩子郁闷,54.2%的孩子感到烦躁,38.2%的孩子睡不好觉,25.1%的孩子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