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9/2021

你是否得了拖延症

  拖拉是阻碍个人成功的绊脚石,却时常出现在我们左右。据估计,超过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学生报告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拖延症呢?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克拉里·雷恩总结出以下几点:

  从工作清单中挑最不重要的事情做;越重要的工作越拖延得久;

  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两点半,却迟迟无法动手;

  在决定静下心来做最重要的事时,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

  不容许别人占用或浪费自己的时间,而自己却不珍惜时间;

  总是等待“好心情”或“好时机”去做重要的工作;本来在着手一项工作,一有什么欲望和想法,就抛下手中工作去干下一件……

  其实人人都有拖延的时候,如果这些事情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那还算正常,可如果你总是找借口,内心确实不愿意做事,那很可能患了拖延症。

  惯于拖延的人还会对自己说谎,如“我明天会更乐意做这件事”,“我在压力下能更好地工作”,而实际上,第二天也没有工作的热情,在压力下也不见得工作出色。另外,他们还会保护这种自我感受,告诉自己“这不重要”。拖延者的另一大谎言是,认为时间的紧迫会让他们更有创造性。

  其实,追根溯源就会发现,人们的拖延往往来自以下几个原因:

  一、压力过大无法纾解。工作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拖拉。现代社会,人们的安全感普遍比较低,导致“有事做的人害怕没事做”,揽下很多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二、因为抵触所以拖延。有些人会因为对某件工作不感兴趣而拖拉;有些人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领导,就对他所布置的任务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一种形式。

  三、追求完美望而生畏。有的人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一直都在想着各种各样的计划,结果一直都没有行动。今天完成的不完美的工作远远优于无限期拖延的完美的工作。

  四、强迫倾向越拖越后。这些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寻找自己愿望的对立面。结果就是:越想往前、就越往后。有些人天天下决心要早睡,却熬到三更半夜,这既是拖延症,也是。

  五、畏惧更高标准不敢前行。比如跳高,我们跳过了1.3米,那么往下的目标就得是1.4米、1.5米,不停往上升,越来越难。所以我们拖延着跳过1.3米,因为怕成功之后要面对更艰难的挑战。

  然而,对拖延症患者来说,不仅会因拖拉耽误工作或学业,还会影响情绪,破坏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它甚至会拖垮身体。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一拖再拖,让他们错过了、错过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疗的时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这些人通常习惯晚睡,喝酒时也往往超过自己预期的酒量。同样,他们即便决定要戒烟、运动、减肥等,也很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要改变拖延的习惯,要首先学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类。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切并重要、重要但不急切、急切但不重要、不急切也不重要四类,依次完成。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书桌上放一块小白板或一张纸,把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上面,达到最好的提醒效果。

  其次,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要知道,该自己做的事情永远都在那儿等着,逃是逃不掉的。既然早晚都得做,为什么不把这些该事情想象成自己喜欢的事,好好完成呢?

  再次,消除所有干扰,关掉QQ,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这样就会消除许多引起拖延的干扰因素,必然效率大增。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客服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 独生子女成人格障碍高危人群

  他们是父母独一无二的宝贝,家庭把所有期望放在他们身上,也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他们无法承受而出现个性偏差――   近年来,独生子女已成为在校大中小学生的主体。他们物质条件优越、头脑聪明,但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表现出心理和行为问题。   据卫生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