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自己或是周围会有这样一群人,在旁观者看来最受欢迎,温和,永远善于倾听,很少尖锐地质疑他人、很“听话”、甚至得罪了他们也不可怕,因为他们是“不怎么爱生气的”人,可是他们自己却找不到情绪的发泄点,时常感觉很憋闷。这样的性格可以称之为“顺从型人格”。
以下为“顺从型人格”的介绍,希望帮助您更好的突破自我。
顺从型人格:
在心理学中,顺从型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一种倾向。这类人的性格特点是:独立性差,易受暗示,容易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照别人的意见去办事,在紧急困难情况下表现惊慌失措。
顺从型的行为方式有一套词汇:善良无私慷慨高贵圣洁同情
顺从型性格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形成的顺从型性格多半是天生的性格使然,顺从和服从周围的人和环境是很本能的意愿,因而大多数时候也很坦然接受自己的性格;但生活中能遇到的顺从型性格更多的是被动形成的性格,即从小所接受的来自父母、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形成一种近乎于本能的认知,即,顺从的性格才是“对”的性格。
顺从型性格的孩子,可能从小父母都很强势,在严格的教育模式之下,孩子必须幻化出一种柔软的性格才能与父母更好地和平共处;而另外一种可能性则是,父母本身就是生活中的老好人,秉承“吃亏是福”的处世原则,孩子从小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被影响成善于顺从的乖孩子。
顺从型性格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往往颇受欢迎,但却常常陷入自己营造的压抑困境中。他们在潜意识里有一种隐形交易:只要慷慨大方、充满爱心,就会得到命运的青睐和他人的善待。而这也正是顺从型性格的人们最深感纠结与抓狂的地方:他们隐隐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伪善因素,但“善良”的他们深知,人不能不善良,因而当面对人性消极面时,他们完全做不到正视。他们会在痛苦中对自己失望,而且也会因为顺从的性格而无法找到合适的情绪宣泄渠道,从而导致了愈发说不清道不楚的憋屈之感。
其实很多非顺从型人性格的人群身上也含有服从型的性格成分,或多或少。简单来说,顺从型的性格就是我们所说的“收”的性格,比较紧绷、放不开,反之则是“放”的性格。当一个人的主导性格在很多时候已经让自己产生不悦的感觉时,应该有努力做出调整的自觉意识。
不满足于顺从型性格的人群,大概都会经历从收到放的过程,但这其中还会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则会再经历,从放再到收的状态,即,收—-放—-收,这样的递进模式,才应该是一个更完美的性格蜕变。第一个收是被动的,而第二个收则是自主的。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美国查普曼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米・穆尔斯曾提到,两性关系中的吃醋是不安全感的体现。很多人容易将吃醋与爱情混为一谈,误以为因为爱才吃醋。其实,过分吃醋不仅会成为两人矛盾的导火索,还可能演变成控制欲,甚至暴力行为。 吃醋是亲密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并非一种…